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經開區一瞥。武漢經開區工委宣傳部供圖
東風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焊裝車間裏,工作人員正在調試混流産線。全正攝/光明圖片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國式現代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
7月29日,湖北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科技金融質效提升行動方案”,強化科技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健全科技融資擔保風險補償機制,引導創投機構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支持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構建全生命週期金融支持體系。
7月18日,湖北省國有企業容錯免責事項清單出爐,直指企業不敢投、不會投的短板,引導國有企業向科技和産業融合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等難題發起挑戰。
…………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體制機制”“健全相關規則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産力更相適應的生産關係,促進各類先進生産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産率”。湖北是科教大省、首批國家創新型省份之一,武漢獲批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在今年出臺的《關於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基礎上,湖北于近期密集出臺一系列舉措,聚焦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科技金融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等核心關鍵問題,激活核心要素,夯實産業支撐,塑造創新生態,圍繞“國家所需”貢獻“湖北所能”,加快打造新質生産力發展高地。
1.激活核心要素 佈局戰略科技力量
湖北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有兩院院士80多位,高等院校100多所、在校大學生200萬人,科研機構3600家、研發人員35萬,高新技術企業2.5萬家,有8個大科學裝置、477家新型研發機構,科創平臺矩陣、自主創新能力、成果轉化條件居全國第一方陣。
武漢東南坐落著有“中國光谷”之稱的東湖高新區,這是唯一一個以“光”命名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在光電子信息領域獨樹一幟。以光谷為試點,湖北以“用”為導向,創造性開發了科創供應鏈線上信息化平臺,以“科創淘寶”的方式,讓企業與科研機構的對接更加便利。
“企業急需的技術、人才、金融、應用場景等創新需求都可以在平臺‘下單’,系統進行智慧匹配‘撮合’,高校、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響應‘接單’後,開展技術服務。”湖北科創供應鏈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建青一邊向記者演示平臺使用情況,一邊説:“看,截至7月24日,平臺已鏈結企業33889家,累計採集企業需求16263項,目前已完成需求對接4288項。”
姚建青説,他們還建立了地推式挖掘科研機構和企業需求的“地網”,提供科技金融服務的“金網”,以及分階段支持科技成果研發轉化和商品化的“政策包”,通過激活各類創新要素,破解創新鏈和産業鏈之間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讓更多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助力新質生産力加速奔涌。今年一季度,湖北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1.5%,數字經濟營收增長23.4%,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9.6%。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湖北有基礎、有條件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鍛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對此,湖北先後出臺《湖北省基礎研究規劃(2022—2030年)》《關於加強基礎研究 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的若干措施》,超前謀劃省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系統佈局面向基礎前沿和未來科學的基礎研究體系。同時,全力構建以國家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為基石的高水平戰略科技力量矩陣,為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點”、搶佔科技創新“高點”提供有力支撐。
