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現代化産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創新鏈引領發展、産業鏈協同升級、資金鏈保障有力、人才鏈匯聚智慧……在粵港澳大灣區,正通過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水平,構築起現代化産業體系新基座,形成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集成優勢。
為更好展示粵港澳大灣區在構築現代化産業體系方面的前沿探索、成就經驗,央視網推出大型調研採訪欄目“‘鏈’上大灣區”,通過走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仲介機構等創新主體,以深度報道、人物專訪、案例分析等方式,用筆尖勾勒“走在前列”的創新力量,講好創新驅動、協同發展的廣東新“鏈”情。敬請垂注。
央視網消息(記者 魏鑫)累計入孵入駐企業600多家,年技術服務企業5萬餘家次;科技成果轉化“四技”收入連續多年位居在粵研發機構榜首,在全國3000多家高等院校和研發機構中名列前茅……廣東省科學院打通産學研關鍵環節,讓一項項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從“書架”走向“貨架”,助力科技成果轉化跨越“達爾文死海”。
構建全過程創新鏈,是推動産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的具體實踐,是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産業強、經濟強通道的有效路徑。
建築外景(廣東省科學院供圖)
“省科學院重組9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記服務廣東經濟社會發展使命擔當,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牽引,完善新型現代科研院所管理體制,探索科技成果孵化與技術服務的市場化運行機制,構建了要素齊全的産業技術創新體系,全鏈條支撐區域産業創新發展,科技成果轉化‘四技’收入連年位居全國地方科研院所首位。”廣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廖兵説。
突破科研院所的體制機制障礙,廣東省科學院以市場化為取向,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指向,強調問題導向,構建起貫通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覆蓋産業技術創新鏈全過程、全要素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獨具特色的成果轉化實踐樣本。
市場導向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在佛山南海區構建36台無人機基站組成的無人機遙感網,覆蓋南海區城管、環保、國土、應急、水務等14大行業,實現“一網治全域、一屏觀全城”的治理目標。中科雲圖的這一項目入選2023年度中國數字政府數字治理十佳創新案例。該公司由廣東省科學院自有技術孵化並投資,已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無人機遙感網運營商。
無人機遙感賦能城市治理(廣東省科學院供圖)
作為一家地方科研院所,如何基於自身特點和優勢,彌合技術與市場之間的信息差,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産業優勢?廣東省科學院給出的答案是:構建市場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2020年,廣東省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經省政府批准成立並投入集團化運營。公司以市場為導向整合院內外資源,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和推動廣東省及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作為廣東省科學院探索市場化運營模式的重要平臺,經過4年多發展,該公司已累計孵化企業675家。同時在佛山、江門、珠海、梅州等地,省科學院與當地政府共建産業技術研究院,並開辦多個服務機構,為企業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提供創新資源和服務支持。”廣東省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陳為民説。
“我們衡量科技成果的投資價值,不在於技術本身,而在於這個技術有沒有市場價值。”廣東省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柳建堯告訴記者,公司堅持“從産業看科技”,立足市場需求,以經濟效益和市場成功作為投資孵化的主要考量因素,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科技成果轉化鏈條長、環節多,從實驗室的“最先一公里”到成果轉化、市場應用的“最後一公里”,需要打通諸多轉化過程中的難點、堵點。為此,廣東省科學院以優化完善現代化科研院所體制為基礎,探索市場化技術育成孵化與産業技術服務體制,構建了貫通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覆蓋産業技術創新鏈全過程、全要素的技術創新體系。
