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內蒙古準格爾旗:追風逐日向“綠”而行

副標題:

來源:央視網  |  2024-02-05 18:12:54
央視網 | 2024-02-05 18:12:54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  (記者 王小英)在準格爾旗納日松鎮,有一個特殊的光伏電站,這裡原本是採煤回填區,光伏電站建成後,發出的電大部分則被用於制氫項目生産。

這裡正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批風光制氫項目,既探索“綠氫”製造,同時實現了礦山修復,可謂一舉兩得。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興于煤,富於煤,但並沒有止于煤。近年來,該旗一方面致力於綠色礦山發展,同時致力於礦山修復,探索新項目發展。

採煤回填區“變”光伏電站  成為“綠氫”製造先行者

2023年6月29日,準格爾旗納日松光伏制氫産業示範項目産氫儀式得以成功舉辦。

2023年12月28日,中國首個萬噸級綠電制氫示範項目-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納日松光伏制氫示範項目40萬千瓦光伏綠電成功並網。

上述項目的建成並網,意味著正式架起了清潔能源大規模輸送的“空中走廊”。

該項目首次突破60公里長距離光氧一體化技術,利用納日松鎮採煤回填區建設光伏電站,並通過高壓輸電線將綠電輸送至61.5公里外的準格爾經濟開發區制氫廠區,通過電解水工藝製造氫氣,實現太陽能與氫能兩大清潔能源的高效融合。

三峽能源北部建設管理部納日松項目光伏區負責人梅超介紹,等上述項目投運後,不僅能夠滿足納日松光伏制氫項目制氫廠區的用電需求,還可以將剩餘綠電併入蒙西電網,進一步提高新能源消納水平,助力地區綠色能源發展。

光伏綠電實現並網後,制氫廠也將進入光伏制氫試生産階段,按照規劃,該項目年産氫氣約1萬噸、氧氣約8萬,主要應用於化工和交通領域。

據悉,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制氫國,但大部分來自化石能源制氫。《氫能産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制氫量將達到每年10萬至20萬噸,每年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萬至200萬噸。

納日松光伏制氫項目是內蒙古自治區首批批復、首個開工和首個産氫的風光制氫一體化示範項目,利用太陽能産出的綠電來電解水制氫,通過探索無污染、零排放的綠電制氫新模式,解決可再生能源高比例並網存在的電力消納這一核心問題。

要“能”力十足 更要向“綠”而行

在準格爾經濟開發區,內蒙古鐵辰智慧裝備有限公司剛剛完成一個大訂單:價值2億元的新能源無人駕駛寬體礦用車陸續發往新疆市場。

這是一家很年輕的公司,成立於2018年,瞄準的便是為露天礦山提供無人駕駛礦用車的企業,尤其是新能源動力礦用車。

礦用車

礦用車

近年來,各地注重安全生産,露天礦山5G無人駕駛礦用車需求越來越廣泛。

準格爾旗是中國第一産煤大縣,煤炭資源豐富。準格爾旗在發展社會經濟的同時,將煤礦安全生産擺在重要位置,提出“向科技要安全”的發展思路,大力推進智慧礦山建設,實現煤礦生産過程的智慧化、安全監控數字化。

近年來,準格爾在全旗範圍內進行了煤炭資源整合,全旗原有207座煤礦被整合重組為114座,且全部完成了機械化改造,裝備技術水平跨入全國先進行列。同時大力推動智慧科技和煤炭産業融合發展,建設智慧礦山。截至目前,準格爾旗建成綠色礦山66座。

根據2023年《準格爾旗綠色礦山建設生態修復(提升)治理二十條措施》(以下簡稱“二十條措施”),未來準格爾旗將進一步規範露採煤礦復墾區平臺統一標高,推廣採煤塌陷區整山整溝治理模式,合理佈局復墾平盤産業發展模式,綜合規劃“農光互補”“牧光互補”“林光互補”“漁光互補”等複合用地模式,變“劣地”為“寶地”,將能源開發和礦區治理、沙漠治理工作相結合,實現“一招多贏”的發展模式。

編輯:楊安琪 責任編輯:張曉琳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閱讀:【新春走基層】內蒙古準格爾旗:追風逐日向“綠”而行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