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滬青年“福小宣”:青春之聲講述黨史黨紀真實故事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7月06日 15:53:31
央視網 | 2024年07月06日 15:53:31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 盛夏時節,一場場紅色宣講如火如荼地在八閩大地展開。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3週年,6月30日至7月2日,由福建省委宣傳部主辦的“迎七一 講黨紀 強黨性”福小宣·復旦大學“星火”宣講團黨史黨紀主題宣講在福州、廈門舉行。

6月30日,“迎七一 講黨紀 強黨性”福小宣·復旦大學“星火”宣講團走進福州大學首場宣講

12位福建省“福小宣”青年宣講員、4位復旦大學“星火”宣講員先後走進福州大學、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廈門大學,用生動語言、鮮活案例和感人故事,為近500位師生、黨員幹部群眾深入宣講黨史和黨紀主題故事,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增強紀律意識、提高黨性修養,激勵青年師生大力傳承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賽道上奮勇爭先。

紅色資源流淌薪火相傳

紅色,是福建和上海的共同底色。上海是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和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福建是革命老區,黨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從閩西革命根據地的烽火連天,到古田會議的思想光芒,每一處革命遺址都承載著共産黨人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不懈奮鬥的英勇事跡。兩地紅色底蘊相合,在繼承革命精神上同源一脈。

此次聯合宣講中,閩滬兩地青年宣講員深挖紅色資源“富礦”,從革命前輩陳望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這一佳話,到紅軍“買米留信”的軍民魚水情,到古田會議“風清氣正”的思想火炬,再到谷文昌帶領軍民奮戰14個春秋徹底改變東山舊貌……不僅是對紅色歷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對新時代信仰的堅定傳承。

《一張收條背後的愛“廉”説》講述了“百口蓮塘吐清香”這一佳話

“建寧縣是‘中國建蓮之鄉’,蓮廉文化已有上千年曆史。建寧還是中央蘇區、革命老區,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曾經在這裡戰鬥生活過,留下了許多勤廉為民的故事。”“福小宣”青年宣講團成員邱遠鎮深情講述了93年前毛澤東同志在建寧縣留下的“百口蓮塘吐清香”佳話,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打下一張收條的故事,展現了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們嚴於律己、清廉愛民的崇高品質。

“望道望道,就是追望大道。《共産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就是由復旦大學的老校長陳望道翻譯的,他所苦苦追尋的,就是一條為國家謀求解放的道路。”復旦大學《共産黨宣言》展示館“星火”黨員志願服務隊成員蔣捷將陳望道先生的故事娓娓道來。他介紹,此次專門從上海前來福建參加聯合宣講,通過與“福小宣”宣講團成員及福州大學、廈門大學等青年宣講員交流,深刻感受了福建深厚的紅色基因和紅色底蘊。

“陳嘉庚先生捨棄南洋安逸富庶的生活,做出了‘出賣大廈辦廈大’的驚世之舉、一力撐起中國南方教育之脊梁……”“福小宣”青年宣講團成員楊圓圓深情回顧了傑出愛國實業家陳嘉庚以實際行動激勵後代為國家、為民族奮鬥的事跡,並呼籲在新時代青年應學習和繼承嘉庚精神,將個人夢想與國家民族夢想緊密相連,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

《皮定均:鐵流千里建奇功》 主題宣講

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先鋒,到新時代下的擔當者,中國青年始終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而紅色血脈也在時代洪流中生生不息。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這是18歲的福建屏南籍烈士陳祥榕寫下的戰鬥口號。2020年6月,陳祥榕在守邊護邊時壯烈犧牲,犧牲時不滿19歲。

“年輕的陳祥榕作為盾牌手,毫不畏懼、英勇戰鬥,用血肉身軀和被砸壞的盾牌緊緊護住了被圍攻的營長和連長,直至壯烈犧牲……”來自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的青年宣講員林綺璐生動講述這一事跡,讓大家讀懂19歲烈士的情懷與擔當。

“宣”的是思想,“講”的是傳承。青年宣講員們的生動演繹中,一個個“大道理”轉化成了“小故事”,讓聽眾在春風化雨中切實感受到先輩們初心如磐的家國情懷和共産黨人清正廉潔的優良作風,信仰基石愈加堅固。

