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藍色動能”風起帆張

來源:福建日報 | 2024年07月11日 10:01:43
福建日報 | 2024年07月11日 10:01:43
原標題:福州科創走廊加快海洋經濟新賽道佈局,賦能智慧海洋——“藍色動能”風起帆張
正在加載

連江定海灣海域成功投放多臺深遠海養殖平臺。楊柳州 攝

馬尾造船廠自主建造的7500車位LNG雙燃料汽車滾裝船(受訪單位供圖)

“乾動”系列深遠海養殖平臺 葉建隆 攝

乾動公司自主開發的藍色大數據平臺 記者 李珂 攝

申海創新實驗室 葉建隆 攝

連江智慧漁業平臺 記者 李珂 攝

申海創新實驗室研製的水下視覺探測機器人、水下聲吶探測機器人等裝置(受訪單位供圖)

東南之濱,一座座海洋牧場充滿生機,一項項海工重器挺進“深藍”……向海洋要糧食、要動力、要未來,八閩漁歌傳唱、産業正夯,奏響了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樂章。

“福州的優勢在於江海,福州的出路在於江海,福州的希望在於江海,福州的發展也在於江海。”20世紀90年代初,福州繪就了“海上福州”的宏偉藍圖。30多年後,這些“向海進軍”的宣言和夢想,正一一照進現實。

2023年,福州漁業産值691.85億元、水産品産量307.5萬噸、海洋生産總值3250億元,分別位居全國第一、二、三名;已成功下水深遠海養殖平臺12台(套)……

伴海而生,拓海而榮。當全球城市都在轉向海洋、逐夢深藍時,面向深海大洋新風口,2022年,福州發佈《福州市打造海洋經濟科創高地實施方案》,進一步推動海洋經濟産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優化海洋經濟發展格局,拓展藍色發展空間。

築夢深藍,離不開“産業下海”,關鍵則在科技創新。

從頂層設計落子,福州科創走廊高標準打造海洋科創平臺,陸海統籌,圍繞地域優勢,在中心城區打造海洋經濟科創高地,在沿海佈局建設海洋經濟科創成果落地轉化的集中區,加快形成城市中心海洋科技創新高地與沿海海洋經濟産業集中區的“裏+外”有機銜接,發展海洋産業新賽道,為“海上福州”建設注入“藍色動力”。

近日,記者來到這“裏+外”格局中的鼓樓片區、連江縣,探訪海洋經濟科創高地、國家遠洋漁業基地,一幅“海上福州”的新畫卷赫然在目。

技術迭代,“重器”走向深遠海

夏日炎炎,海風輕拂,天空蔚藍。

在連江定海灣海域,遠遠望去,兩座“海中鋼鐵俠”養殖平臺昂首矗立在海平面上,黃色長筒巨型網箱約1/3露在水面上,格外引人注目。

這是全球首臺轉網帶提升裝置的深遠海養殖平臺——“乾動”系列深遠海養殖平臺“乾動1號”“乾動2號”,由福建乾動海上糧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乾動公司”)與上海振華重工共同研發,福建船政旗下馬尾造船廠建造,分別於2022年8月、2023年4月下水,至今無故障運行。

近岸養殖存在密度大、水體污染、魚病多發等問題,為此國家大力支持養殖業走向深遠海。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設現代海洋牧場,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工船等深遠海養殖。

“連江颱風頻繁,海浪常常高達10多米。外海曾經是養殖禁地,卻也是機遇之地。”福建乾動海上糧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建濤説。

2018年,郭建濤敏銳地發現,市場對高品質大黃魚的需求激增。他決定嘗試規模化養殖類野生大黃魚,既滿足市場需求,又為福建大黃魚的品牌增彩。

“要養出好魚,必須有好的環境,向深遠海挺進。”在郭建濤看來,深遠海養殖面臨諸多挑戰,首要挑戰就是高海況條件下的裝備穩定性。

不同於傳統近岸漁排養殖,長67.6米、寬33.9米的“乾動”平臺,具有抗17級颱風、抗赤潮等優勢,大大降低了養殖過程中的風險,解決了傳統養殖平臺抗風浪能力差的缺點。

過去,市場上大部分的大黃魚是傳統網箱養殖,無法及時清理網箱上的藤壺、淡菜等附著物是一直以來的痛點,網衣因附著物過重便難以抵擋海浪的撲打。

“我們平臺實現了360度自動轉動曬網,通過太陽暴曬,讓附著物自然脫落,解決了網衣海生物附著問題。”郭建濤説,“網箱定期旋轉,每個部分都能出來‘曬太陽’。這個跟我們傳統説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一個道理。”

