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推進協同創新打造産業共同體

副標題:

來源:新華網  |  2024-02-08 10:42:50
新華網 | 2024-02-08 10:42:50
原標題:
正在加載

  新華社天津2月6日電 天津市南開區老城廂有600多年曆史,中鐵建交通運營集團有限公司坐落於此。“我們業務重心在京津冀,是協同發展的受益者。”公司發展規劃部總經理張建龍説,集團總部位於北京,集團前身在河北石家莊,隨著業務延伸,最終落戶天津。

這是2月3日拍攝的天津港集裝箱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這是2月3日拍攝的天津港集裝箱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在中鐵建交通運營集團有限公司身上,有著京津冀三地的影子。協同發展十年來,中國渤海灣畔的京津冀三地,以産業協同為牽引繩,按照“北京研發、津冀轉化”的思路,打造産業共同體。2023年,京津冀地區生産總值合計10.4萬億元,産業“梯田”錯落有致,世界級大城市群的輪廓日益清晰。

  中關村,是北京科技創新的代名詞,如今在天津生根發芽。

  不久前,一款用於清潔太陽能光伏板的新材料産品在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發佈。“以中國太陽能裝機量約400GW為例,每年可減少約420億元的經濟損失,為清潔能源行業帶來廣闊的盈利空間。”研發企業京中(天津)納米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那明揚説。

  這是京津冀産業協同創新在天津市兩個中關村誕生的最新成果。京津攜手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寶坻區分別建立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推動創新成果落地開花。

  “這些年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不斷搭臺子,助企業唱好創新大戲。”從北京落戶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的天津卡雷爾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尹利説。

這是2023年2月20日拍攝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這是2023年2月20日拍攝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截至2023年底,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累計註冊企業突破6500家,絕大多數是科技型創新企業。

  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常委、副區長羅平説,濱海新區把握建設全國先進製造業研發基地的功能定位,以智慧科技産業為引領,僅2023年就承接中電科藍天産業園等89個重大項目落地,總投資610.8億元。

  與此同時,河北精心打造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渤海新區等重點合作平臺,對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和人才的吸引力、承載力不斷增強,2014年以來全省累計承接京津轉入基本單位4.3萬餘家。從北京疏解出的産業,通過機制創新,形成承接地新經濟增長極。

  在距北京200余公里的滄州渤海新區,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産業園實行“企業在河北、監管屬北京”的跨區域監管體制,目前已累計落地醫藥企業60家。

  北京金城泰爾制藥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負責人胡文秀説:“在這裡,我們享受異地延伸監管政策,既省去了跨省(市)轉移的審批環節,又保留了‘北京藥’的品牌效應。”

這是2023年10月19日拍攝的河北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管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這是2023年10月19日拍攝的河北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管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由京融智庫發佈的《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2014-2022年,京津冀地區互相投資11196次,互設分支機構30257家。十年來,京津冀打造重點平臺,精準定位、錯位承接,一個個産業項目在地理位置的“大遷徙”中重塑生産力,産業鏈、創新鏈融合度不斷提升。

  除了互相投資,三地還共繪重點産業鏈圖譜。京津冀聯合繪製首批6條重點産業鏈圖譜,成為投資京津冀的“指南針”“導航圖”。隨著産業鏈的互通合作走向縱深,産業集群優勢凸顯。京津冀聯合打造的生命健康集群2022年底入選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實現産值超6000億元,産業規模和實力位於全國前列。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將繼續與兩地工信部門共同努力,與行業各界一道合作,全力推進集群建設,打造對標國際、領先全國的生命健康産業創新和先進製造高地。”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姜廣智説。

  産業協同離不開基礎配套完善。在金融領域,坐落在天津的中國首批民營銀行之一的金城銀行,重點服務包括京津冀在內的廣大中小微企業,註冊用戶總數量突破200萬戶,累計向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超過2000億元。金城銀行執委會總裁張志超表示,京津冀客戶憑信用線上自助申請貸款,進一步降低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門檻。

一列動車組列車從河北省懷來縣境內的京張高鐵跨官廳水庫特大橋上通過(2022年9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一列動車組列車從河北省懷來縣境內的京張高鐵跨官廳水庫特大橋上通過(2022年9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在交通領域,軌道上的京津冀越“跑”越快。1909年,京張鐵路建成;2019年,京張高鐵通車。從自主設計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進水平,京張線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負責項目建設的時任中鐵十八局四公司京張高鐵項目經理李忠臣認為,開通這幾年,京張高鐵有效拉動了京津冀地區冰雪經濟的發展,讓冰雪運動更為普及。

  在醫療領域,自2023年4月1日起,京津冀各統籌區參保人員,持社會保障卡或醫保電子憑證在京津冀區域內所有定點醫藥機構住院、普通門診就醫、購藥等,均視同辦理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可直接享受醫保報銷待遇,為差旅、異地養老、就醫等創造了極大便利。

  當前,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區域——雄安新區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工人們頂著寒風,高效施工。中國中化大廈每過7天便“長高”一層;中國華能總部大廈主體結構已經封頂……在雄安新區,中央企業已設立子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200多家。

  展望未來,在雄安新區等載體、平臺的引領下,京津冀産業將更為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為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提供堅實的産業基礎。(記者毛振華、張濤、王井懷、郭宇靖、郭方達)

編輯:邊境佳 責任編輯:羅川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閱讀:京津冀推進協同創新打造産業共同體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