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定興縣姚村鎮辛木村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田間管理人員正在通過誘捕燈及手機智慧終端查看病蟲害情況。 河北日報通訊員 張曾良攝
高標準農田3.0智慧版有啥奧妙?咱到定興縣姚村鎮辛木村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去看一看。
6月7日,辛木村千余畝麥田已被夏風“染”成一片金黃,沉甸甸的麥穗隨風搖曳,發出沙沙聲響。“這1700畝麥田就是我們打造的高標準農田3.0智慧版。還有幾天小麥就收割了,保守估計能打93.5萬公斤。”辛木村黨支部副書記裴立河説。
物聯網激光雪深監測站、土壤墑情監測站、植物病菌孢子捕捉儀、物聯網蟲情信息採集設備……站在麥田裏,裴立河一邊向記者展示這裡的“高科技”一邊説:“3.0智慧版,就是地上地下高科技站‘C位’!地下,鋪設了智慧水肥一體化系統,水、肥一體調兌輸送,作業時桿頭從地下鑽出來,澆完水再縮回地下,不影響大型機耕翻地;地上,安裝了70多套傳感設備,建設了田間氣象站綜合觀測臺。”
裴立河説,通過遍佈地頭的傳感設備,田間氣象站能源源不斷地把氣象、墑情、苗情、蟲情等信息傳遞到手機終端,就像一個“智囊團”,讓田間管理更科學、更精準。
在離田間氣象站綜合觀測臺不遠處,辛木村高標準農田經營方北京愛科農科技公司定興負責人鄭六江正在手機上查看小麥長勢指標。
“這麼大面積的麥田,需要多少人管護?”記者問。
“一名駐場農技人員再配上一兩個工人,就能管理千余畝地。”鄭六江介紹,打開手機智慧雲平臺就能查看麥田溫度、濕度以及光照強度等指標,小麥生長情況一目了然。平臺還會對監測到的各種數據進行分析,提供澆水施肥等管控建議。鄭六江説:“只要點一點手機,就把地澆了,非常簡單。”
不僅如此,植保無人機、大型農機具的使用也讓種田這件事變得更高效、更省勁兒。“比如防治病蟲害,1700畝地過去需要50個人3天才能打完藥,現在採用植保無人機,兩台機器半天就能搞定。”鄭六江説,高科技裝備讓田間管理人員從“苦干家”變成了“指揮家”。
“高標準農田3.0智慧版不僅省水省肥省人工,還增地增産增效益。經測算,每畝可節水約30%,減少施肥約40%;‘小田’變‘大田’,每百畝地可增加5至8畝耕種面積,平均每畝節本增收230元。”定興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勇泉介紹,目前該縣已建成高標準農田3.0智慧版近3萬畝,下一步還將探索建設空天地一體化無人農場,推動農業向更高質、更高效發展。
河北日報記者 寇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