傳統漁業養殖全憑經驗和體力,而“乾動”憑藉科技助力、數字賦能,實現“掌上養魚”、智慧養殖。“乾動”平臺搭載了水質傳感器,可以實時獲取養殖水體溫度、DO(溶解氧)、pH值、電導率(鹽度)等對水産有重大影響的水質參數,所有數據可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到手機終端上。

“養殖人員能夠通過手機遠程查看和操作該平臺,對大黃魚生長水環境實現實時監控,僅需兩三人、一部手機,就可以養殖上百噸的大黃魚。”郭建濤説。

福建船政研發設計院設計一部、二部部長吳恭鼎介紹,“乾動2號”上還搭載了由哈爾濱工程大學、廈門大學自主研發的傳感器,對營運過程中錨泊系統、平臺結構應力等數據信息進行採集分析,不僅能滿足平臺自身維保需求,還為後續深遠海養殖平臺的設計優化和裝備産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持。

以“一條魚打造一面品牌”,乾動公司著力打造從“種苗研發—裝備開發—科學養殖—深加工—海洋生化—藍色大數據”的産業生態鏈。眼下,利用裝備優勢,乾動公司正自主開發藍色大數據平臺,為産業鏈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連江定海灣海域——福州“百台萬噸”深遠海養殖工程試驗田,“閩投1號”“乾動”“定海灣”等系列深遠海養殖裝備持續運行,並在全國嶄露頭角,科研人員不斷探索各項技術,開創了深遠海養殖的福建路徑。這不僅是福建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的突破,更是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邁出的重要一步。

連江粗蘆島,馬尾造船廠裏,巨型的龍門吊聳立,車間內焊花飛舞;碼頭邊,即將完工和交付的新船靜靜停泊,即將駛向世界各地。

“馬尾造船廠將深海養殖裝備産業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發展方向,致力於裝備研製以及産業鏈研究。”福建船政營銷中心副經理胡斌介紹,近年來,公司成功交付“乾動1號”和“乾動2號”外,還交付了第一套智慧環保型鮑魚養殖裝備“福鮑1號”、福建深海養殖裝備試點工程首臺套“閩投1號”等,目前還有3套養殖裝備正在緊鑼密鼓地建造和測試中。

科技的賦能,一批批深海養殖裝備的投入運營,催生了福建省“海上牧場”和海洋經濟新業態,促進了現代海洋漁業的高質量發展。

向海探路,打造成果集中轉化平臺

吃透“一條魚”,做大做強海洋經濟,還可以怎麼做?粗蘆島上,全國第三個、全省唯一的遠洋漁業基地——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正拔節生長。

走進該基地核心區,一處處重點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

基地正致力打造海洋生物、海工裝備和數智漁業“科創三高地”,將研發優勢轉化成産業優勢。

“海洋生物科創高地將作為承接海洋生物科創項目中試、落地孵化、成長培育,建設對接海洋漁業經濟科創高地項目落地的成果集中轉化平臺。”該基地服務中心主任何宗敏介紹,目前高新企業招商引資工作正在推進。

加緊打造中的海工裝備科創高地將依託粗蘆島船政産業園,圍繞海洋與漁業裝備、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等領域建立漁業産業創新聯盟。6月8日,馬尾造船廠自主建造的7500車位LNG雙燃料汽車滾裝船完成試航任務,比原計劃提前兩天凱旋,將於本月內正式交付並投入運營,搭載中國汽車出海。

“目前馬尾造船廠電動船舶修造中心、國宇遊艇兩個項目已建成,前者致力於海工裝備的升級改造,後者將進入歐美中高端遊艇市場。”何宗敏説。

海洋裝備挺進藍海。走進落地連江的申海創新實驗室,一系列智慧海洋硬科技産品映入眼簾。

一款在試驗水池裏翻滾、平移的水下機器人引人注目。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TO、福建申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申海創新實驗室負責人吳海騰介紹,它是申龍號水下機器人,已在連江縣黃灣嶼海域人工魚礁、“定海灣1號”深遠海養殖平臺投入使用,擔負著人工魚礁區域日常監測、深遠海養殖平臺魚類養殖情況監測等任務。

“以往,各類大型海工裝備的安裝、檢測、維修以及水下搜救、考古等都需要‘蛙人’下水作業。如今,這些水下作業項目都能由水下機器人完成。”吳海騰説,申龍號水下機器人既能在海裏遊,也可以吸附在船舶側壁等處爬行。它搭載了多類型傳感器和操作裝備,執行搜尋、巡檢、打撈等水下作業時更加靈活可靠,作業深度甚至能達到300米。

