
8月18日,連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與江蘇昆山城市航站樓的直升機載客航線正式開通,乘客僅需大約30分鐘,即可體驗“空中飛的”,俯瞰整個城市群。將昔日科幻小説中的場景轉變為觸手可及的現實體驗,這便是低空經濟蓬勃發展的生動體現。
所謂低空經濟,就是以1000米(可延伸至3000米)的低空空域範圍為依託,以通用航空産業為主導,涵蓋低空飛行、航空旅游、支線客運、通航服務、科研教育等眾多行業的經濟概念,包括無人機、直升機、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即“飛行汽車”)、熱氣球等各種航空器及其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
2021年,低空經濟首次寫入國家規劃。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低空經濟正式列為戰略性新興産業。今年3月,低空經濟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被定義為“新增長引擎”,明確提出要“發展低空經濟,推動通用航空和無人機産業健康發展”。作為新質生産力的代表,低空經濟已經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預計至2025年,低空經濟規模將達到600億元,到2027年將達到800億元。
上海正加速佈局低空經濟,打造“天空之城”。日前,2025首屆上海國際低空博覽會新聞發佈會在上海舉行,博覽會以“啟航低空經濟,賦能千行百業”為主題,關注低空企業發展需求和應用場景落地,為從事低空經濟管理、研究、生産、服務與應用等的展商和觀眾,打造展示交流平臺。
低空經濟産業雖然擁有萬億級市場前景,但也面臨空域限制、飛行基礎設施不完善等挑戰,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如何完善飛行汽車的技術在安全性方面的問題?上海在政策和基礎設施配套上做了哪些工作以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籌辦博覽會平臺時,又如何助推産業發展?帶着這些問題,主持人李策對話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寧風、上海國際展覽(集團)有限公司代理總裁李徵偉。
寧風認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潛力巨大,但産業從政策提出到實際落地需要經歷較長過程。儘管存在技術不明和政策不完善的問題,但博覽會可以作為平臺,促進各方面的互動和交流,推動産業政策和技術創新,使低空經濟真正成為萬億級市場。
李徵偉強調了上海在低空經濟領域的獨特優勢,他認為上海的國際性和開放性為低空經濟提供了豐富的商業機會,低空經濟博覽會將不僅展示技術和産品,還將推動企業找到市場,更新和迭代産業鏈。
以下為精選對話實錄:
寧風:低空經濟博覽會是助推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
李策: 2023年,低空經濟被提升至“戰略新興産業”的高度,2024年更是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在籌備低空經濟博覽會的過程當中主要考慮了哪些因素,有沒有遇到困難和挑戰?
寧風: 政策或者説中央文件裏多次提及這樣的一個産業。但真正的産業從文件提出到産業落地,並且成為市場需求的滿足,整個過程是相當長的。
我們的展會有兩個特點:市場和創新。一是市場,也就是交易,換句話説如果我們生産端的各種企業、市場主體能在展會上找到它的買家,那麼它的整個研發投入和産出能有一個閉環,所以能夠使得企業持續地發展下去。二是創新,因為現在各地都有低空産業園區,但這裡面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家的技術創新到什麼程度,相互之間沒有一個進行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平臺。那麼這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低空産業一旦要起飛,首先是安全起飛,這對政府管理部門和空域管理部門來説,就要關注安全需求是否能夠得到充分滿足,這樣才能在政策上、管理上提供支持,這個産業才有市場空間,才能滿足比如全國人民“飛起來”這樣的一個目的。但是這些東西現在交織在一起,從文件宣示到産業落地,其中的技術不明不清,使得管理部門的政策制定還不完全。我想通過我們的低空經濟博覽會來解決這個問題,在博覽會上呈現出各種安全的産品。同時我們剛剛講了與政府互動。有了安全的管理手段、安全的産品,我們的政策就能進一步地推進和優化,使得市場空間進一步開拓,人民群眾才能享用這個技術。
我們的博覽會的市場交易功能得到充分地發揮,但目前各個市場主體僅僅只有前期的投入,還沒有後期的收益,我們想通過博覽會解決後期的收益問題,使得低空經濟持續地往前發展。
所以展覽會的兩個特點也是在應對現在目前低空經濟産業鏈中的兩個困難:一是産品能滿足老百姓需求併為其所用,二是政策能在安全的前提下得到優化和提升,這些都要靠展覽會積極推動。
李策: 低空經濟作為一個有萬億級市場前景的産業,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但也面臨一些挑戰,比如空域限制、飛行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在籌辦博覽會平臺的時候,是如何助推産業發展的呢?
