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AAAA級景區興義馬嶺河峽谷。
在黔西南出土的東漢銅車馬。
黔西南州民宗委開展雙語宣講。
交樂漢墓出土的東漢撫琴俑。
2024年萬峰林馬拉松比賽現場。
5月17日,興義萬峰林八音堂,主題為“守正篤行加油幹·同心共築中國夢”的黔西南州2024年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啟動。舞蹈《同心共築中國夢》《錦繡藍》《領航》,歌曲《山水布依》《山水貴客》,以及民族服飾展演,展現了黔西南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為觀眾獻上了一場視覺、聽覺和精神上的文化盛宴。
黔西南州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豐富,包括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文藝演出、民族團結同心跑以及民族特色商品展示、百場雙語大宣講、各族青少年交流研學示範和演講、徵文、書法、繪畫、攝影競賽等活動,旨在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譜寫黔西南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凝聚團結奮鬥的磅薄力量。
黔西南,在北緯27度著名的生態氣候帶上,東沿紅水河而下與廣西相望,西溯南北盤江而上與雲南毗鄰,北依雲貴高原之巍峨蜿蜒。在“山地王國”多彩貴州的版圖中,他有著怎樣的文化符號和文化定位?
答案,也許就藏在這奇特而又寶貴的喀斯特山水長卷之中。
“磅薄數千里,為西南奇勝。”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日記裏寫下的句子,是對興義萬峰林最為生動準確的定義。
今年3月27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19次會議上,興義地質公園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這是貴州省繼織金洞之後第二個獲得世界級“金字招牌”的地質公園。萬峰林,是興義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區域,也是代表性景觀。從2億多年前的汪洋大海,演變為今天的“天下奇觀”“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蘊藏著黔西南獨有的文化氣質。
圍繞“興義世界地質公園”“國際山地旅遊大會(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永久舉辦地”等世界級、國家級名片,黔西南州把“挖掘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品牌、講好文化故事”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推進多彩貴州文化強省建設的有力支撐,並持續創新實踐展示新形象新作為。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如何講好、傳播好文化故事,黔西南州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理論武裝,持續推進“理論宣傳二人講”,輔以“多語+文藝”、“活動+競賽”等宣講方式,讓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工作“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真正走進群眾心中;用好紅色文化資源,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充分發揮思政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著力講好紅色故事,引導全州各族群眾堅定歷史自信、賡續紅色血脈;持續聚焦“萬峰成林處、陽光黔西南”等重大主題,創新方式、注重策劃、立體宣傳,不斷提高對外宣傳質效;持續抓好文化文藝作品創作,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積極適應互聯網傳播規律,將人才資源逐步向新媒體傾斜,做到主力軍挺進主戰場。
立足獨有的人文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獨具地域特色的“加油文化”品牌。結合“文教興州”戰略,借助晚清名臣張之洞之父張锳任貴州興義府(今安龍縣)知府期間流傳至今的“知府為學子添燈油”的故事,打造加油書院,建設集傳統文化展陳、“加油文化”展示、現代科技體驗為一體的研學區,並賦予“加油文化”不甘落後、積極上進、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新內涵。
立足豐富的漢代考古成果,結合貴州重要文化符號“夜郎”,打造探無止境的“夜郎文化”品牌。至2020年5月,黔西南州境內已調查和發掘石器時代遺址22處、戰國—西漢時期遺址(含文物出土點)41處、東漢遺址7處,涵蓋了前夜郎、夜郎、後夜郎三個時期,從貓貓洞的古人類足跡,到普安銅鼓山“夜郎兵工廠”,再到東漢銅車馬、搖錢樹……作為一條歷史主線,夜郎文化貫穿了黔西南區域變遷始終。在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背景下,夜郎考古和文化探秘已成為黔西南文旅熱詞。
立足自然資源稟賦、産業基礎和市場需求,著重打造“康養勝地、人文興義”品牌,黔西南州著力謀劃一批具有較大增長潛力的重點項目和重大工程,壯大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骨幹企業,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産業集群和標識品牌,推動“康養+”多業態協同發展,“黔滇桂三省(區)結合部康養産品供給區”“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康養後花園”“國際一流山地旅遊、度假康養目的地”的構想日益具象。
“黔西南的文化線條豐富、清晰,令人嚮往。”5月15日至18日,來自廣東惠州的劉根森先生在文化工作者的陪同和講解下,遊歷了黔西南州萬峰林、貴州龍博物館、黔西南州博物館等,為這裡豐厚的人文歷史和壯觀的山水風光所驚嘆。對於此行的收穫,他用三句話進行了總結:“全國有56個民族,黔西南州就有35個,非遺文化令人目不暇接;貴州是山的王國,黔西南是‘中國喀斯特心臟’,山水形態豐富多樣;黔西南有三條有名的人文線,一條是夜郎古國的痕跡,一條是南明永歷小朝廷的設立,一條是紅軍長征經黔西南西進。”
在多彩貴州建設文化強省的足音中,“黔西南”正在成為貴州文化的又一張重要名片,日益生輝。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