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行動 專項行動二:合理膳食行動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 | 2022年07月11日 17:46
國家衛生健康委 | 2022年07月11日 17:4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合理膳食是保證健康的基礎。近年來,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但仍面臨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營養相關疾病多發等問題。2012年調查顯示,我國居民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為10.5g(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值為5g);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42.1g(《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簡稱《膳食指南》)推薦標準為每天25~30g);居民膳食脂肪提供能量比例達到32.9%(《膳食指南》推薦值上限為30.0%)。目前我國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為蔗糖即“白糖”、“紅糖”等)攝入量約30g,其中兒童、青少年攝入量問題值得高度關注。2014年調查顯示,3~17歲常喝飲料的兒童、青少年,僅從飲料中攝入的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就超過總能量的5%,城市兒童遠遠高於農村兒童,且呈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低於總能量的10%,並鼓勵控制到5%以下或不超過25g)。與此同時,2010~2012年,我國成人營養不良率為6%;2013年,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為8.1%,孕婦、兒童、老年人群貧血率仍較高,鈣、鐵、維生素A、維生素D等微量營養素缺乏依然存在,膳食纖維攝入明顯不足。

高鹽、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飲食是引起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和腫瘤的危險因素。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結果顯示,飲食因素導致的疾病負擔佔到15.9%,已成為影響人群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2012年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為30.1%,肥胖率為11.9%,與2002年相比分別增長了32.0%和67.6%;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9.6%,肥胖率為6.4%,與2002年相比分別增加了1倍和2倍。合理膳食以及減少每日食用油、鹽、糖攝入量,有助於降低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行動目標:

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長率持續減緩;居民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分別在2019年基礎上提高10%和在2022年基礎上提高10%;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分別低於7%和5%、貧血率分別低於12%和10%,孕婦貧血率分別低於14%和10%;合格碘鹽覆蓋率均達到90%及以上;成人脂肪供能比下降到32%和30%;每1萬人配備1名營養指導員;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實施以食品安全為基礎的營養健康標準,推進營養標準體系建設。

提倡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於5g,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高於25~30g,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高於25g,蔬菜和水果每日攝入量不低於500g,每日攝入食物種類不少於12種,每週不少於25種;成年人維持健康體重,將體重指數(BMI)控制在18.5~24 kg/㎡;成人男性腰圍小于85cm,女性小于80cm。

——個人和家庭:

1、對於一般人群。學習中國居民膳食科學知識,使用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平衡膳食餐盤等支持性工具,根據個人特點合理搭配食物。每天的膳食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週25種以上。不能生吃的食材要做熟後食用;生吃蔬菜水果等食品要洗凈。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和加工。日常用餐時宜細嚼慢咽,保持心情平和,食不過量,但也要注意避免因過度節食影響必要營養素攝入。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製品,少吃高鹽和油炸食品,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足量飲水,成年人一般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飲用白開水或茶水,少喝含糖飲料;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

2、對於超重(24 kg/㎡≤BMI<28 kg/㎡)、肥胖(BMI≥28 kg/㎡)的成年人群。減少能量攝入,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適當選擇一些富含優質蛋白質(如瘦肉、魚、蛋白和豆類)的食物。避免吃油膩食物和油炸食品,少吃零食和甜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進食有規律,不要漏餐,不暴飲暴食,七八分飽即可。

3、對於貧血、消瘦等營養不良人群。建議要在合理膳食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瘦肉類、奶蛋類、大豆和豆製品的攝入,保持膳食的多樣性,滿足身體對蛋白質、鈣、鐵、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素的需求;增加含鐵食物的攝入或者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鐵劑來糾正貧血。

4、對於孕産婦和家有嬰幼兒的人群。建議學習了解孕期婦女膳食、哺乳期婦女膳食和嬰幼兒喂養等相關知識,特別關注生命早期1000天(從懷孕開始到嬰兒出生後的2周歲)的營養。孕婦常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增加富含優質蛋白質及維生素A的動物性食物和海産品,選用碘鹽,確保懷孕期間鐵、碘、葉酸等的足量攝入。儘量純母乳喂養6個月,為6~24個月的嬰幼兒合理添加輔食。

