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發佈考古“成績單” 多項成果體現文化交流

副標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3-07-20 10:34:02
中國新聞網 | 2023-07-20 10:34:0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水洞溝遺址發現100週年暨新時代寧夏考古工作新聞發佈會19日在寧夏銀川舉辦。發佈會上通報了新時代寧夏考古“成績單”,記者注意到,多項寧夏考古研究成果為中國乃至世界文化交流提供了實物資料。

  水洞溝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今年是該遺址發現100週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亞洲舊石器考古聯合會榮譽主席高星在發佈會上介紹,水洞溝遺址的發現和發掘糾正了“中國沒有舊石器時代文化”的論斷,因其特殊的石器技術、不同時期的人群變化、複雜的環境演化背景,成為中國北方乃至東亞地區最為重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之一,對解決東亞地區現代人起源、東西方文化與人群交流以及農業起源等一系列國際重大課題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寧夏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玉進介紹,8月10日至13日,水洞溝遺址發現100週年國際學術會議將在寧夏舉辦,屆時,知名考古專家、學者將齊聚一堂,研討交流舊石器時代及寧夏考古研究成果。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馬強介紹,寧夏已相繼開展了靈武水洞溝遺址、青銅峽鴿子山遺址、彭陽姚河垣商周遺址、鹽池張家場漢代城址、賀蘭山蘇峪口西夏瓷窯址、固原開城安西王府元代遺址等考古發掘項目。

  其中,青銅峽鴿子山遺址出土較多鴕鳥蛋皮裝飾品和複雜紋飾鹿牙裝飾品,反映了萬年前古人類的審美和精巧的鑽孔工藝技術;姚河垣遺址是西周分封的史籍失載的獲國都邑城址,是具有連續性的周文化在西北地區拱衛周王室的橋頭堡;張家場城址為研究秦漢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蘇峪口磁窯址反映出兩宋時期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實,實證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進程。馬強表示,這些考古研究成果對於深入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形成和發展歷程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談錚 責任編輯:羅川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閱讀:寧夏發佈考古“成績單” 多項成果體現文化交流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