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註冊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游頻道 > 廣西頻道 >

恭城鄉村旅游開闢大桂林旅游圈新市場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7日 11:01 | 進入旅游論壇 | 來源: | 手機看視頻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恭城瑤族自治縣依託豐富的生態資源,充分挖掘本地的瑤族文化、節慶文化、田園文化、飲食文化等,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産業,走出了一條壯大農村特色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和豐富旅游産業同步發展的新路子。

  恭城南望粵梧,北鄰三湘,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建縣於隋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距今已有1390多年曆史。境內居住着瑤、漢、壯、蒙古等29個民族,其中瑤族人口17萬。境內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9.7℃,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9.7%。

  近年來,恭城按照“觀文物古跡,品瑤鄉風情,賞生態風光”的旅游發展思路,共建成紅岩、橫山、北洞源、大嶺山、鄧扒等20多個富有地方特色和現代氣息的富裕生態家園示範村,促進了全縣旅游業蓬勃發展,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這種休閒文化旅游模式成為自治區人民政府在全區推廣實施的新農村“文化致富”工程五種模式之一。該縣在每建一個新村時就充分考慮了實際村情,發展優勢産業,形成了農村環境優化、農業經濟進步、鄉村旅游發展的“三贏”局面。其中,紅岩村依託萬畝月柿園,打造“秋之實”旅游品牌,成為廣西鄉村旅游發展典範,先後榮獲“全國農業旅游示範點”、“全國十大魅力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村莊名片”、“中國特色名村”、“2011年廣西休閒農業十佳名村”等稱號;大嶺山村依託萬畝桃園,打造“春之花”旅游品牌,成為桂林春季旅游的知名景區,每年接待游客數萬人;北洞源村依託豐富的水果資源,打造集旅游、餐飲、住宿、休閒、農業觀光為一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點,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民主法制示範村”等,是全縣首個實行農村社區化管理模式新農村;黃竹崗村成為廣西水庫移民培訓基地;社山村的平安橋成為平安保險公司廣告拍攝點等。

  從2003年開始,該縣連續舉辦了十屆桃花節、兩屆恭城油茶文化節、八屆月柿節,並引導民間組織舉辦各類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節,展示本土文化魅力。如引導民間每年2月舉辦三江石口花炮節、6月舉辦嘉會九板婆王節、7月舉辦龍虎河燈節、11月舉辦觀音水濱盤王節。這些“草根特色”和“原始民俗”極大地增加了鄉村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觀光旅游,讓恭城的旅游知名度進一步提高。目前,該縣有旅游點280多個,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規模旅游點達12個,從業人數2.6萬多,其中農民1.9萬多人。

  該縣鄉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開闢了大桂林旅游圈的新市場,大大激發了市民的出游熱情。該縣還以水果産業和瑤族飲食文化為基礎,引進農産品加工企業,對月柿、椪柑、沙田柚、桃、李、濃縮油茶、瑤鄉糯米酒等土特産品進行加工、精美包裝,形成了旅游産品品牌,備受游客青睞。2012年上半年,該縣累計接待游客53.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56億元。(孟華)

  來源:桂林日報

責任編輯:朱曉玲

熱詞:

  • 桂林
  • 旅游品牌
  • 旅游圈
  • 旅游模式
  • 瑤族文化
  • 社區化管理模式
  • 旅游收入
  • 鄉村旅游
  • 大嶺山
  • 旅游産品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