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記者 徐輝)在河北,糧食生長過程中一直存在“糧水之爭”的問題,雖然各地採取了很多措施,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但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很難做到根本解決。
1月23日,河北省人大代表、景縣縣委書記李景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糧食在生長過程中需要灌溉,抽取地下水將造成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如果引調農業灌溉用水,意味著每年政府負擔一大筆引水費用。
河北省人大代表李景輝(右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李景輝介紹,以景縣為例,該縣是河北省52個農産品主産區類縣(市、區)之一,地處黑龍港流域,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的農業大縣、産糧大縣,景縣糧食産量多年穩定在15億斤以上。
李景輝算了一筆賬,景縣糧食種植面積有90萬畝,一年中小麥、玉米兩季至少需要灌溉5次,一畝地每次用水約60立方米,總體算下來全縣一年灌溉用水約2.7億立方米。大量的灌溉用水如果僅靠抽取地下水灌溉,將造成地下水位持續下降。而景縣是華北平原地下水超採漏斗區的“鍋底”,全縣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任務非常艱巨。為破解糧食生産和地下水壓採矛盾,景縣每年引調農灌水基本都在1億立方米以上,年引水費用2000萬元左右,縣財政負擔較重。景縣面臨的問題是許多産糧大縣普遍存在的問題。
為此,李景輝建議從三個方面加大對産糧大縣地下水壓採的政策扶持力度,減輕地方在引水灌溉費用方面的壓力,以緩解“糧水”之爭的矛盾。一是對地下水壓採任務實行差異化考核,根據縣域糧食生産能力,適度放寬地下水位考核控制指標;二是在農業灌溉用水高峰期,引水指標多向産糧大縣傾斜,確保有充足的地表水用於農業灌溉,減少地下水開採量;三是加大對引水費用的補貼力度,進一步減輕基層財政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