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會議現場 韓俊傑 攝
7月11日,安徽全省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工作推進會在省域副中心蕪湖市召開。會議的時間很長,整整一天。會議的內容更是豐富,9位省直、地市、縣級市和平臺公司負責人交流發言,更有專家和企業負責人授課。會議的規格很高,安徽省委書記梁言順專門作出重要批示,省長王清憲全程參會並講話,16市市長、縣(市)長悉數參加。“這次會議事關重大、事關全局,是落實總書記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系統工程。”
為何要召開這樣的一次會議?還記得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口號嗎?對,就是那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英文翻譯為“Better City Better Life”。城市,承載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數據顯示,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從1978年的17.9%提高到2023年的66.2%。
與全國城鎮化率提升相應的是,安徽全省的城鎮化率也在過去十年間發生巨變,從47.9%提高到61.5%。而更為可喜的,隨着城市能級的提升,安徽全省16個市全國經濟排名全部提升。可以説,經過改革開放40餘年來的發展,城市已成為安徽高質量發展的主支撐和主引擎。
城鎮化、城市一方面帶來了工作和就業、生活水平的改善、醫療教育的提升。但另一方面,交通擁堵、城市內澇、垃圾圍城等“城市病”多發,又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制約着産業集聚、人口集聚和城市活力等。正因為如此,在籌備了兩年有餘的時間之後,這次關於城市發展的會議才得以召開。
“在中央高度重視城鎮化、城市工作的大背景下,安徽率先召開全省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工作推進會,在全國具有示範引領作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坦言。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城市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先後召開了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一個尊重、五個統籌”的重大部署,為做好新時代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提升人民生活質量、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和提升城市競爭力是推動城市發展的題中之義。
早在兩年多前於安徽蚌埠市舉行的“全省推動皖北地區高質量發展大會”時,一些問題就已經縈繞在省政府一些負責同志的腦海中。特別是相關部門針對皖北振興形成59篇論文,使得這些問題逐漸明晰。那就是皖北地區六市作為全省的欠發達地區、城市,是否將來都要發展成省內合肥、蕪湖那樣的大城市?城市的功能、品質和活力從何而來,三者又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可以用什麼概念將三者融會貫通起來?
“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各有側重,功能側重基礎設施及作用,品質側重於公共服務及生活質量,活力側重於城市的産業活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説,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三者循環決定。
安徽省省長王清憲介紹,城市功能主要體現在服務人的集聚、産業的集聚,提供各類生産性和生活性服務業;城市品質是城市功能的優良程度和匹配程度,重要的是要適配人和産業發展的需求;城市活力是指通過城市功能品質的提升,形成對人才、資本、技術、信息等要素的集聚力、配置力。“只有把三者統籌起來,才能實現城市的高質量發展。”王清憲説。
如何統籌?在詳解了功能、品質、活力三個關鍵詞後,第四個關鍵詞“內涵式發展”次第引出。相較於以往的外延式發展,內涵式發展注重城市發展向質量提升轉變,更加注重城市更新向完善功能、提升品質、增強活力轉變;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城市增長,從而促進全要素生産率提高。這就要求各地明確各自的城市定位,確定城市資源配置的方向和重點。以內涵式發展的理念,引領城市功能品質活力的提升。
提升城市活力和競爭力,增強城市對資源要素的集聚力、配置力,關鍵是做好“城市運營”,而這也是整場會議的第五個“關鍵詞”。而提升城市運營能力,很重要的內容就是以市場化機制優化城市資源和要素配置,推動形成內生增長動力。此外,針對不少地方在城市發展中重建設、輕運維,會議強調要“運營前置”,樹立經營性理念,全流程一體化推進。
會上,安徽省發改委主任陳軍解讀安徽省兩辦出臺的《關於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城市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的意見》,圍繞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的階段性目標,從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優化規劃建設治理等三個方面明確了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