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山開山大典 向傳統致敬 為時代聚力

副標題:

來源:央視網  |  2023-09-21 12:45:20
央視網 | 2023-09-21 12:45:20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三千里水路,五萬峰青山”,千百年來,沅江在這裡蜿蜒穿越,水運文化發達;中華書山二酉山因為伏生藏書的故事,則見證和記錄了這片土地上的藏書文化、朝拜文化、學院文化,乃至辦學文化。

  時至今年,沅陵縣將舉辦中華書山開山大典,邀請藝術名家,書山問道,再現中華書山的璀璨和輝煌。

中華書山——二酉山(劉科/攝)

中華書山——二酉山(劉科/攝)

  因藏書文化而聞名天下

  從沅陵縣城,乘船沿沅江逆流而上,來到沅水和酉水的交匯處溪子口,再沿著酉水來到酉水和酉溪交匯處,中華書山——二酉山便到了。

二酉山,地處酉水和酉溪交匯處(向輝/攝)

二酉山,地處酉水和酉溪交匯處(向輝/攝)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二酉山主峰海拔才509.8米,次峰海拔僅428.1米,但二酉山作為古秦人藏書處,以藏書冠天下。

  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當時的京城博士官伏生偷運出幾千卷竹簡,輾轉千里,來到此處,藏于山中洞穴。等到秦朝覆滅,伏生立下奇功,古稱“二酉藏書”,也成就了“學富五車,書通二酉”的典故。《方輿勝覽》、《沅陵縣誌》對此均有記載。

  二酉山上有一種岩石,也頗有特點,當地人管這叫萬卷岩,相傳一是黃帝曾在此藏書萬卷而得名,二是因山形狀如書頁而得名,三是山上岩石呈現層狀分佈,形如萬卷書卷而得名。

  二酉山與讀書的聯絡,由此可見一斑。

  因朝拜文化而青史留名

  對文人墨客來説,人生有無數次抵達,沅陵的二酉山是其中之一。

中華書山——二酉山(向輝/攝)

中華書山——二酉山(向輝/攝)

  千百年來,二酉山藏書的故事吸引天下文人才俊來訪,他們又被二酉山的神奇風光所吸引,寫下不少關於這座山的詩詞歌賦、贈語門聯,或將自己的文學作品以“二酉”二字冠名,彰顯敬意。

  唐代詩人劉禹錫拜謁二酉山,心中有感,提筆《咏伏生》:京宅紫官巷,飛車若雲浮。峨峨輿篷內,卷卷百家書。字字準宣尼,步步擬相如。皓天舒荊楚,靈景照神州。

  宋朝詩人黃庭堅在《朝拜二酉山》中寫道,巴山楚水五溪蠻,二酉波橫繞龍蟠。古洞尋書探奇字,思懷空吟三千年。

  清朝光緒年間,湖南督學張亨嘉在辰州府督學時,專門拜謁二酉山二酉洞,特意書寫“古藏書處”四個大字,激勵學子勤奮學習、弘揚國學。

  因學院辦學文化而賡續文脈

  藏書的故事也罷,靈氣也好,二酉山與讀書人的故事,從來都未分開過。

  歷史上,沅陵出現過兩個私人舉辦的書院,均與二酉山息息相關。

  第一座是翠山書院,這是沅陵歷史上第一座由私人出資創辦的私立書院。其創辦者董漢策,是辰州衛(今沅陵白田一帶)人。

  二酉山的第二座書院是妙華書院,創辦者王世隆,也是辰州衛人,他是明嘉靖丙戌年的進士。王世隆年高退休後,攜老小家眷回到沅陵,在二酉山上的神堂溪埡口,買了一塊空曠當陽的平地,建了一座妙華書院。

二酉山下的烏宿村(向輝/攝)

二酉山下的烏宿村(向輝/攝)

  許是受書院文化和辦學精神的影響,二酉山下的烏宿村,近幾十年來,走出了多名教授、專家,如武漢大學教授孫瑜、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陳建華等。

  宗琳小學副校長陳永久説,如今學校的學生數量沒有鼎盛時期多,但當地尊師重學的傳統一直在,每年會在二酉山下舉行“書香節”,培養學生讀書求學的虔誠之心。

  一場開山大典中華書山再出發

中華書山——二酉山(劉科/攝)

中華書山——二酉山(劉科/攝)

  站在二酉山下,眼前的石階,高聳入雲,所謂“不到二酉山,枉為文化人”。爬上這345級石階,才到“書天門”,真正詮釋了“書山有路勤為徑”。

  石階兩旁的石碑上,刻的全是詩詞名句。上一級臺階,識一句名言,這書山之路,攀登的也就不那麼費勁了。

  登上“書天門”,不遠處便是聞名天下的“藏書洞”了。洞口寬5米,高約2米,洞內寬敞,中華書山的源起,全在這裡了。

  悠悠千年,山水不語,卻也見證了中華書山的璀璨和興盛。

  文化自信源於歷史傳承與創新發展。時至今日,中華書山開山大典將於9月22日在二酉山下舉辦,將偉大先賢們的精神和風骨融入到詩歌朗誦、舞蹈、戲劇、歌唱中,構築“發蒙啟智”“勤學篤行”“朝聖祈福”三境合一的中華書山文化空間,努力推動傳統文化的轉型與傳承。

  沅邑名山,惟此為勝,新時代下,二酉山,誠不負這美譽。

編輯:談錚 責任編輯:羅川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閱讀:中華書山開山大典 向傳統致敬 為時代聚力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