為了讓科技成果更好滿足市場需求,廣東省科學院探索“産學研用深融合”路徑,通過産學研深度合作鏈結優勢資源,推動供需精準對接,引導院屬研究所把技術研發與區域産業特色、企業創新需求緊密結合起來。“依據省內相關區域的産業特點和需求,‘因地制宜’聚集技術、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為科技成果産業化營造合適的土壤。”柳建堯介紹。
問題導向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但在實際轉化中,往往面臨著“科研人員對市場不熟悉,企業家不願承擔風險過早投資實驗室技術研發”等轉化困境。
如何讓科技成果“轉得動”?廣東省科學院立足平臺優勢,堅持“問題導向”,企業“要人才就給人才”“要資金給資金”“要服務就提供服務”,構建一套企業孵化體系,為科技企業孵化育成盡可能提供所需的支持。
從設備上取1毫升潤滑油放進油液光譜儀,1分鐘後就能得到設備的“體檢報告”……幾年前還停留在實驗室的技術,如今已經進入市場,應用於能源、鐵路、航天等領域。
油液光譜儀技術從理論走向應用,就源於一次成功的企業孵化。
廣東省科學院佛山産業技術研究院內景(廣東省科學院供圖)
2018年,廣東省科學院與佛山市政府共建廣東省科學院佛山産業技術研究院(下稱“省科學院佛山産研院”)。2020年,省科學院佛山産研院專業技術經紀人團隊幫助省科學院測試所科研團隊成功孵化出廣東中科諦聽科技有限公司。佛山産研院與中科諦聽合作過程中堅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省科學院佛山産研院與團隊在初創公司的股權分配、團隊搭建等方面進行了充分溝通和合理化設計,科技&&人在初創公司中主要負責技術研發與迭代升級,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負責市場開拓與運營管理,攜手推動油液光譜儀技術市場化應用。期間,中科諦聽很快解決産品工程化開發、生産工藝設計、産品可靠性驗證、供應鏈控制等難題,打通科研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如今,中科諦聽生産的油液光譜儀已是第六代産品,該企業也躋身行業頭部,發展迅速。
“廣東省科學院運用自身雄厚的技術創新科研隊伍和專業的技術經紀人隊伍,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體制改革不斷探索,打造了高效的技術育成孵化體系和産業技術服務體系,幾年來的實踐證明,這套體系和環境非常適合初創科技企業成長和服務中小企業的科技需求。”柳建堯説。
解決科技成果“轉得動”的問題後,還要解決科技成果“轉得好”“轉得快”的問題。業內認為,對於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權利配置規則的設置,不僅應當考慮轉化機制和市場機制,尤其要尊重當事人之間的權利選擇。科研人員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技術支持者與後續技術改造升級的重要保障者,股權激勵可讓科研人員能以股東身份參與企業決策、分擔經營風險,最大效能提高轉化效率。
圍繞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廣東省科學院主動創新機制,以“優化收益分配機制”為重要抓手,通過優化轉化收益分配機制助力科技成果轉化擴面提質。
廣東省科學院在賦權改革基礎上,推行“科研團隊控股+技術經理(經紀)人持股、跟投”等股權激勵模式,通過股權結構設計確保科學家利益不被稀釋,通過跟投模式讓技術經理(經紀)人等共享公司成長收益,最大限度激發成果轉化不同階段不同專業人員的積極性,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技術經理(經紀)人運營,利益捆綁、利益共享的技術育成孵化體系,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服務指向 優秀科技成果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振興,推動科技成果産業化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體現。在廣東省科學院賦能下,一批批優秀科技成果在地方轉化落地,成為帶動地方發展的動力引擎。
在助力“百千萬工程”方面,廣東省科學院結合縣域特色産業和資源稟賦,依託省科學院在省內90多個縣區建設的各類産業技術創新載體,有效發揮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資源的集聚與配置優勢,組織全院科研機構派出累計近1000名科技特派員,全方位深度服務縣域産業創新,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佛山,中科雲圖利用“空天地一體化”的信息綜合平臺直接地賦能基層治理,提升基層服務管理能力;在江門,省科學院江門産業技術研究院根據當地産業特徵,不斷開展科技賦能産業的活動,在鶴山市建立鶴山技術服務中心,先後對接了鶴山市80多家企業,與企業共建實驗室、科技創新平臺等8個,引導22名省科學院博士進企業,為企業解決多項技術難題,促成了多家知名企業開展産學研合作項目。
南粵大地,以“創”促“新”。廣東省科學院結合縣域特色産業和資源稟賦,有效發揮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資源的集聚與配置優勢,全方位深度服務縣域産業創新。目前,廣東省科學院正在集成全院優勢創新資源,加快推動高端裝備製造、精密儀器設備、先進材料、半導體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決策諮詢,做好製造業技術中試和驗證服務工作,積極尋求與龍頭企業開展聯合體建設。
視人才為珍寶、與企業同奮鬥、用市場育動能、向改革要活力,廣東省科學院作為重要的科技力量,持續深耕科技成果産業化之路,探索管用的經驗做法,鋪就科技成果轉化“快車道”,在持續涌動的創新活力中,助力築牢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