5、對於家庭。提倡按需購買食物,合理儲存;選擇新鮮、衛生、當季的食物,採取適宜的烹調方式;按需備餐,小份量食物;學會選購食品看標簽;在外點餐根據人數確定數量,集體用餐時採取分餐、簡餐、份飯;倡導在家吃飯,與家人一起分享食物和享受親情,傳承和發揚我國優良飲食文化。

——社會:

1、推動營養健康科普宣教活動常態化,鼓勵全社會共同參與全民營養周、“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等宣教活動。推廣使用健康“小三件”(限量鹽勺、限量油壺和健康腰圍尺),提高家庭普及率,鼓勵專業行業組織指導家庭正確使用。儘快研究制定我國兒童添加蔗糖攝入的限量指導,倡導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飲料替代飲用。

2、加強對食品企業的營養標簽知識指導,指導消費者正確認讀營養標簽,提高居民營養標簽知曉率。鼓勵消費者減少蔗糖攝入量。倡導食品生産經營者使用食品安全標準允許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取代蔗糖。科學減少加工食品中的蔗糖含量。提倡城市高糖攝入人群減少食用含蔗糖飲料和甜食,選擇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替代蔗糖生産的飲料和食品。

3、鼓勵生産、銷售低鈉鹽,並在專家指導下推廣使用。做好低鈉鹽慎用人群(高溫作業者、重體力勞動強度工作者、腎功能障礙者及服用降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等不適宜高鉀攝入人群)提示預警。引導企業在食鹽、食用油生産銷售中配套用量控制措施(如在鹽袋中贈送2g量勺、生産限量油壺和帶刻度油壺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試點。鼓勵商店(超市)開設低脂、低鹽、低糖食品專櫃。

4、鼓勵食堂和餐廳配備專兼職營養師,定期對管理和從業人員開展營養、平衡膳食和食品安全相關的技能培訓、考核;提前在顯著位置公佈食譜,標注份量和營養素含量並簡要描述營養成分;鼓勵為不同營養狀況的人群推薦相應食譜。

5、制定實施集體供餐單位營養操作規範,開展示範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廳創建活動。鼓勵餐飲業、集體食堂向消費者提供營養標識。鼓勵發佈適合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人群的平衡膳食指導和食譜。鼓勵發展傳統食養服務,推進傳統食養産品的研發以及産業升級換代。

——政府:

1、全面推動實施《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因地制宜開展營養和膳食指導。實施貧困地區重點人群營養干預,將營養干預納入健康扶貧工作。繼續推進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

2、推動營養立法和政策研究。研究制定實施營養師制度,在幼兒園、學校、養老機構、醫院等集體供餐單位配備營養師,在社區配備營養指導員。強化臨床營養工作,不斷規範營養篩查、評估和治療。

3、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制定以食品安全為基礎的營養健康標準,推進食品營養標準體系建設。發展營養導向型農業和食品加工業。政府要加快研究制定標準限制高糖食品的生産銷售。加大宣傳力度,推動低糖或無糖食品的生産與消費。實施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能力達標工程,加強食品安全抽檢和風險監測工作。

4、加快修訂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增加蔗糖等糖的強制標識,鼓勵企業進行“低糖”或者“無糖”的聲稱,積極推動在食品包裝上使用“包裝正面標識(FOP)”信息,幫助消費者快速選擇健康食品,加強對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的監督管理。研究推進制定特殊人群集體用餐營養操作規範,探索試點在餐飲食品中增加“糖”的標識。研究完善油、鹽、糖包裝標準,在外包裝上標示建議每人每日食用合理量的油鹽糖等有關信息。

【摘自:2019年7月9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

編輯:俞陽陽 責任編輯:張曦健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健康中國行動 專項行動二:合理膳食行動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