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羅書記又來看我們啦,我們幹勁更足了!”“最近煙葉種植情況如何?有什麼問題要解決的嗎?”連日來,龍岩市連城縣隔川鎮朱余村的雪茄煙地裏春耕農忙,一道熟悉忙碌的身影來回穿梭。羅錚嫻與村“兩委”幹部走田間、到地頭,現場察看雪茄煙煙株長勢、水肥管理、病蟲防治等情況,與茄農們拉家常、話裏短,提醒其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做好煙葉養護工作。
羅錚嫻(中)與村“兩委”幹部走進田間地頭
2021年7月,羅錚嫻由龍岩市總工會派駐到連城縣隔川鎮朱余村任第一書記,800多個的日夜裏,這位90後女書記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鬥志投入到村莊建設各項事業中,積極團結村兩委班子,一件件難事逐個破解、一個個項目落地生根、一項項工程有序推進,朱余村如今也換了嶄新模樣,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鄉村振興景象。
黨建拓寬致富路
鄉村要振興,關鍵在産業。朱余村是個“守舊”的村,村民沿襲于傳統的種植水稻、地瓜和煙葉,主導産業後勁不足,集體經濟薄弱。走馬上任後,羅錚嫻立足地理優勢、資源稟賦,把黨建引領貫穿在産業發展中,千方百計向上爭取項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在多方奔走下,省級雪茄示範基地項目于2021年底順利落地朱余村。
“種植難度大不大,能靠譜嗎?有沒有風險?”“收入有更高嗎?比烤煙能高多少?”萬事開頭難,雪茄煙的種植並沒有羅錚嫻想象的那麼順利。由於沒有種植基礎和經驗,許多村民都持觀望態度,支持的村民更是寥寥無幾,這可難壞了羅錚嫻。為此,她一連十幾天“泡”在村裏,發動黨員村幹&&種植,不厭其煩地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在她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230畝種植面積如期落實。
雪茄煙種下去了,晾曬需要72畝地做晾曬房又是個難題,且一租就是二十年。羅錚嫻不敢懈怠,三番五次入戶為涉及土地流轉的村民釋疑解惑,項目如期開工並高質量建成。為跑出産業“茄”速度,她充分發揮駐村優勢,邀請省煙草公司下派駐村書記、農技專家等前來“問診把脈”,通過政策上當“宣傳員”、過程中當“調研員”、工作中當“業務員”,把服務保障送到農戶身邊,為雪茄煙高質高産“保駕護航”。同時,推進“煙—稻”“煙—薯”輪作,幫助農戶提升田間管理精細度,促進保糧增收。
羅錚嫻(右)在雪茄晾房向施工負責人了解晾房整修建設情況
勇闖雪茄煙葉種植新天地,茄農們獲得翻倍收益,嘗到了甜頭,也有了新盼頭。“有問題找羅書記,她都會想著法子幫忙解決,去年雪茄煙的收成良好,畝收益可達4000多元。”煙葉種植大戶、黨員陳世生談到煙葉種植時滿面笑容。通過“黨支部+基地+黨員+農戶”模式的群策群力下,朱余村成了該縣雪茄煙種植第一村,帶動了100余名村民、脫貧戶參與雪茄煙種植、管護、採摘、晾曬等生産工作,不到半年時間人均收入達2.7萬元,在家門口就實現就業增收。該村也因雪茄在2023年獲評省級“一村一品”專業村,2024年雪茄煙種植面積提高到370畝。“我們還將繼續抓好這一致富産業,打造優質雪茄煙葉生産基地,促進村民群眾持續增收。”羅錚嫻表示。
只要有一顆閒不住的心,就有幹不完的事。羅錚嫻還把培養高素質農民工作作為主抓手,以村黨支部&&,建立以回鄉創業青年陳昌華為龍頭的150畝高優蔬菜科技示範基地,示範帶動群眾發展連片種植蔬菜,並帶動陳昌祥等7戶脫貧戶一起發展300多畝,真正讓産業“活”起來、村民腰包“鼓”起來。
謀實項目夯基礎
謀項目、爭資金、惠民生……駐村兩年多來,羅錚嫻發揮駐村第一書記“頭雁”作用,腳步板丈量田園鄉間,竭盡全力爭取各類項目資金落地,村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鄉村振興基礎不斷夯實。
