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良治 | 解鎖數據賦能 廣州“智理”加速

副標題:

來源:央視網  |  2023-12-10 20:47:19
央視網 | 2023-12-10 20:47:19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記者 劉海林)“穗智管”城市運行管理中樞實現“一網統攬、一網共治”;“穗好辦@企”個性化推送服務信息;廣州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推出“民情月曆”,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解決……

近年來,廣州深化數據賦能城市治理,依託數字技術優勢全力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建設,驅動城市生産生活和治理方式變革,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數據賦能,“智理”加速。國家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烈宏在第二屆數字政府建設峰會暨數字灣區發展論壇上表示,要不斷提升數據共享的效率和水平,更好發揮數據在精準治理、優化服務和科學決策中的作用,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從業務驅動、場景驅動向數據驅動的方向轉變。

從粗放到精準

個性化服務流程再造

大數據革新了現代政府的服務方式,讓很多曾經只能想象的便利成為現實。從“政府配餐”到“百姓點菜”,近年來,廣州重塑公共服務流程,迭代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公共服務由粗放供給向精準供給轉變。

今年7月,以“穗好辦”APP和廣州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為基礎的“穗好辦@企”平臺正式上線,開啟全市320萬市場主體全生命週期好辦、快辦、易辦新體驗。平臺裏的便利服務不勝枚舉,其中名為“企業專屬數字空間”的板塊顯得很特別。它匯聚電子證照、電子印章、授權信息、辦事進度等數據,方便企業隨時隨地調用和查看;還對企業進行數據畫像,通過智慧交互、自動匹配,向企業個性化推送“專屬政策”,推動惠企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

8月,廣州政務服務“雲窗口”實現再升級,在現有237台線下服務終端基礎上,同步在“穗好辦”APP、廣東政務服務網上線。群眾和企業足不出戶,只需連線“雲坐席”,隨時隨地獲得可視化在線諮詢、網辦輔導和業務辦理的全流程服務。“不會辦”、跨地域“沒時間辦”等問題“一鍵化解”。一部手機幾分鐘,一個城市幾公里,即使身處異地,也可以順利辦理廣州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群眾為辦事而多地折返跑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如今廣州的公共服務不僅僅滿足於智慧便捷,還在向高效精準進階。政府可以精準識別公眾需求並優化回應策略,提供“百人百面”的服務。

“不見面審批”“主動推送”這類模式的出現,實現了政務服務的精準直達、智慧便捷,也是廣州對無感政府理念的實踐。無感政府以大數據分析應用為支撐,通過理念重塑、流程再造、模式創新、智慧賦能,對企業、市民需求進行精準預判、即時感知,從傳統的“依申請辦事”向無感的“政府主動辦”轉變。

據了解,廣州已形成覆蓋市、區、鎮(街)、社區(村)的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建成3001個政務服務大廳(站)。未來,還將圍繞群眾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等實際需求,推出更多“好用、管用”的便民服務,增強政務服務供給的精準度和有效性。

從分散到匯聚

智慧化管理動能再塑

未來的智慧城市,將從人們日常上網的一次次點擊、搜索、互動中建成,從為解決城市問題的一個個新應用中誕生。

 在廣州,有一個被稱為“城市大腦”的“穗智管”城市運行管理中樞。它歸集應急管理、城市治理、營商環境、民生服務等數據超百億條,建成“人、企、地、物、政”五張城市基礎要素全景圖,城市體徵平臺形成指標達3000個,建成26個主題應用以及超100個服務場景。

這是廣州努力探索超大城市數字化、精細化治理模式的生動體現。

“穗智管”實現“一網統攬、一網共治”,擁有城市大數據平臺、城市全景圖、城市運行管理、經濟運行分析監測、城中村治理和“百千萬工程”等多種應用體系。

它匯聚了廣州270多個城中村的核心數據指標,便於決策者實時調取全市城中村相關數據信息,開展決策指揮,提升“平時”態勢感知能力和應急指揮調度能力,賦能村中村智慧治理;它探索一圖統攬廣州全市鄉村建設情況,圍繞産業興旺、生活富足、生態宜居、鄉村治理和設施完善五個維度,構建村居畫像。它嘗試通過企業的運行監測、企業全生命週期的監測等分析企業發展的需求,優化城市營商環境。

下一步,廣州將依託此平臺,加快佈局“萬物互聯”的智慧感知體系,不斷豐富治理場景,儘快完善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鍵智達”、執行“一貫到底”、監督“一覽無余”的智慧城市管理體系。

從定性到“循數”

科學化決策驅動再變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應用,拓寬了公眾了解決策的渠道,對決策的科學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您好!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在繁忙的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話務現場內,話務員陳斯琪接起來電。據來電市民反映,黃埔區文衝中路有機動車長時間停放,堵塞交通等安全隱患。陳斯琪敲打鍵盤,詳細記錄市民反映的路段地址及情況,生成工單轉派到相應的部門去處理。陳斯琪生成的工單在系統流轉中被智慧標記為“機動車亂停放”,經過歸類與分析化作數據,進入了“民情月曆”運營團隊的視野。後又經過相關部門實地勘查調研、分析原因,最終提出解決方案並得以落實。

“民情月曆”是廣州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今年推出的新舉措,通過復盤每月熱線數據,建立市民及企業關注榜,把握訴求的週期性、趨勢性變化,推動部門提前謀劃工作,促進政府精細化決策。

大數據不僅是技術創新,也是理念和思維方式的革新。像這樣獲取數據、研判分析、發現問題、提出對策,已逐漸成為當下治理的重要方式。

作為一個擁有千萬級實際服務人口的超大城市,如何通過人口數據有序整合與流動,推進人口數據有效治理?廣州通過“一棵樹”解決“人口數據在哪”、“人口數據有哪些”等根本問題,建立人口數據“一本賬”;通過“一張網”連接樹上各節點,打通數據流通經脈,形成“聚合”的一體化人口數據空間。以此為基礎,構建動態人口模型,能讓不同的管理者在不同的時間、空間條件下,面對不同的人口或人群、動態變化的管理訴求或服務需要時,均能快速定位所需的城市人口數據,動態掌握分析對應的人口狀況,從而針對性進行政務服務、基層治理、城市規劃、管理決策等各項工作。

推動數據賦能,將政府決策從傳統的依靠直覺判斷和主觀經驗模式向大數據驅動決策模式轉變,無疑將有助於提高決策的科學性,也是從經驗治理向科學治理、從定性治理向“循數”治理轉變。

編輯:呂莎莎 責任編輯:張曉琳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閱讀:何以良治 | 解鎖數據賦能 廣州“智理”加速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