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村碼頭收穫鮑魚的繁忙景象 鄭成樂 攝
養殖戶展示大鮑魚。 鄭成樂 攝
日興水産的鮑魚精深加工車間(資料圖片)
“福鮑1號”養殖平臺 王為剛 攝
位於連江縣安凱鄉的國家級鮑魚健康養殖示範基地 楊柳州 攝
鮑魚被譽為“海味之冠”。福建是中國鮑魚的主要産地,連江縣則是福建省鮑魚主産區,獲評“中國鮑魚之鄉”。2023年,連江鮑魚養殖産量達5.66萬噸,約佔全國總産量的三分之一,因此有“全國每3隻鮑魚就有1隻來自連江”的説法。
2024年6月至8月,是連江縣下宮鎮松蘆灣鮑魚上市的高峰期,養殖戶起早貪黑將一籠籠鮑魚從海中撈出,用活水運輸車馬不停蹄地運往全國各地。然而,今年鮑魚的出水銷售價格頗為低迷,處於價格週期的低點,讓大家對鮑魚産業延伸鏈條有了更高期待。
7月召開的全省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海洋漁業,更高水平建設“海上糧倉”,推動海洋三次産業融合發展。
前有政策的指引,後有現實的倒逼,連江鮑魚産業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現狀和前景如何?連日來,記者深入養殖海域、加工企業、文旅漁村等地走訪,看到了鮑魚産業養殖模式的創新、精深加工的拓展和“鮑魚+文旅”的探索,深切感受到連江推動三産融合的強勁活力。
30餘年持續發力
“養大”産業規模
來到福州市連江縣下宮鎮,記者登高眺望松蘆灣海域,只見一片湛藍的海面上,色彩鮮艷的塑膠浮球整齊排列,宛如一片“彩虹”,在海上隨波沉浮卻始終緊密相連。在浮球之下,吊養著一籠籠生長于清澈海水的鮑魚。
7月初以來,每到傍晚天氣轉涼時,下宮鎮初蘆村碼頭就變得忙碌起來,一艘艘挂機船從海上歸來,船上裝滿了漁民剛剛撈起的鮑魚。天色漸暗,船靠岸,一筐筐鮑魚交給岸上的工人,分揀、裝籠、過秤,最後裝上用於保鮮的水車後發貨。據了解,這些鮑魚將馬不停蹄地被送至全國各大水産市場,收購旺季預計將持續至8月底結束。
下宮鎮擁有連江縣最大的萬畝海上標準化鮑魚養殖示範區,鮑魚年産量約3萬噸,佔全縣鮑魚總産量的60%左右。此外,同樣位於黃岐半島的安凱、黃岐、苔菉、筱埕等鄉鎮也是連江鮑魚重要養殖區。2023年,連江養鮑面積達到1530公頃,鮑魚養殖産量達5.66萬噸,産值達47.46億元,産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縣級首位。
其實,鮑魚並非連江的“土産”。1989年,連江縣才開始嘗試鮑魚養殖。
“剛開始,連江的鮑魚是在陸地上養殖的。”福建省科技特派員、連江縣水産技術推廣站副站長王為剛介紹,到了1993年,連江縣創新開展海上養殖鮑魚試驗,將漁網圍住塑料桶後倒扣著吊在海帶浮繩上,創造出最早的簡易鮑魚養殖籠。
就在連江養殖戶想方設法探索鮑魚養殖新模式時,政策春風強勁吹來。1994年6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建設“海上福州”的意見》,在全國沿海城市率先吹響“向海進軍”的號角,為連江的鮑魚養殖産業注入了發展新動力。
一系列産業扶持措施落地連江:上世紀90年代起,福州市水産科學研究所在苔菉鎮建立後灣海珍品基地,開展鮑魚育苗工作,並培育出第一隻“福州産”鮑魚;1996年,簡易版養殖籠改良為現在的鮑魚養殖網箱,為大面積推廣海上養殖創造了條件……
然而,鮑魚在連江從無到有,再到“中國鮑魚之鄉”,並非一帆風順。比如,鮑魚不耐高溫,對海水水質要求也很高。每到夏季,福州地區出現颱風災害或者遇到赤潮時,極易導致生性嬌嫩的鮑魚面臨死亡危險。
到北方避暑去!
