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化險為夷全賴市場觸覺
在吳宏斌打拚的那些年裏,所面臨的挑戰,一是來自商場上的騙局,加上自身認知不足而遭遇的風險;另一個便是時代變遷,以及隨之而易的市場風向。
商場的騙局任何時代都有。吳宏斌回憶説,上世紀九十年代,曾有不熟悉的客戶找他做一批産品,卻不是他擅長的産品樣式,「最初我覺得奇怪,但有錢賺就做了。」經過研發,産品是做出來了,卻收到了「彈票」(空頭支票),損失十幾萬美元,「打擊相當大。」他説。
另一次,有人找他合作,説要發展品牌,在簽約當日,對方的老闆和總設計師未有現身,在場的人藉故説玩牌,賭幾局消磨等人的時間,這才發現是「老千局」,好在騙徒最終繩之於法。
除了客觀風險,主觀的疏忽也可能導致損失。吳宏斌説,「做生意一定要做自己的專長。」當初他未有領悟這個道理,曾「買過」教訓。
市場調研必不可少
那是二○○○年初,吳宏斌曾想過跨出自己的領域,做一些新嘗試。他從零二年開始擔任埃塞俄比亞駐港名譽領事,其間獲悉當地生産質量上乘的咖啡豆,於是想借機開咖啡連鎖店,「之後在香港開了四家分店,南京開了三家,但沒多久,全部都關門了,損失不少。」他笑言,開店前沒有做詳細市場調研,事後才發現,在香港,懂得品嘗咖啡的人極少。
再者,開店的地段十分重要,他説,「當時我的咖啡店想進駐大商場,但我的店叫Kafa,未形成品牌效應,自然不受青睞。」他強調,做生意必須評估風險,而且自己不懂的領域,千萬別輕易涉足。
吳宏斌現在做珠寶很成功,但他由做象牙飾品轉型至珠寶,卻也因時事所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原本生意做得有聲有色的吳宏斌,發現國際社會對象牙製品的態度悄然轉變,陸續有國家對象牙實施禁運。他感到這股風潮遲早波及全球,於是為轉做珠寶作準備。
一九八九年,象牙全面禁運,好在吳宏斌未雨綢繆,加上他的拍檔是打金匠人出身,對他們轉型成功增加了籌碼。審時度勢,幫助吳宏斌化險為夷。
吳宏斌隨時觀察市場形勢,零六、零七年,他一向專注的歐美市場呈現疲弱,逼迫他必須轉攻其他市場。正當他琢磨著該轉向何方時,有俄羅斯客戶找他訂造飾品,這才讓他了解到東歐的需求之大。「做生意要有觸覺,我了解那裏的情況後,堅信那邊的市場值得開發。」實踐證明吳宏斌的判斷正確,公司不但沒有萎縮,反而實現了突破。直到現在,吳宏斌的一半生意都是來自東歐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