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勇:救治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胸痛中心沒有胸痛

副標題:

來源: 央視網   |   2023-04-08 17:28:41
央視網 | 2023-04-08 17:28:41
原標題:
正在加載

霍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首席專家)發表主題演講

演講主題:主動健康+防治結合:從胸痛中心做起

  4月7日,以“數字中國 健康時代”為主題的2023全民數字健康大會,在北京市昌平區舉辦。大會由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央視網主辦,國家衛健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等協辦。會上,來自政産學研醫投圈層的多位嘉賓、代表,為數字健康的未來發展帶來視角全新的觀點與建設性意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首席專家霍勇就心血管領域如何借助數字化手段實現高速發展這一課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霍勇指出,過去幾十年,我國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死亡率持續上升,截至目前發病人數已超過3個億,佔到所有疾病死亡人數的50,農村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超過城市,死亡地點中有7.13%發生在家中。也就是説,儘管我國在心血管醫療方面的條件在不斷改善,但在家中發生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大多數病患並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霍勇介紹,在過去的十幾年我國推動重大疾病在關鍵環節上進行標準化、體系化的建設,同時來激勵中國以心肌梗死這一類心痛相關又是致死性疾病救治網絡的建立。目前,我國實現了胸痛中心100%的省級覆蓋,實現了90%以上的地市級的覆蓋。在過去的四年,中國胸痛中心救治了相關胸痛的患者超過1000萬,其中高危胸痛400萬,其中有252萬是急性心肌梗死,經過胸痛中心的建設,醫療機構極大提升了胸痛救治的能力。

  如何進一步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救治能力,結合多年實踐經驗以及當前醫療體系的實際狀況,霍勇認為胸痛中心首先要強調向基層轉化,除了在醫療機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建胸痛中心以外,還要和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聯動,建設胸痛救助單元,再通過信息化手段包括心電傳輸、數字化培訓、急診系統形成有效聯動,從胸痛救治單元到胸痛中心,降低病人死在家中的概率,在更早的時間內到達醫療機構以便得到救治,實現病人從醫療機構救治後到康復管理的最後一公里,實現病人更加有效的全程管理。同時,在胸痛中心救治後,更有效的實現救治後的全流程管理,使門診、居家實現全流程信息化工作,在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急診、急救尤其是心肺復蘇科普救治方面,向公眾延伸。

  事實上,包括天津、宜昌在內的50多個城市已經建設了從醫療機構輻射至整個城市的全域模式,也就是在胸痛中心建設的基礎上,不斷推動一個新型的、以信息化為主要載體的心血管疾病防治體系、急診急救體系、慢病管理體系、鄉鎮健康人群預防篩查體系的有效整合。

  在霍勇看來,過去十幾年我國在數字救助體系方面的建設,已經讓心血管疾病的救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救治並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的目的是胸痛中心沒有胸痛。如何從有效救治到管理再到預防,真正形成全域覆蓋、全員參與和全程管理的“三全模式”,真正實現從急救到預防、從疾病到慢病的全鏈條預防和救治?霍勇認為,結合數字技術可以在線上線下、硬體軟體和院內院外形成一個心血管智慧醫療信息網絡平臺,實現從急診急救體系到預防篩查體系再到慢病管理體系的全方位覆蓋。“三個體系一張網,讓醫療機構和整個社會公眾能夠有效的聯動起來,以心血管疾病為抓手,真正推動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的拐點早日到來!”

編輯: 居福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精彩推薦
正在閱讀: 霍勇:救治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胸痛中心沒有胸痛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