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的贛鄱大地,青山蒼翠、碧水如鏡。在這片孕育了蘇區精神的紅土地上,一場跨越山川河流的“銀齡行動”正書寫着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美好答卷。
5月19日,由民政部、全國老齡辦、中國老齡協會共同主辦的2025年全國老年志願服務暨“銀齡行動”鄉村振興江西行示範活動在贛州正式啟動。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中國老齡協會會長劉振國希望參加此次活動的專家,努力做新思想的傳播者、新理念的踐行者、新征程的奮發者、新風尚的示範者,為革命老區建設貢獻智慧經驗和力量。啟動儀式結束後,30位來自醫療、養老、農業、旅游等領域的專家,開啟了在贛州為期10天的志願服務之旅。
醫者仁心送健康
醫療專家們奔赴贛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贛州章貢區中醫院、興國縣人民醫院,開始了緊張的診療工作。
△贛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義診現場。
贛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義診現場人頭攢動、絡繹不絕,280余位患者預約了當日的專家號。一位患者家屬説:“像這種全國的知名專家,我們平時都約不上,這次活動真是解決了我一個難題。”
75歲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院長趙平説:“我幾乎每年都參加‘銀齡行動’,現在主要為農村老年人開展醫療服務工作。我作為一個腫瘤外科大夫,近年來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培養縣醫院的腫瘤醫生,發展縣域腫瘤中心聯合體。目前全國已經發展了766個成員,在縣醫院建立起一套腫瘤防治體系,使老百姓能夠少花錢,就近就便看上專業醫生。”
△趙平給患者診斷。
在北京,趙平的門診“一號難求”,而在這裡,患者可以直接獲得耐心細緻的診療。
一個多小時過去了,8名患者經初診,看到了希望。趙平轉過頭對當地的助理醫生説:“對於腫瘤患者,積極的心態、科學的診療、爭取更好更長的生存時間,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做醫生就是帶給患者信心!”
在章貢區中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原眼科主任肖林剛為一名老人做過仔細檢查,並反復叮囑注意事項。還沒喘口氣,一名10個月大的嬰兒又抱到跟前,她趕緊起身,一手拿着手電,一手拿着放大鏡,認真地進行查看。幾分鐘後,她安慰家長:“您別急,孩子眼睛問題不大,不會影響視力,但是需要儘快手術。”同時,她建議到市裏大一些的醫院,再做詳細檢查和治療,並遞給家長一張紙條,上面寫着需要做的檢查項目。直到下班,門口依然有患者等待着,醫院工作人員不停喊話:“肖大夫明天繼續坐診!”
王寧宇是首都醫科大學耳鼻咽喉科學院副院長、北京朝陽醫院主任醫師。下午兩個小時,掛號的患者近20人,其中古稀之年的老年人最多,有的患突發性耳聾,有的患神經性耳聾,有的患鼻竇炎,還有的患“單側聽”……而他總能將複雜的病症,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講明白。
一位患者説自己被診斷為腦膜瘤3年了。王寧宇説:“3年間沒什麼事,極可能是誤診。”他建議做核磁共振成像進一步排除;一位失去嗅覺的老年患者,他診斷是鼻竇炎,開出處方,並叮囑堅持治療3個月,嗅覺將部分恢復……
“我們將用實際行動詮釋銀齡風采,在奉獻中收穫快樂,在付出中成就自我。”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陳彪代表志願者在發言中如是説。
養老服務傳技術
北京德善養老集團負責人孟小丹,是為數不多沒有退休,卻來參加“銀齡行動”的企業管理人員。她説:“家家都有老人,很快我們也會變老。雖然不是‘銀齡’專家,但是我一直在養老院工作,對老人特別有感情,服務好他們是我最大的責任。”
帶着多年積累的豐富管理經驗和護理技能,孟小丹一到達駐地,便積極與贛州民政部門、興國縣進行溝通,主動對接。啟動儀式後,她直接奔赴贛州章貢區、興國縣等地,走訪養老服務中心、老年公寓,對存在的短板弱項提出改進建議。同時對養老機構如何打造星級院舍、怎樣提高養老護理員綜合能力等進行專題授課,培訓近400人。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護理和照護分會副主任委員林蓮娣,浙江技能人才評價考評員林靜聯袂出現在實操指導現場,講解如何將失能半失能老人從床上移動到輪椅上。她們一人講解、一人演示,配合默契,讓現場的學生、護理員和一些老年人身臨其境,真實感受到國家和行業的護理高標準、高水平。一名同學説:“這是我第一次接受考評級專家的現場技能教學,增長了見識,激發了學習熱情。”專家認真講解和規範操作,讓一旁觀摩的學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林靜也是一位低齡“銀齡”專家,問起感受,她説:“緊跟前輩們的步伐,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奉獻精神。夕陽的余暉不僅能溫暖自己,還能照亮他人前行的路。正因為我還不是‘銀齡’,更要學習和傳承!”
