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健康要聞

高原肺水腫、腦水腫早期預警要做好以下幾點

健康 來源:解放軍報 2021年02月28日 06:5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孫鑫製圖

  官兵由平原進入高原(海拔3000米及以上),或由低海拔地區進入高海拔地區時,可能因機體缺氧引發高原反應,嚴重的還會出現高原肺水腫、腦水腫等急性重症高原病。高原肺水腫、腦水腫一般1-5日內發病,有時在一週後。高原肺水腫的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胸悶、咳嗽、咳白色或粉紅色泡沫痰。患者感覺全身乏力或活動能力減低。高原腦水腫大多先有急性高原反應症狀,然後出現明顯的精神神經症狀,如劇烈頭痛、嘔吐、精神異常、步態不穩、神志恍惚等,嚴重的可能昏迷。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可能危及生命。

  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心血管內科教授王偉在高原執行衛勤保障任務時,通過對高原肺水腫、腦水腫早期的臨床表現及發展規律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出了高原肺水腫、腦水腫的早期預警指標——“肺三聯”和“腦三聯”。

  “肺三聯”和“腦三聯”的表現一共14個字,即“咳嗽發燒血氧低、頭痛嘔吐精神差”。前半句為“肺三聯”,是高原肺水腫的預警。血氧低是指血液中的氧飽和度明顯降低,低於70%時尤其要注意。後半句是“腦三聯”,是高原腦水腫的預警。高原官兵感覺身體不適時,可對照“肺三聯”和“腦三聯”進行自我診斷。如符合上述症狀,應立即報告基層軍醫,實現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

  基層軍醫接到官兵的報告後,應立即進行處置。首先要按照高原肺水腫、腦水腫的診斷標準,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判斷。如果患者尚未達到診斷標準,要注重對病情的動態評估和高危識別,必要時可讓患者“留觀”,進行吸氧和藥物治療,防止病情加重。其次,邊治療邊後送。治療時應立即給予吸氧,視情況給予靜脈使用地塞米松、利尿劑、氨茶鹼、甘露醇等藥物,同時迅速後送到有更強救治能力的上級醫院。有條件時,還可將患者轉移到低海拔地區。

  除了掌握“肺三聯”和“腦三聯”,王偉認為,高原官兵還要做好以下幾點,避免高原肺水腫、腦水腫發生。

  一是階梯習服。階梯式習服是讓身體適應高原低壓、低氧環境的有效方法。官兵進入較高海拔地區前,可先在較低海拔地區和中等海拔地區停留一段時間,最後到達目標高度。如分別在海拔3000米和4000米左右地區停留1-2周,再進入海拔5000米的高原。有條件的單位還可組織官兵在低壓氧艙進行適應性訓練。

  二是注意保暖。受寒感冒是高原肺水腫的常見誘因。進駐高原的部隊,尤其是駐紮野外和夜間執行任務的部隊,應提前研判任務區域的氣候條件和保障難度,準備好公共防寒取暖設備和個人防寒保暖衣物。

  三是關注重點人群。年齡較大、超重、有高原病史和心肺基礎病史的人群,患病風險相對較高,應予以重點關注。部隊向高原進發前,帶兵人和基層軍醫要掌握官兵的身體狀況底數;基層軍醫應提出高原病預防衛勤保障建議。

健康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相關閱讀 高原肺水腫 | 肺三聯
我要糾錯編輯:邢斯馨 責任編輯:劉亮
重點推薦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