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近日,在龍岩市連城縣蓮峰鎮中山街廣場,福“豸”連城街頭文化藝術惠民演出隨著華燈初上精彩上演,連城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志願者表演的十番音樂、提線木偶、連城拳等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紛紛精彩亮相,吸引當地廣大市民和八方遊客駐足觀看、爭相拍攝留影,讓廣大群眾在品味連城獨特的非遺文化中感受文明實踐新活力。
“客家祖地”連城縣文化遺産資源豐富,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8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9項,此外還有27個項目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近年來,該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立足當地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將非遺文化作為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重要抓手,圍繞理論宣講、陣地建設、隊伍培育和活動開展,用志願服務促進非遺文化傳承,用非遺文化傳承推動文明實踐落地生根,切實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讓豐富的非遺文化煥發出文明實踐新活力。
“非遺+理論”鑄牢思想引領之魂
“金秋京城花團簇,國歌聲響衝雲霄,擊鼓催徵旗定向,比肩合力步步高……”在連城縣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金鎖吶”文藝宣講志願服務隊通過十番音樂開展的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文藝宣講活動,成為當地黨員幹群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最鮮活理論課堂。
“金嗩吶”文藝宣講志願服務隊通過十番音樂宣傳黨的理論
“金鎖吶”文藝宣講志願服務隊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二十大啟新程 巨輪破浪航”“非凡十年 三件大事”“學好報告 昂首闊步”等6個十番音樂作品中,把“書面語”轉化為群眾喜歡的“家常話”,把“大道理”轉化為接地氣的“十番小調”,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非遺+理論”宣講方式每次上演,就贏得群眾的陣陣掌聲。
由連城縣委宣傳部、文明辦等部門倡導成立的“金嗩吶”文藝宣講志願服務隊,致力於傳承發揚閩西特色客家音樂,將唱腔優美、詞句豐富、詞曲通俗易懂、地方文化特色鮮明的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與黨的政策方針有機融合,精心創作了“南詞鼓書”《圓夢中華》、説唱節目《紅土精神耀閩西》、詩朗誦節目《追步紅色腳印》等優質作品,開展“黨的聲音進萬家”文藝演出80余場次,服務群眾8200余人次,把黨的創新理論“唱出來”“演出來”“展出來”,讓黨的創新理論在群眾中“活”起來,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層、落地見效。
為推動非遺文化傳承和理論宣講,連城以非遺文化為載體、黨的理論宣講為內容、非遺文化志願服務隊伍為主力軍,結合黨的創新理論及黨的二十大精神,創作了一批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新作品、新形式,讓更多群眾在欣賞非遺文化同時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
“非遺+陣地”賦能文化傳承弘揚
8月13日,在連城縣文明實踐基地之一的連城拳傳習中心,第十七屆連城拳暑期傳承體驗班舉行結業典禮,來自江西、廣東、福建等省的40多名學員表演省級非遺客家青獅,演練團體拳術、器械、對練等連城拳系列套路,精彩地展示了暑期40天的訓練學習成果,讓“傳承非遺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小小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非遺文化連城拳展演
連城縣注重文化陣地建設和客家非遺文化傳承相結合,依託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立四堡雕版印刷流程館、木偶藝術傳習中心、姑田大龍展陳館、連史紙傳習中心、連城拳傳習中心等12個文明實踐基地,不斷豐富文明實踐的功能內涵,提升輻射帶動作用,賦能文化傳承弘揚。目前,相關基地不僅用於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産實物、保存非遺文化資料,還被作為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的固定場所,讓群眾零距離地觸摸“非遺”産品、了解“非遺”文化,感受“非遺”魅力,弘揚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增強廣大群眾對非遺文化的認知度、認同感,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讓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價值得以凸顯。
體驗非遺文化姑田遊大龍
與此同時,連城縣通過整合優質資源,積極挖掘非遺傳承人、文藝人才、文化能人,組建“連城非遺 薪火相傳”志願服務隊10余支,大力培養新生代非遺傳承力量,使保護連城非遺文化力量重煥生機。提線木偶戲在連城有著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揚提線木偶文化,連城縣成立了“提線木偶”志願服務隊,連續10多年到連城實小開設提線木偶興趣小組,使青少年兒童能更好地了解、學習和傳承提線木偶文化。指導實小編創表演的提線木偶課本劇《沉香救母》《漢韻》《蓮韻》《人偶情》《西門豹》等先後獲得省、市、縣各級獎項。
“非遺+活動”煥發文明實踐活力
在今年6月,連城縣舉辦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中,該縣圍繞“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 促進可持續發展”主題,由非遺傳承人組成的志願者與市民互動,指導市民現場體驗雕版印刷技藝、芷溪花燈製作技藝、四堡錫器製作技藝等非遺文化,並通過連城拳、舞青獅、閩西客家木偶戲等非遺展演,讓群眾了解連城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宣傳連城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保護的豐碩成果。
非遺文化提線木偶展演
為了讓非遺文化“活”起來,連城縣以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為契機,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積極開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便於參與的非遺文化宣傳、展示、體驗等活動,讓非物文化走進老百姓的生活,推動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芷溪花燈製作體驗
連城舉辦“藝術系列公益講座”,由非遺文化傳承志願者授課,內容涵蓋雕版印刷、客家木偶戲、芷溪花燈、連史紙等技藝,用好、用活非物質文化遺産,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享受精神食糧。利用“我們的節日”“文化遺産日”等各類重大節慶和文化旅遊活動,廣泛開展“非遺進文明實踐所(站)、進校園、進機關、進軍營、進景區”等志願服務活動,發揮非遺在恢復和擴大消費、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讓豐富的非遺煥發出新的活力
近年來,該縣組織非遺展示展演活動800余場次,服務群眾3萬餘人次,將非遺傳承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讓傳統文化“活”起來,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感受獨特的非遺文化魅力和濃厚的傳承氛圍。(黃水林 鄒盈 林凡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