特色資源感受堅定信仰

“高大上”的理論來源於生活中的“真善美”,但只有通過接地氣、冒熱氣的生動方式,才能讓理論的味道又鮮又甜。

借用AI技術、加入場景互動、文藝小品演出……青年宣講員創新宣講方式,將黨史黨紀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入腦入心,令現場聽眾耳目一新。

“這是一張通過AI技術修復的老照片,而今天我要和大家介紹的主人公就是中間的這位。他就是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産黨早期領導人之一的王荷波同志。”“福小宣”青年宣講團成員董林通過帶領聽眾們沉浸式打卡潮江樓的三樣物件,生動再現王荷波在中國風雨飄搖之際,用信仰的燭火照亮前行之路的故事。

福建人民藝術劇院帶來了軍旅題材小品《解放·八一七》,展現了共産黨人的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英雄氣概。 宋寧宇 攝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在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烈滿懷壯志、前赴後繼、英勇獻身。宣講中,福建人民藝術劇院創排的軍旅題材小品《解放·八一七》讓一位在1949年8月福州戰役中英勇奮戰的戰士意外穿越至當代,與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講解員展開了一場跨越世紀的對話,再現了共産黨人堅韌不拔、頑強拼搏、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讓現場聽眾深受觸動。

通過聯合宣講,既讓聽眾在紅色故事中啟迪心靈,也讓宣講員自身對理論宣講有了新的理解。

“為講好陳望道先生的故事,我們查閱各種相關材料,力圖深入當時的社會歷史情境去理解先輩的歷史選擇。”“星火”宣講團成員楊寧將原來紀念館式的講解轉變為微宣講方式,從《共産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翻譯者、復旦大學老校長陳望道的一封遺囑講起,通過重新選取和串聯編排事跡,更加突出陳望道踐行信仰、清正廉明的一生,從而引導更多黨員堅定信仰,增強黨性。

師生、黨員幹部群眾實地參觀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

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幅幅珍貴影像都是歷史無言的見證者,是生動鮮活的教科書。宣講過程中,師生、黨員幹部群眾還實地參觀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重溫革命年代共産黨人的崢嶸歲月,深刻感受革命先輩們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崇高精神。

青春之聲引發共情共鳴

臺上,青年宣講員繪聲繪色地講述著革命先輩的感人故事;台下,師生、黨員幹部們聚精會神,仔細體悟。

一封泛黃家書、一個斑駁的燭臺、一份詳實的史料……閩滬青年宣講員們深挖紅色資源“富礦”,用“青春的聲音”講好黨史黨紀故事,讓師生、黨員幹部群眾在互動中同頻共振、在沉浸中共情共鳴。

《信仰的燭火》講述了中國工人運動先驅、中國共産黨早期領導人之一的王荷波在血與火中鍛鑄忠誠的故事

“聆聽了這場黨史黨紀主題宣講,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禮,受益匪淺。”中鐵十七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項目黨工委書記黃尚龍表示,黨紀學習教育猶如一盞明燈,為黨員幹部指明了方向,更加堅定了忠誠于黨的初心使命。

“從他們繪聲繪色的演講中,我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初心如磐的為民情懷和共産黨人清正廉潔的優良作風。”福州大學人文學院學生夏小雨説,作為一名學生黨員,將進一步加強專業學習,深耕專業領域,為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貢獻青春力量。

“宣講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情感的交流和信念的傳承,能夠更加激勵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淩泉靈表示,通過宣講能夠在全校範圍內形成一種學習黨史黨紀的良好氛圍,有助於培養年輕一代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黨性觀念。

播思想火種,聚奮進力量。當前,福建正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大家紛紛表示,要以黨紀學習教育為契機,從黨的百年光輝歷程中汲取寶貴財富,賡續共産黨人精神血脈,讓紅色基因內化為信仰信念,讓紅色精神煥發出時代光芒,接續奮鬥、砥礪前行,進一步激發“提振精氣神、建功新福建”的強大力量。(陳麗霞)

編輯:黃鈺姣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