“這個地方以前又臟又亂,現在改成小公園,可以帶著我孫子在家附近玩,大家沒事在這裡休憩納涼、聊天嘮嗑也特別方便。”村民陳阿姨高興地説。在位於村內主幹道旁的休閒公園原是一處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的荒亂之地,各家的牛羊糞、草垛亂七八糟地堆在路邊,還有一片危房,難看且不安全,周邊居住的村民怨聲載道。羅錚嫻和村“兩委”幹部通過現場實地調研,召開多方會議,廣泛收集黨員、村民、人大代表等多方意見,結合村中兩治一拆,利用閒置荒地進行微改造,通過向相關部門及派出單位積極爭取資金40萬元,建設朱余村休閒廣場建設工程、停車場工程。
就當大家以為一切會順利進行時,公園建設周邊的危房拆除屢屢受阻。“朱大爺,危房要及時拆除,萬一倒塌更是危險傷人。”羅錚嫻通過多次上門做其思想工作並多方位保障其權益,朱大爺最終同意拆除破舊房屋並讓出部分土地建設休閒公園,周邊環境較往昔得到顯著改善,村民們也有了休閒的好去處,全面推動了村容村貌的提檔升級。
“羅書記一來我們村就經常走村串戶,與群眾談心交心、了解情況,為村裏辦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提起駐村第一書記羅錚嫻,朱余村的村民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朱余村的廖田段、朱坊、五坊坪等自然村,雖前些年鋪了水泥路,但人來車往、年久失修,到處坑坑洼洼,給群眾的出行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羅錚嫻看在眼裏,急在心頭,經多方爭取資金,重新硬化了3公里水泥路面,村民出行從此不再存隱患。
在走訪村民的過程中,羅錚嫻還得知村中有百餘畝農田因缺水而影響農種,她又積極跑項目、請設計人員,經過一個多月的“折騰”,修整了一條500米長的標準農田灌溉水渠。此外,她還設法爭取一事一議項目資金30多萬元,著手在村裏再安裝100盞路燈,並啟動人居環境提升改造工程,真正讓朱余村成為路通燈亮水清景美的“新朱余”。
和美鄉村笑開顏
“沈阿婆,您來啦,坐這趁熱吃!”“飯軟菜香而且離家近,來這吃老省心了!”每週二、週四中午時分,朱余村“家門口”的長者食堂飯菜飄香、其樂融融。羅錚嫻和志願者們將一道道熱騰騰、香噴噴的飯菜打到餐盤裏送到老人面前,老人們邊就餐邊聊天,喜笑顏開。
“小食堂”服務“大民生”。為讓老年人樂享幸福“食”光,羅錚嫻積極爭取項目資金,不斷完善朱余村長者食堂,切實解決高齡留守老人買菜難、煮飯難、吃飯難等問題。由於村中老人較多,她還著力完善“銀發服務站”幹部值班制度,成立“黨員服務先鋒隊”,一年多來為老人解決各類困難問題100多人次,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兩年多來,羅錚嫻還積極借助市總工會“娘家人”力量,通過獎教獎學為朱余村14名大學生爭取“金秋助學款”共計27500元,助力困難學子圓夢大學,促進朱余村教育事業發展。同時,在三年的春節前夕,先後為20名困難群眾送去慰問金共計29000元,讓困難黨員群眾過上溫暖舒心的春節。
朱余村是省級鄉村治理示範村、市民主法治示範村。羅錚嫻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將整治與美化相銜接,在村中增設了黨建標識牌、法律宣傳牌;從建章立制入手,通過常態化法律法規宣講讓法制宣傳既“有形”更“走心”,還重新規範了村規民約,使鄉風民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連城縣隔川鎮朱余村
“自從羅書記來了以後,村裏明顯變了個樣,她的辛苦奔波村民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辦的每一件實事都很滿意。”朱余村支部書記、主任陳福保誇讚道。面對基礎薄弱、發展難題,羅錚嫻躬身入局、實幹擔當,以“等不住”的緊迫感和“閒不住”的使命感,畫好鄉村建設的“施工圖”,用“土法子”辦群眾事,讓資源真正為群眾所用、為群眾服務,一個個項目變為實實在在的“幸福賬單”,一樁樁實事勾勒出村民群眾“幸福的模樣”,家家戶戶笑開顏,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黃水林 江雲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