位於苔菉鎮的鮑魚養殖企業福建中新永豐實業有限公司,探索“南鮑北養”模式。每年5月,將鮑魚苗從連江運至山東榮成“避暑”,11月底運回連江“過冬”,次年夏天又運到北方養殖。這種方式養殖的鮑魚,躲開了夏季可能面臨的颱風、赤潮風險,而且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産量高。
該公司董事長吳永壽介紹,這種養殖模式讓鮑魚營養豐富、口感更好,更適合進軍高端産品市場。得益於此,連江成為福建省規模最大的“南鮑北養”養殖基地,産量佔“南鮑北養”市場的半壁江山。
發力創新,永不止步。2019年,國內最大深遠海鮑魚養殖平臺“福鮑1號”在連江海域下水。該平臺由福建省福船海洋工程技術研究院研製,為鋼質全焊接結構,實現了漁業養殖與工業生産的融合。據悉,“福鮑1號”重約1000噸,能抵禦15級颱風,而且具有風力發電和24小時遠程水文監測、自動增氧等功能,推動養殖模式迎來新突破。
“福鮑1號”的工作人員介紹,傳統的鮑魚養殖屬於“汗水漁業”,每次為鮑魚投喂食物時,養殖戶要費很大力氣把養殖籠從水下拉升到海面上,十分辛苦;如今,“福鮑1號”有了技術支撐,只要按下電動按鈕,一組鮑魚籠便如同乘坐“海底電梯”般,從海水中緩緩升起,無需再費力拉升,相比傳統養殖節省人力60%,將“汗水漁業”變成了“智慧漁業”。
科技助力,創新不斷,助力連江“養大一隻鮑”,從2014年起發展成全縣養殖支柱産業。近日,農業農村部發佈了第九批國家級海洋牧場名單公示公告,全國共有20個項目上榜。其中,作為連江鮑魚主要養殖區域的黃岐半島海域榜上有名,係本批次福建省唯一入圍的國家級海洋牧場項目。
吃透“一粒鮑”
精深加工不斷拓展
除了燉湯,你知道鮑魚還有什麼吃法嗎?光是鮑魚面,就有麻辣、紅燒等4種口味,鮑魚預製菜更是研發出100多種——這是連江鮑魚加工企業吃透“一粒鮑”給消費者帶來的美味體驗。
走進福州源豐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凍鮑加工車間裏十分忙碌,一粒粒鮑魚經過清洗去殼、鹽磨蒸煮、速凍分級等10多道工序後,即將銷往全國各地。“從預處理環節到最後裝箱,整個加工過程不超過1個小時。”源豐海洋科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生産線採用-196℃液氮超低溫保鮮技術,可速凍鮑魚,最大程度保留風味和口感。
在鮑魚預製菜車間,精加工區、灌裝區、內包裝區等各個區域,工人們同樣忙個不停。正在自動化燉湯的四口巨型大鍋,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工作人員介紹,大鍋裏熬的是鮑魚預製菜湯料,每天一口鍋可熬1噸湯料,一天可生産2萬份鮑魚深加工食品。
“公司是中國鮑魚加工規模較大的企業之一,全年初加工(凍鮑)産能可實現10億元産值、深加工(鮑魚預製菜)産能可實現5億元産值……”在源豐海洋科技的“公司簡介”欄,詳細介紹了該企業在鮑魚加工行業的市場地位。
源豐海洋科技的母公司成立於1997年,經過27年開拓,成為以育養産銷為主、配套農業服務的現代農業公司。“我們建立了連江鮑魚養殖場,後來又自建了育苗場,並在連江和山東榮成分別建設了活鮑配送中心。”源豐海洋科技總經理助理柯丹紅介紹。
市場消費環境的變化,促成了源豐海洋科技的轉型。該公司産品經理上官炎超分析説,以前鮑魚消費場景主要是酒樓,近些年家庭消費增多,無需費力清洗的初加工(凍鮑)産品受到城市白領等群體青睞。此外,隨著預製菜産業的突飛猛進,各種方便即食的鮑魚預製菜可以讓烹飪小白輕鬆搞定鮑魚大餐,深受年輕人喜愛。因此,源豐海洋科技從2019年起進入鮑魚加工和預製菜行業,並迅速成為行業龍頭。2024年,預計鮑魚加工量可達到4000噸以上。
“這是我們的明星産品,鹽磨鮑魚肉。通過精細鹽磨鮑魚裙邊,去除黑膜無腥味……”源豐海洋科技工作人員介紹,為山姆超市供貨的這款鹽磨鮑魚肉,銷量十分火爆,曾被評為山姆餐桌硬菜榜TOP1。
如今,源豐海洋科技的鮑魚加工産品一方面為商超、酒店等渠道供貨,併為著名食品品牌提供鮑魚産品代工;另一方面,在預製菜領域,研發出鮑魚佛跳墻、鮑魚大盆菜等幾十個産品,致力於打造“鮑魚及鮑魚預製菜賽道的國民品牌”。
位於筱埕鎮的福州日興水産有限公司,是連江縣鮑魚加工行業的“老大哥”,在2006年就投資1000萬元引進鮑魚加工生産線,並創立“江船長”品牌。2013年,由日興水産董事長江銘福&&起草制定的《鮑魚罐頭加工技術規範》,是福建省首個鮑魚深加工技術規範。
“鮑魚渾身是寶,除了直接食用,還可以提取石決明、鮑魚多肽、天然牛磺酸、多糖等,精深加工大有可為。”江銘福告訴記者,2014年,日興水産進軍海洋生物活性肽産業,研發了鮑魚蛋白肽、天然牛磺酸等系列特色産品,讓鮑魚的利用率從原來的不足40%提升至80%以上。
2022年,通過連江縣委、縣政府的牽線,日興水産與江南大學中國工程院陳堅院士團隊合作,利用海洋生物酶解技術,開發出具有抗疲勞、抗氧化等作用的鮑魚肽産品,應用於功能性營養品、醫用營養劑、護膚品等領域,讓鮑魚實現身價倍增。
目前,日興水産每天可生産2噸蛋白肽粉劑和10萬瓶肽飲品,是國內第一家以鮑魚為原料大規模開展活性肽産業化應用的企業,成為中國鮑魚精深加工和海洋生物製品領軍者。眼下,日興水産公司正在連江經濟開發區建設海洋生物高新技術産業園,促進鮑魚産品向大健康行業拓展。
吃透“一粒鮑”,壯大産業鏈。記者從連江縣工信局獲悉,目前,全縣規模以上鮑魚加工企業達到5家,年産值不斷增長。
探索“鮑魚+文旅”模式
形成“破圈”效應
驅車前往安凱鄉同心村,沿途可以看到一家三口相互依偎的鮑魚卡通形象——藍版“鮑帥”和紅版“鮑美”,還有鮑魚寶寶“鮑可愛”。抵達同心村,眼前是一片開闊的廣場,舉目四望,滿眼都是成片的粉色調,烘托出濃郁的愛情主題風。
同心村是鮑魚養殖大村,全村超過70%的村民養殖鮑魚。去年,同心村鮑魚産量達2300多噸,産值超過2.2億元。以鮑魚為名片的同心村,為何颳起了文旅風?
