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近日,在龍岩市連城縣賴源鄉科明村的“幸福工程”食用菌種植基地,菇棚裏菌棒整齊擺放,朵朵圓潤飽滿、競相綻開的香菇,香氣四溢,忙著採摘香菇的菇農們笑開了顏,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忙著採摘香菇的菇農們
科明村位於被當地人稱為“東伯利亞”的賴源鄉西部,海拔950多米,基礎設施差、人口流出大、村民收入單一。偏遠山村發展之路,處處掣肘,如何在艱苦的條件下,帶領村民們走出一條振興路?
賴源鄉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鄉村的黨員幹部們紮根在村裏,走村串戶聽意見,走出去尋“良策”,在多方論證下,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和高海拔晝夜溫差大的特點,以“菇香溢·黨旗紅”黨建品牌為引領,組織發動村民發展香菇種植産業。
香菇種植初期投入大,缺乏資金成為村民發展種菇的最大阻礙。賴源鄉積極爭取縣農業農村、計生協會、組織等部門的支持,通過實施鄉村振興産業扶持項目、“幸福工程”幫扶項目、“我在鄉間有畝田”黨員認種等,籌措資金200多萬元,建設30畝食用菌種植基地,打造“菇菇小寨”主題農旅村寨。
菇菇小寨
基地建起後,技術是關鍵。對於種田管竹過日子的農民們來説,種香菇一竅不通,也擔心成本投入沒有回報。為打消村民們的顧念,村裏的黨員幹部們&&開種,並組建科明種植專業合作社,示範引領村民種植香菇;鄉里則組織菇農外出培訓學習交流經驗,組建科技特派員團隊到村提供技術指導,手把手教會村民種好香菇。村民們看到香菇一茬接一茬的豐收,也就打消了顧慮自發加入到合作社。
科明村幹部和菇農正在查看香菇品質
“村裏和鄉里給我們這些菇農的幫助很大,把很多專家都請進村裏來,還帶我們跑了好多地方學習調研,從大棚建設、合作社組建到菌種選擇、菇筒採購全過程,我們不用操心,只管把香菇種好。”正忙著採菇的華大叔笑盈盈地説道。
賴源鄉還深入基層一線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産業發展之路並非一蹴而就,科明村的香菇越種越好,可香菇的銷售渠道卻出現波動,一度造成滯銷。望著因香菇滯銷急得火燒眉毛的菇農,村裏和鄉里了解難處後四處幫忙尋找銷路,把解決對策瞄準了電商,積極聯絡連城電商企業客家媳婦小伍、野山電商等,第一時間迅速奔赴科明村,利用電商平臺,將香菇銷售一空,幫助菇農挽回經濟損失40多萬元。如今,有了電商的幫助解決銷路問題,科明村正帶領菇農們滿心歡喜採摘當季的香菇,通過電商進行銷售。
菇農羅美英正在展示剛採摘的香菇
真情幫扶暖民心。“感謝政府的幫扶,我們家種了2萬多筒香菇,香菇長勢好、銷路穩,讓我們實現了增收致富。”嘗到香菇種植甜頭的羅美英高興地説。羅美英育有兩個女兒,家庭經濟拮據,在村兩委的動員鼓勵下,準備承包種植香菇,卻因缺資金而猶豫不決。鄉里將其列入縣計生協會“幸福工程”項目幫扶對象,提供幫扶資金5萬元,讓她走上了香菇致富路。
福建省派賴源鄉科明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偉慶正在向菇農詢問香菇採摘情況
“這幾年,科明村抓實幹促發展,主動靠前,傾聽民聲,積極為菇農們提供'保姆式'服務,幫助村民們實現了在村就有産業,在村就有活幹,收入穩步提升。”福建省派賴源鄉科明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偉慶表示。香菇産業從無到有到優,科明村創新“支部+合作社+産業+農戶”模式,不斷完善香菇種植基地設施水平,發展並穩定種植戶數,保障年種植菌棒數20萬筒以上,産值達200萬元以上,種植戶平均年增收6萬元以上,小香菇成了村民們的“致富傘”。
産業興百姓富。如今的科明村在綠水青山畫卷中,涌動著鄉村振興的希望與能量。(黃水林 謝葦妍 陳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