“湖北建有國家實驗室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18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8個,高水平戰略科技力量矩陣初步形成。10家湖北實驗室、212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推進考核激勵,運行提效加速。”湖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馮艷飛告訴記者,湖北還構建了以“湖北-國家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省聯合基金為主體的基礎研究資助體系。湖北的目標是,力爭每年開展15項左右跨學科顛覆性技術研究,每年突破30項左右優勢領域關鍵技術,全省技術合同年成交額突破萬億元。
2.夯實産業支撐 擦亮綠色發展底色
長江左岸,汽車産業集聚的武漢經開區某智慧園區內,現代化工廠、越野體驗賽道、綠茵草坪錯落有致。廠房一樓,隨著搬運機器人在裝配線上來回穿梭,一台臺電動越野汽車由零件組裝成整車。置身廠房二樓,透過偌大的玻璃幕墻縱目眺望,停車場上停放整齊的越野汽車“東風猛士917”正等待裝船運往海外市場。
“作為融‘智慧製造、高端定制、越野體驗、綠色零碳’于一體的智慧工廠,園區致力於打造‘零碳’工業園示範區。”東風猛士科技製造管理部總監周本露介紹,園區屋頂安裝分佈式光伏板,可“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每年能為企業提供清潔電能573.76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670噸。
在“軟體定義汽車”成為業內共識的當下,武漢經開區正深耕武漢智慧汽車軟體園,一平方公里範圍內,200多家智慧汽車領域企業、3萬餘名軟體人才,加速構建起汽車産業新生態。
汽車、鋼鐵、化工等傳統産業煥新蝶變的同時,湖北的算力與大數據、衛星導航等新興産業也加速成長。6月12日,武漢達夢數據庫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東湖高新區也因此成為全國唯一同時孵育出國産操作系統和數據庫龍頭企業的高新區。
歷經4000多個日夜攻關,達夢實現數據庫共享集群技術“零”的突破,成為全球第二家掌握該項技術的企業,填補了國內空白。“自主創新既是國家的戰略,也是達夢的靈魂。”武漢達夢數據庫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馮裕才在武漢新城·世界光谷專場報告會上表示,公司將進一步加快自主創新,打造中國的世界級數據庫,實現數據庫的中國夢。
近年來,湖北聚焦人工智慧、6G、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等領域開展前瞻佈局,制定出臺人工智慧三年行動方案。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武漢超算中心成功接入“中國算力網”,“東湖靈境垂直大模型SoulGPT”、中科凡語“飛語”等行業大模型實現商業化落地。
3.激發人才活力 塑造良好創新生態
日前,記者走進湖北光谷實驗室時,實驗室全職工程師牧聖鵬、武漢敢為科技有限公司光學助理黃繼義,正在調試設備。這是光谷實驗室重點項目組——由全時教授王俊亞帶領的微光機電掃描微系統研究團隊,正與敢為科技攜手研發可用激光開展大氣探測的系統。
在&&單位華中科技大學的支持下,湖北光谷實驗室在湖北首創“全時聘任”遴選引才機制——華科大在編教職工的人事關係保留在原單位,全時在實驗室開展科研工作,由實驗室負責管理、考核和發酬。實驗室構建了首席科學家挂帥、全職全時科研骨幹攻關、專職工程師團隊及工程碩博士為主的聯合科研攻關隊伍,全職全時人員隊伍達97人,固定人員近300人。王俊亞就是光谷實驗室採用“全時聘任”機制引進的項目領頭人之一。
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於人。湖北念好“引育留用”四字訣,激發人才活力,真正把科教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産業優勢、發展優勢。
在位於十堰市茅箭區的馳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化生産車間裏,一輛輛新能源智控環保渣土車下線。“我的工作是把更多馳田的好産品銷到國外。”35歲的肖均陽是馳田公司外貿主管,正與團隊積極拓展外貿訂單的他,幾個月前還遠在新西蘭從事相關工作。“今年初,我在公眾號上得知茅箭區以‘事業編企業用’方式引進人才,當即投遞了簡歷,通過企業、政府組織的面試後,6月份正式入職馳田公司。”肖均陽説。
為破解轄區企業引才難題,茅箭區探索實施“事業編企業用”機制,調劑全區事業編制30個,人才引進後在企業工作3年,服務期內納入事業編製備案管理,企業為引進的人才發放薪酬、繳納“五險一金”。工作滿3年後,可在民營企業工作,也可選擇到相應事業編崗位工作。今年6月,首批19名引進人才以事業編的身份入職8家茅箭區重點民營企業。
據了解,湖北實施戰略科技人才引領、青年拔尖人才成長、卓越工程師集聚、工匠培育“四大專項”,推進科技創新人才“揚帆”行動、“楚天英才計劃”“博士後人才倍增計劃”,推行高層次人才“舉薦制”,開展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生態。湖北全力打造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湖北實驗室、省技術創新中心自主立項課題50%以上由40歲以下青年人才擔綱。
歷史上,荊楚大地上有過“惟楚有材”的驕傲,也有過“楚材晉用”的遺憾。而今,湖北以“楚人愛才”書寫“人才興鄂”,人才釋放出的動能,正驅動新質生産力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