申海創新實驗室由福建申昊公司與連江縣現代海洋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創辦,是以打造“智慧海洋海陸空高端裝備技術研究與應用平臺”為目標的海洋高端裝備研發實驗室,於今年5月建成投用。

去年10月,在福州舉行的世界航海裝備大會上,連江縣與杭州申昊科技的展臺在同一展區。“在同申昊科技公司溝通交流中,我們發現,連江縣的海洋産業需求和申昊科技的海空智慧裝備優勢領域非常契合,雙方一拍即合。”連江縣現代海洋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説。

目前,連江海域已投放了11台深遠海養殖平臺。申海創新實驗室正在積極推進遠洋漁業基地、深遠海養殖平臺等項目的聲吶設備和智慧漁業管理平臺試點工作,力爭將高端智慧海工裝備應用於這些平臺漁業生産、檢查、安保等海洋應用場景。

吳海騰表示,未來,申海創新實驗室將與浙江大學、福建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産學研深度合作,研發契合海洋産業需求的高精海洋裝備,精準破解海洋經濟發展的難點、堵點,致力實現海洋科技産品産業鏈一體化落地。

競逐深藍,城中造“海”發力新賽道

全息投影廳的智慧大屏上,一項項最新涉海科創成果精彩呈現,位於福州軟體園的海洋經濟科創高地展廳,吸引了參觀者駐足。

福州向海而興之路蹄疾步穩,2022年,福州市印發《加快打造海洋科創平臺全力推動“海上福州”建設工作方案》,提出要聚焦重大科研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優化發展生態,著力建設福州海洋科創高地。

福州市科技局局長任義文介紹,福州依託科創走廊建設,在市中心啟動建設海洋經濟科創高地,在沿海佈局建設海洋經濟科創成果落地轉化的集中區,形成“裏+外”有機銜接的格局。

“裏”的鼓樓片區,強化海創高地功能,依託福州軟體園雙創新城、重點科研院所、優質載體與龍頭企業,整體形成海洋科創産業加速中心、海洋科創協同創新中心和海洋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的“兩中心+一平臺”功能佈局。

深水碼頭、蜿蜒岸線、銀色沙灘……這些海洋元素,鼓樓區一個都沒有。

鼓樓無海為何有底氣涉海?

鼓樓區發改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創新高地,鼓樓各類科創要素聚集,賦能産業發展優勢明顯;在高品質打造海絲中央法務區福州片區的實踐中,鼓樓區探索出了一套聚集資源,打造創新載體的有效做法……

鼓樓無海如何涉海?

“立足發揮鼓樓區位優勢、資源優勢,這裡力爭打造為省級海洋經濟公共服務平臺、全省海洋科技會客廳。”這位負責人説。去年以來,海洋經濟科創高地建設不斷刷新“進度條”。

針對福建省涉海科研力量薄弱的現狀,上線海洋經濟科創高地技術轉化服務平臺,助力企業科研攻關;推動成立福建省智慧海洋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集結福建理工大學、集美大學等院校智庫及福信富通等多家優質企業,在海洋科技創新領域開展合作攻關。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針對海洋經濟領域資金投入需求大、非標準金融産品需求大的情況,&&海峽銀行等29家單位組建了涉海金融産業聯盟,綜合運用銀行、保險、保理和金融租賃等方式,統籌解決涉海企業的資金融通需求。

新一代數字技術驅動數字經濟與海洋經濟高質量融合發展,將孕育出“智慧海洋”的新圖景。當前,高地正在籌建東南海洋大數據項目,並已獲得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及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東海航運中心的數據支持。海量數據的獲取與共享,將孕育出“智慧海洋”的新圖景。

截至目前,該創新高地已入駐55家涉海企業,包括中船藍薈、申昊科技等海洋龍頭企業。

作為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申昊科技長期深耕人工智慧、傳感器、機器人、大數據分析等領域,有著行業領先的技術優勢和成果轉化能力,近幾年,申昊科技在海洋領域持續加大投資研發力度,不斷推出“高精尖”海洋裝備。

去年11月,申昊科技的福建總部——福建申昊正式入駐海洋經濟科創高地。

“乘著2023世界航海裝備大會的東風,我們關注到了福州。”吳海騰説,福州及鼓樓區在海洋經濟規劃、人工智慧、交通規劃等方面的政策,讓福建申昊看到水下高端裝備的巨大發展機遇,於是決定入駐這裡。

“我們將充分運用這一優勢平臺,結合好政策、人才、産業體系優勢,進一步提升申昊科技的水下高端裝備技術實力。”吳海騰表示,公司將依託“海上福州”橋頭堡的建設步伐,沿海上絲綢之路,推動海洋經濟向數字化、智慧化轉型。(記者 李珂)

編輯:莊媛媛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