“養鮑魚、賣鮑魚的發展模式太過單一,市場競爭力不夠,價格低迷期受衝擊很大。我們希望推動鮑魚産業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增加鮑魚産業附加值。”同心村黨支部書記林連忠介紹,“鮑”與“抱”的諧音,以及“同心”的美好寓意,讓同心村確立了以愛情為主題打造全國鮑魚網紅第一村的發展方向。
2022年,同心村發佈了“我要鮑鮑”鮑魚品牌IP,這是全省首個鮑魚IP形象。“我要鮑鮑”IP設計出兩款卡通人物“鮑帥”和“鮑美”,推出了“我要鮑鮑”抱枕、T恤、帽子等文創産品,還有24個連江話版的微信表情包,發揮鮑魚品牌效應,為旅遊吸引流量。
如今,同心村的一個廢棄養殖場被盤活後,建起了同心鮑廣場,成為網紅打卡點。海岸民居被刷上了彩色卡通手繪,建成觀景平臺、彩繪海堤、主題車站、崖壁棧道等景點。通過招商引資,集聚了鮑魚燒烤、咖啡簡餐、海鮮餐廳、海邊民宿、海岸露營等文旅新業態。
墻上大紅的“喜”字,十分醒目。林連忠介紹,為了吸引情侶前來“永結同心”,村裏與連江縣民政局積極對接,申請設立同心村婚姻登記點,“我們去倉山區的愛情島學習了兩次,以後可以正式辦理婚姻登記業務”。
為了爭取群眾對文旅産業發展的支持,同心村組建漁旅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實行股份制管理,其中合作社佔70%股份、農戶佔30%股份,把集體利益和農戶利益捆綁在一起,調動農戶的積極性。
每逢週末,同心村單日遊客量就超過2000人次。去年,同心村入選福建省“金牌旅遊村”。文旅産業的良好發展勢頭,讓鮑魚産業得到反哺,更有“錢景”。“從養鮑魚、賣鮑魚,到擦亮‘金牌旅遊村’招牌,我們要讓漁民也吃上‘旅遊飯’。”林連忠充滿期待地説。
“鮑魚+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在連江逐漸形成鮑魚産業“破圈”效應,引領更多鮑魚養殖大村轉型。
同屬安凱鄉的奇達村,也是個鮑魚養殖專業村。此外,奇達村還是一個集齊了“山、海、島、漁村”等文化旅遊元素的古村落,尤其是屹立山巔的旗冠頂,可將奇山、巨石、海島、漁排、港灣、漁村、風車等風光盡收眼底。
近年來,奇達村被評為“發現海西之美·十佳景區”,獲得中國版的“裏約熱內盧”和“海上威尼斯”“福州最美漁村”等稱號,前來旅遊打卡的遊客接連不斷。為了開發旅遊資源,奇達村新修了進村公路,新建了停車場,並計劃建設旅遊配套設施提升工程,讓“鮑魚+文旅”新模式得到更大發展。
在連江縣鮑魚養殖數量最多的下宮鎮,打響“松蘆灣”品牌成為行業共識。“酒香也怕巷子深,以前養殖戶各自為戰、小富則安,二産、三産不發達,名氣反不如外地鮑魚,甚至一些‘名鮑’還是用下宮鮑魚貼牌的。”連江縣鮑魚養殖交流協會負責人介紹,下宮鎮已經註冊了“松蘆灣”品牌,希望在全國打響知名度。
記者了解到,下宮鎮已確立“生態立鎮、旅遊興鎮、特色産業富民”的發展理念,將大力推進“松蘆灣”鮑魚品牌建設,提升800公頃鮑魚養殖基地,積極引入鮑魚精深加工企業,挖掘鮑魚旅遊和周邊文化産業,為連江鮑魚産業的一二三産融合發展作出新貢獻。(記者 卞軍凱 通訊員 葉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