△林靜培訓養老護理員。
二位專家還與部分學生交流了護理技能和職業理想,強化其尊老敬老意識;與老年朋友們探討了家庭照護中的一些重點焦點關注點,如認知症或者失能老年人照護技巧等問題。
“授人以漁”增能力
在興國縣電商培訓中心,北京中農服農業科技公司高級講師雷荃琴,正在講解如何進行直播帶貨。她強調:“要突出贛南臍橙的地理標誌,用故事化的語言增強感染力。”她從電商平臺的選擇標準,不同平臺、不同受眾的銷售方法,商品宣傳攝影的技巧等方面,進行了生動、深入的講授。她還特別強調誠信和服務的重要性。她的課程吸引了260余名農村創業青年、直播達人、帶貨主播,其中不乏返鄉青年和致富&&人,甚至還有家庭主婦到場聆聽。
在為期兩天的培訓中,雷荃琴採用“理論授課+現場實操”相結合的創新教學方式,為學員們帶來了全新思路和方法。“以前只知道擺攤賣貨或者等待銷售人員上門收購,現在學會了直播帶貨,産品銷量和價格肯定能增長不少。”一位學員感嘆。
△雷荃琴講解直播帶貨。
贛州市農業領域老專家、市柑橘研究所研究員賴劍鋒,聚焦柑橘黃龍病防控,先後深入章貢區、興國縣,開展專項技術培訓與現場指導幫扶工作,直接惠及果農超200人。他結合贛南地區氣候土壤條件,通過圖文課件演示與實地案例教學,系統剖析了病害發病機理、傳播途徑及危害特徵,指導果農精準識別黃龍病早期症狀,重點傳授病樹科學處置與補種技術、柑橘木虱統防統治策略,以及失管果園清除標準和應急處置流程,有效提升基層防控技術水平,為臍橙産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技術指導。
△賴劍鋒(中)指導果農。
賴劍鋒還聯合當地農業部門,針對《贛南臍橙保護條例》執法要求開展普法解讀,着重強調嚴厲打擊樹體注射抗生素等違規行為,引導果農依法依規開展病害防控。
拓展文旅挖潛力
央視網老齡事業發展中心(鄉村旅游)主任史健,對興國縣擁有紅色旅游資源和獨特的地域特色讚不絕口,並積極主動與當地文旅部門聯絡對接。他説,興國是聞名全國的紅色縣,著名的紅軍縣、烈士縣、將軍縣和蘇區模範縣,毛主席曾親筆題寫“模範興國”獎匾,以示褒揚,有太多可以開發的旅游資源。比如,開展紅色旅游線路、資源旅游(如珍貴的稀土礦産資源)、特色産業旅游(贛南臍橙)等等。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何瑋副教授通過調研考察,開展專題講座:《推進鄉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民宿服務質量》,吸引了崇賢鄉民宿業主們積極參加培訓學習,希望通過提升自身服務品質和豐富游客參與活動增收增效。
何瑋在實地考察後,敏銳地發現興國在民宿方面目前還存在一些短板。主要是旅游民宿發展和經營水平相比江浙起步稍晚,服務內容以住宿和餐飲為主;民宿經營業主不了解文化和旅游部頒發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和評定》標準。他建議:一是抓住《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提出的發展民宿經濟的機遇,地方政府要加大對民宿經營的扶持政策支持;二是組織學習《旅游民宿基本要求和評定》標準,並結合當地文化、客家特色,打造民宿獨特的吸引力,對照標準提升民宿服務質量。
10天的活動結束了,一份驕人的成績單呈現在人們面前:千余名患者得到專家診療,400餘人次接受養老護理培訓,260余名創業者學習掌握電商技能,200余戶果農獲得病蟲害防治技術支持,幾十名民宿業者聆聽專家指點……
這場跨越千山萬水的 “銀齡之約”,不僅為江西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更在新時代新征程譜寫了一曲老有所為、奉獻社會的讚歌。(文/向建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