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央視網主辦,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北京未來科學城管理委員會、北京市青年聯合會、北京市昌平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市昌平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協辦的2024全民數字健康大會,在北京市昌平區舉辦。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講席教授程京以“數字中醫 延年益壽”為題,開展主旨演講。
在演講中,程京從基於大數據的中醫智慧診斷、人工智慧的中醫智慧處方平臺技術和應用、中醫的情志調理三個方面,闡述了人工智慧賦能下中醫從智慧化診斷到創新中藥方劑産生以及健康干預等方面的全面突破。在程京看來,中醫“望、聞、問、切”這四個要素,在過去都是通過醫生的一雙手和一雙眼睛去實踐的,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辦法實現數字化,不能實現永久記憶,也不能把前後各種結果調出來作對比,診斷的正確與否和每個醫生的技能掌握有很大的關係。基於這一痛點,如何讓中醫在診斷方面迅速跟上,比肩西醫早就基於數字化完成各種各樣的診斷和檢測,成為中醫智慧診斷突破的重點。
基於這一客觀現實,程京團隊開發的全球首款中醫智慧診斷設備——目診儀、分子本草平臺、個性化音色和藥膳雙重調理餐廳,通過圖像感知系統甚至是味覺系統、傳感系統,解決了看病中“望”與“聞”的問題。其中目診儀可以替代醫生的眼睛去檢查患者的眼睛,並通過計算機完成圖像處理和識別,借助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建立模型後,再通過大數據不斷訓練該模型,使其在實際應用中變得越來越專業。
“要讓中醫走向全世界國際化,我們一定要用西方同仁聽得懂的語言。”隨著中醫藥國際化時代的到來,將傳統中醫藥理論轉為數字化語言,引領中藥數字化、科學化發展,是程京始終堅守的科研初心。正因如此,他在清華大學建立了分子本草技術平臺,通過現代生命科學技術,構建了國際上超大規模的中藥分子功能組學數據庫,以基因組解析技術與中藥互相作用,為中藥的傳承創新與發展研究提供加持。這樣既可以用世界通行的“語言”闡述中醫原理,也可以讓國外同行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驗證。
截至目前為止,分子本草技術平臺已構建了10億量級的實驗數據。基於這些數據,可以做到“無中生有”甚至是類似ChatGPT的事情。通過藥物處方的“無中生有”,再結合實驗數據,就能獲得全新的處方。方劑形成後,研究人員按照中醫的要求對其平衡性、性味歸經、毒性進行分析,最後計算形成新的處方。
在程京看來,智慧化在“治未病”、無病防病方面也有著很大的探索空間。基於中醫的情志調理,程京團隊在昌平打造了全球第一家因人而異的個性化音色和藥膳雙重調理的餐廳。它可以根據每個用膳者的情緒心情、身體狀況給出適合推薦的餐食,並從生態和自然的環境角度應用一套色彩和音樂的混合系統,打造“治未病”的用餐環境。
程京表示,最高級的健康管理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其中既沒有藥物也沒有器械。如果用一副對聯來表述,上聯是“子午流注依規”,下聯是“調體禦鶴成仙”。所謂的長壽之道,就是要把子午兩個覺睡好,但長壽不一定等於健康,心情也很重要。能夠把幾千年的中華文明與醫學相結合,做到融合怡情,就能實現此次大會的核心主旨,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數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