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②丨福建:乘“風”而上 海上風電領跑全球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8月11日 10:21:33
央視網 | 2024年08月11日 10:21:33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 乘坐渡船出海,駛向福建省福清市江陰半島東南側和牛頭尾西北側海域,遠遠望去一排排巨大風車矗立海上,迎著海風徐徐轉動,與碧海藍天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壯觀的綠色能源畫卷。

一排排巨大風車矗立海上 黃鈺姣 攝

“在我國,福建是海上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年均風速超過9米每秒,海上風電年均可利用小時數達3500-4000小時。興化灣的這片區域水深10米左右、地質條件穩定,不僅方便了海上風電項目的施工建設,而且有效降低了地震對風電設施的影響。”三峽集團福建公司集控運維中心專責蔡小路介紹。

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分兩期建設,裝機總容量357.4MW,共安裝59台風機,11種機型,于2021年3月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通過高效運營,始終緊跟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持續為當地社會貢獻綠色清潔電能。自投産以來,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已累計發電超52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燃煤消耗約157萬噸、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約383萬噸。

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 黃鈺姣 攝

“大家現在看到的海上風力發電機的塔筒、機艙、葉片等零部件都是我們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生産的。”蔡小路介紹。

為了更好發展産業鏈、打造集群優勢,2015年6月,三峽集團與福建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緊扣建設“生態福建”“海上福建”,合力打造“央地合作”模式典範。2016年,三峽集團與福州市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建設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

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

據介紹,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是我國首個全産業鏈海上風電産業園,目前已引進2家主機廠、1家電機廠、1家葉片廠、1家結構件廠、1家控制系統廠,形成了風力發電機、風機結構件、風機總裝、葉片生産等完整的全産業鏈生産格局,實現風電裝備批量化生産,産能、産量、技術水平等均位居全國之首乃至世界前列,具備年産300萬千瓦風機及主要零部件研發、生産、技術服務等能力。

近年來,産業園不斷刷新亞太地區乃至全球海上風電裝備製造新紀錄,樹立起了全球風電裝備新標桿:2019年9月,我國自主研發的8兆瓦、10兆瓦機組相繼下線,歷史性地將我國海上風機容量提升至“兩位數”時代;2022年2月,13兆瓦機組下線,創下當時亞洲地區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風電機組紀錄;2023年11月,東方電氣18兆瓦直驅海上風電機組在産業園下線,入選“2023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2024年4月,東方電氣18兆瓦半直驅海上風電機組在産業園下線併發運,産業園已成為我國海上風電科技創新策源地……

一組組數據的誕生見證了我國海上風電重大裝備國産化製造能力的持續提升與創新突破,也為綠色清潔能源的發展不斷賦能。據了解,一台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每轉動一圈可發電34.2千瓦時,平均每年可輸出超過6600萬千瓦時的清潔電能,能夠滿足3.6萬戶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電,相當於節約標煤約2.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5.4萬噸。而2024年下線的18兆瓦半直驅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單臺機組每年可輸出7200萬度清潔電能,可節約標準煤超2.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5.9萬噸,具有顯著的節能減排成效。

“我們在短短四五年的時間,就相繼下線我國自主研發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實現了從‘跟跑’‘並跑’,到現在‘領跑’世界,這也是通過我們産業園良性競爭來實現的。”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盛雷説。

此外,産業園在規劃設計時即融入低碳綠色發展理念,充分利用當地優越的風資源、良好的光資源,積極推進智慧微網建設。屋頂光伏項目(8.2MW)已分別於2018年、2019年並網發電。兩台大容量測試風機(15MW)2021年成功並網發電。2021年、2022年,産業園連續兩年取得北京綠色交易所頒發的碳中和證書,成為全國首個“碳中和”工業園區。

“海上風電裝備在陸上運輸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而我們靠近深水港,這給我們提供一個便利的出運條件。”盛雷説。

據悉,産業園産品不僅廣泛應用於我國海上風電開發,而且出口至土耳其、新加坡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推動國際産能合作的新名片。

“下一步,産業園將不斷加大對海上風電裝備技術研發的服務,讓更新、更好、更大的海上風電裝備在産業園生産下線,打造成一個完整的海上風電産業鏈出口基地,讓我們的海上風電裝備更好地‘走出去’。”盛雷表示。(黃鈺姣)

編輯:莊媛媛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