寧風: 我們博覽會實際上最主要的考慮是按照目前的小飛機,即通用航空這一板塊。這個板塊在國外是成熟的。在國外,你可以在旅行過程中發現有人給你介紹這是城市的小型飛機場,裏面停放着各種個人和家庭的飛機,為他們提供出城出市的便利,處於一個完成、成熟的發展階段。那麼在我們的低空展裏,首先要展示這些國外成熟的管理到産品的板塊,發揮先發效應,把成熟的經驗帶到中國。第二個階段是eVTOL,即汽車飛起來的板塊,這個還在發展中,政策還沒有定型,整個還處在創新和政策優化的互動過程中。我們提供給他們大量的展示機會,讓每個市場主體能夠充分説明自己的産品,符合安全性,符合政策將來的優化方向,同時能被老百姓所接受。這是需要進一步推動的。
在無人機領域,目前主要是一些大型企業在進行相關業務,例如物流分發等。但是,這些應用大多只在局部區域內實現,仍然存在管理和安全方面的問題。我們計劃通過博覽會的第三板塊,即無人機專業展示區,讓全國數萬家無人機企業展示他們最優秀的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展示,政府官員、普通民眾、行業專家以及産學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可以共同評估哪些技術最終能夠保留下來,成為一個完美産品推向市場,並被政策和安全系數允許。
因此,我們設想通過這三個板塊,成熟的,可以發揮先發優勢的,以及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創新和與各方互動的板塊,來形成真正的産業鏈。此外,對於那些我們目前可能還不太了解的技術發展和尚未完全優化的政策,我們需要博覽會這個平臺,讓各方人士相互交流和互動,最終形成一個明確的産業和政策導向,借此使該産業真正成為萬億級的産業。
李策: 在籌備低空經濟博覽會的過程當中主要考慮了哪些因素,低空經濟博覽會和傳統的無人機展以及通航展有怎樣的不同?
寧風: 我們也注意到,在國內,無人機領域已經有一些高峰論壇和高科技展示,包括珠海的航空展,其中展示了大量無人機。但我們希望回歸到我們博覽會的使命上,即通過場景應用型展示,這與各相關部門的管理規則的形成緊密相關。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展示,促使有關部門對這類産品的應用及其政策配套進行深入思考,從而使最優解決方案能夠推向市場。
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展示技術和産品,更重要的是,如果這些産品和技術未能形成市場消費,那麼各市場主體將不斷投入而沒有産出,這對産業的未來發展是不利的。因此,我們這次展覽會的努力方向是幫助企業找到市場,並能夠持續更新和迭代他們的産業鏈。這是我們此次展會的使命和目的。
李策: 如果讓低空經濟進入尋常百姓家,大家最關心的是安全性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嗎?如果要進一步完善,需要做些什麼?
寧總: 現在各地都在發展,有些企業的技術可能被人們所熟知,但這個行業到底深度是多少,發展的最高技術在哪,實際上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人能夠講清楚。所以説,有個博覽會邀請全國的企業,甚至於國際的企業一起參與,好、中、優、劣都很清楚,讓大家相互學習,把最好的技術定型,繼續往前推進,有利於産業加快落地,這是我們博覽會要做的事情。
李策:此次低空博覽會在上海舉辦,如何推動低空經濟産業的國際化以及中國企業走出去?
寧風: 國際化我們現在是這樣的,首先因為國家會展中心同時也是進博會的承辦方,所以我們想要與更多的進口企業進行交流,他們可能在通用小飛機方面很有優勢。我們國家實際上像目前我們看到的都是大型飛機,大型航空公司,但是我們家庭用的小飛機在我國並不多見,但在國外已經是成型的。我們想先吸引這一類的企業,包括這一類的機場管理機構、管理系統參與到我們這個博覽會上來,將國外成熟的通用航空小飛機的模式呈現出來。這個市場很快被點燃,很快被使用和運用,這個場景很容易建立。那麼初期,我們就把萬億級的市場的第一階段打開市場空間,剩下的再進一步探討。因為國外國內現在是並駕齊驅,大家都在發展,但是最終到底怎麼讓高速公路的汽車飛起來這樣的一個管理的系統,實際上大家都還沒有經驗。這一塊屬於大家並駕齊驅,在同一個平臺進行對話。
無人機可能中國技術高一點,成本低一點,有它一定的優勢,但是國外這些企業也有它的獨到之處。我們希望利用一個場景進行相互的技術交流。最終我們想達到的是這些交流的成果促使政策上的優化和提升。政策一旦優化和提升,所有這些産品就能真正變成市場的産品,否則現在只是研發階段的産品,不能形成市場價值。在真正變成市場産品後,將來這些産品會帶動我們國家下一階段的發展。
李徵偉:上海是低空經濟産業發展的商業熱土
李策:此次低空經濟博覽會的總體策劃有哪些亮點特色,和傳統的無人機展以及通航展有怎樣的不同?如果上海要抓住低空經濟風口,最關鍵的着力點是什麼呢?
