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國企利潤連續三月下滑 盲目投資地産等問題暴露

發佈時間: 2012年05月18日 09: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壓力

  國企後期經營堪憂

  “國企利潤繼續下滑的可能性很大。”文宗瑜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方面,今年經濟增幅放緩和需求減緩,作為和宏觀經濟高度正相關的國企利潤表現自然不佳。

  此言非虛,4月份的經濟增長數據確實不容樂觀。從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三大需求同比增速繼續回落,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速從前三月的20.9%回落到前四月的2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從3月份的15.2%回落到4月份的14.1%,出口增速從3月份的8.9%回落到4月份的4.9%。在生産方面,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9.3%,比3月份回落2.6個百分點,表明經濟仍在下滑通道中。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預計早前貨幣政策放鬆的延遲可能導致今年經濟底部會在二季度出現,並將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8.6%調低至8.3%。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則表示,4月經濟數據顯示當前總需求疲弱,企業去庫存的壓力加大。新增貸款、貨幣增速和實際利率顯示當前的貨幣條件偏緊。短期內外需難有起色,投資增速將進一步下降,經濟增長環比見底的時間點或後推,二季度GDP同比增長可能進一步下降至7.8%。

  文宗瑜對記者坦言,這也從另一方面説明,國企一直以來單純依賴投資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隨著經營壓力的增加,國企一直以來存在的一些管理粗放、大量固定資産投資以及盲目投資金融、房地産、商業等非主業等問題也將逐步暴露。

  作為國企大軍的一員,央企情況也不容樂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累計實現凈利潤1813.7億元,同比下降了13.6%。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改善國企經營狀況,國務院國資委正進行緊急的相關部署工作。

  《經濟參考報》獲悉,繼國資委決定用兩年時間在中央企業全面開展管理提升活動開始,16日國資委在重慶召開“中央企業強化基礎管理工作現場會”。期間,國資委主任王勇特別強調,中央企業實現保增長、保穩定的目標任務十分艱巨,必須眼睛向內,將工作重點放在基礎管理上,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向管理要效益。

  紅利

  上繳比例將穩步提高

  “國企利潤的變化,不會影響到國家對國企紅利政策改革的步伐。”文宗瑜告訴記者,因為國企上繳紅利不光是交錢那麼簡單,它還有更大的作用,是促進國企加快産權和資本化改革的重要推動力。

  財政部近日發文明確,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等109戶中央文化企業從今年起納入國有資本收益申報和交納範圍。這份名為《關於做好2012年度國有資本收益收取工作的通知》要求,新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的中央文化企業要及時申報和交納2012年度國有資本收益,並確保國有資本收益申報結果的真實和準確,不得弄虛作假,隱瞞收入。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國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國有資本收益,並對所得收益進行分配而發生的各項收支預算,是政府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11年起,我國擴大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新增教育部等所屬企業。今年年初,財政部發文表示,經國務院批准,從2012年起,繼續擴大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

  稍早些時候舉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我國政府承諾穩步提高國有企業紅利上繳比例,增加上繳利潤的中央國企和省級國企的數量。據了解,目前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具體收取比例分四類執行,分別為15%、10%、5%和免交國有資本收益。媒體披露,接近財政部人士表示,上調國有企業紅利上繳比例或將在明年推動,上調幅度仍在5%左右。

  專家表示,目前國企分紅比例仍較低。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把國有企業利潤視為全民收入的話,在很大程度上就等同於財政收入,就要納入財政預算體系,而不能認同國有資本管理部門在國有企業內部編制預算。另外,如果把國有企業利潤視為全民收入的話,現在的上繳比例還較低,要進一步提高上繳比例。

  此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中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用於民生方面的支出比例(轉移性支出規模)也較低。根據201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匯總中央和地方預算安排,全國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246.49億元,加上上年結轉收入,可安排的全國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總量為1277.56億元。其中,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支出可安排的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總量為875.07億元,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支出中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用於社會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為50億元。為此,專家呼籲,應將相當一部分國有資本收益投入到與民生直接相關的領域。□記者楊燁王濤北京報道

  (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劉水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