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消息 這座城市因國寶“四羊方尊”的出土而聞名全國,一批青銅文物的面世揭開了三千多年前炭河裏西周城址的神秘面紗,這裡是被譽為“中國南方青銅文化中心”的湖南寧鄉。千年之後的今天這片膏腴之地變得更加繁榮富足,走進這座千年古邑,感受它厚重的文化底蘊,鏗鏘的發展脈搏。
文旅賦能 科技興農 振興鄉村
寧鄉毗鄰省會長沙,境內有高鐵、高速和快速幹道等立體交通網絡與長沙及周邊城市相連,交通十分便利。紅色底蘊深厚,文旅資源豐富,在黃材炭河裏一帶出土了國寶四羊方尊、人面紋方鼎等2000余件青銅文物,炭河古城成為中國首個周文化主題公園。灰湯溫泉是全國三大高溫溫泉之一,出水溫度最高達98℃,蘊含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獨特的文旅資源讓寧鄉成為全國首批“旅游強縣”。
寧鄉的特色美食也是獨樹一幟。流沙河花豬、灰湯貢鴨、龍田扎肉、溈山豆腐、黃材刁子魚等一個個耳熟能詳。寧鄉花豬被評為中國四大名豬之一,是全國農産品地理標誌,已經形成了具有寧鄉特色的現代化農業産業。
倉廩實,天下安。寧鄉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縣,始終嚴守耕地紅線,糧食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160萬畝、産量14億斤左右,已經連續七年獲評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寧鄉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率,綜合機械化水平為85.2%,全市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4.76萬畝。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寧鄉着力推動農民增收和集體經濟收入的增加。2021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4788元,排名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全市240個涉農村完成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1.1億元,其中50萬元以上的村95個,100萬元以上的村17個。
産城融合 活力迸發 幸福“加碼”
強産業必須強工業,寧鄉擁有一家國家級經開區、一家省級高新區,兩個園區構建了工程機械、儲能材料、智慧家電智慧硬體三大優勢産業鏈和食品及農産品加工、生命科學兩大産業集群的“三鏈兩群”工業發展新格局。本土培育和外地進駐的上市企業有50家,2021年工業增加值(441.51億元)位居全省第一方陣。今年,寧鄉産值過百億的企業將達到5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達到15家。
近年來,寧鄉深入實施“雙十雙百雙千”工程,長沙一直以來致力於打造工程機械之都,在寧鄉就集聚了160多家企業,形成了從整機到配套的主幹基礎鏈條,去年實現産值457億元。同時,儲能材料産業發展迅猛,産業鏈集聚了21家企業,是國內少數擁有完整儲能産業鏈的地區之一。今年,儲能材料産業鏈將實現産值600億元以上,佔到全省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
着眼未來,寧鄉規劃佈局了生命科學這一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目前集聚了60余家企業。
全面建設“工業強市、幸福寧鄉”是寧鄉的發展定位,為了讓市民切實感受到發展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寧鄉堅持把穩就業、保就業作為首要民生工程。兩個園區每年為群眾提供近7000個就業崗位,常態化就業人員達9.2萬餘人,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堅持加大教育投入,近年來累計投入33億元,新(擴)建學校42所,增加學位近6萬個,為適齡兒童提供優質、均衡、高質量的教育。寧鄉是工業強市,也是人口大市,但年均空氣優良率穩定保持在90%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國、省控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水標準以上。
寧鄉從青銅冶煉時代跨越到全國工業百強縣市前列,這座古今交融的安寧之鄉,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沉澱,成為了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它以時間為軸、空間為線,讓每一個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都能真切感受到發展的溫度,讓寧鄉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安寧之鄉。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