李徵偉:實際上,上海在低空産業方面具有其獨特的地方特色。上海擁有非常強大的産業鏈基礎,全國超過70%的航空製造産業鏈都匯集於此。同時,上海也是汽車製造的重點城市,擁有豐富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鏈,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開發和創新低空經濟領域的新企業提供了很大幫助。因此,上海在這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另一方面,上海作為一個國際性的開放型大都市,吸引了大量的企業和人才,人口密度大,對低空經濟的應用需求密集。這些應用場景包括交通運輸、物流、觀光旅游、勘測以及高層建築的物資輸送等,都為低空經濟産業提供了豐富的商業機會。通過舉辦低空經濟博覽會,我們可以打造一個平臺,展示這些應用場景,傳遞相關信息,從而推動産業的發展。
李策: 博覽會目前的籌備情況如何呢?如果要助推企業走出去,加強國際化,您認為還要做些什麼?
李徵偉: 目前我們的低空經濟博覽會實際上是在上海市的低空經濟産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指導下進行的。我們的展覽會也舉辦了新聞發佈會,相當於我們明確地向全球和國內外的這些低空經濟産業的企業們發出了邀請,歡迎大家明年7月來上海參加我們的低空經濟博覽會。我們在整個過程中實際上會在全球進行路演,主要是在我們國內的低空産業的集聚區,同時也在我們海外的低空經濟或者低空産業的研發高地參加這樣的論壇。我們通過這樣的海外路演來擴大明年7月上海國際低空經濟博覽會的國際影響力。同時,我們也會在博覽會同期舉辦高峰論壇、國際論壇,邀請全球致力於低空産業、低空航空器製造的科學家、設計師,包括我們應用領域的專家學者一起到上海來共同來研討低空經濟産業的發展。
李策: 低空經濟在2024年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之後在今年的8月1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頒佈了《行動方案》,進一步加強了政策的支持。如果低空經濟進入老百姓的尋常百姓家的話,最關心的還是安全性的問題。我們談到低空經濟,想到的是直升飛機、無人機航拍或者是飛行汽車,那麼這些技術有沒有突破安全性的壁壘呢?
李徵偉: 第一,應該講我們的技術是“一直在路上”,一直在不斷地創新發展。而且大家從各行各業能夠看到,目前我們國家的技術研發的實力不斷地在加強,而我們的技術迭代的能力也不斷地在提升。那這樣我覺得是打好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第二,低空産業的發展和整個加工製造業,導航,巡航以及整個電池、電控、電刷這項三電系統其實都有很大的關聯。那在這樣一個基礎下,因為我們的目前在新能源汽車、在我們的人工智慧駕駛、在我們大數據的算法模型各個方面,實際上我們已經做好了非常多的技術的儲備。
當然,目前我們可能無法100%保證我們的技術始終沿着正確、萬無一失的道路發展。但在民用領域,我們認為安全性已經非常高。實際上,在低空經濟領域,我們已經成功運用無人機進行航拍、參與文旅表演賽等,這些都沒有出現安全問題。此外,我們也看到載重和配重的eVTOL技術正在不斷發展,並已經進行了大量安全性能測試。整個産業都在以萬無一失的標準推動安全技術的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低空經濟博覽會將專門展示低空安全保障因素和安全技術,旨在解決公眾的顧慮,併為政策制定打開窗口。通過這樣的展覽和展示,我們可以進一步推動低空經濟産業的安全和健康發展。
李策: 從研發設計到零部件配套,其實每一環都很重要。比如説空域限制、飛行基礎設施是否完善,其實都關係到這個産業的發展。那麼我們上海在這個方面有沒有一些新的舉措,比如在政策和基礎設施配套上做了哪些工作呢?
李徵偉: 我想上海在低空經濟的産業的引領上應該是走得非常靠前的。除了我們目前上海市金山區其實已經有了低空産業基地,我們在楊浦區,包括美團物流的配送,其實都有了這樣的案例。而且前幾天的時候,長三角地區,我們從昆山有這個通航的這個低空飛行器,然後搭乘到我們的浦東機場,已經實現了這個空域的打開。我想我們已經能夠看到我們在政策方面已經做出了大量的這個創新的嘗試,為我們的整個産業帶來一個急劇的爆發,做好了一個政策儲備。第二方面,我認為其實上海有比較好的消費場景,因為低空經濟的這個産業要發展,實際上它需要有大量的商業應用場景,可能還有城鄉應用的場景,包括交通運輸的應用場景。而這些場景在上海這樣的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當中,它其實有非常多的這個需求。而這些需求其實就代表着我們的企業、我們的應用場景、我們的低空的服務其實是有比較大的商機的。
而且前幾天的時候,我們也看到長三角地區,從昆山有通航的低空飛行器,搭乘到浦東機場,已經實現了空域的打開。我想我們已經能夠看到,政策方面已經做出了大量的創新嘗試,為整個産業帶來急劇的爆發做好政策儲備。
另一方面,我認為上海擁有比較好的低空經濟發展的消費場景。低空經濟産業的成長需要豐富的商業應用場景,包括城鄉應用、交通運輸應用場景。在上海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中,這些應用場景的需求非常旺盛,這些需求也預示着低空經濟産業存在巨大的商業機會。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