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本土的材料、技藝,講述本土的海洋文化”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7月14日 10:32
央視網 | 2024年07月14日 10:3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廣西北海合浦,意為“江河匯集之處”,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始發港之一。近日,“2024美好中國行——走進廣西浪漫濱海風景道采風活動”走進合浦,看文旅融合中千年海絲文化如何綻放時代之光。

  活態展示具有本地海洋文化特色的非遺産品,講述合浦作為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千年文明傳承故事,海絲非物質文化遺産體驗館與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海絲首港景區共同形成環北部灣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精品路線。

海絲非物質文化遺産體驗館內的貝雕作品

  據介紹,作為廣西首個大型綜合性非物質文化體驗館,海絲非物質文化遺産體驗館共有21個非遺傳承保護單位或工作室入駐,涵蓋貝雕、角雕、銀雕、木雕、陶瓷等國家級、省市級非遺項目和特色工藝美術類別。薈萃北部灣地區各級非遺技藝傳承人和工藝美術大師23位。

  集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挖掘、保護、發展、研學功能於一體,游客在館內可沉浸式體驗本土獨特的海絲文化,學生還可在此開展品種豐富的非遺研學活動。

  蝦須輕揚、通體流光,在館內,一件大型角雕作品吸引着游客駐足觀賞,這是廣西本土極具代表性的傳統工藝美術技藝合浦角雕的代表性作品。合浦角雕取材於牛角和羊角,依據其天然造型、紋理、顏色,歷經十道以上工序才能加工而成。一件角雕作品通常會融匯圓雕、浮雕、鏤空、鑲嵌等傳統雕刻技法,以寫實雕刻水族生物、花鳥草蟲、飛禽走獸為主,極為靈動傳神。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白耀華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合浦角雕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白耀華對記者説道:“本土的大師,就要用本土的材料,雕刻本土的海洋文化。”在繼承非遺技藝的同時,白耀華不斷創新摸索,參照中國畫形式、雙面通透的屏風格局,創作了雕刻藝術與裝飾藝術融為一體的大型角雕作品,將這門技藝的故事講述給更多人。

  合浦縣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2024年上半年,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參觀人數已接近10萬人次,海絲非遺館累計接待游客達26萬人次。隨着暑假開始,當地推出了“漢代文化之旅”,讓游客在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深入了解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感悟合浦悠久且輝煌的歷史,實現“跟着研學去旅行”,越來越多學生游客、家庭游客前往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欣賞國寶文物,感受歷史文化氛圍;前往海絲非遺館開展非遺研學;來到海絲首港感受古港商貿與海絲文化。

編輯:錢景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用中國本土的材料、技藝,講述本土的海洋文化”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