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4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在北京舉辦,大會以“提升科學素質 賦能共同發展”為主題,圍繞公眾科學素質領域全球議題和重要發展方向開展研討交流,匯聚全球智慧,以世界公眾科學素質提升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並以此積極回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4—2033年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十年》決議及其“科學素質賦能國際社會”戰略任務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修訂草案)》“科普對外合作與交流”相關要求。
中國科協2018年創設並舉辦首屆大會之際,習近平主席致賀信,倡導增強公眾科學素質,推動發展成果共享,共建繁榮世界。多年來,大會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科學理事會(ISC)、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一直以來作為大會支持單位與大會同行。各方力量攜手共進,為消弭全球科學素質鴻溝,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搭建開放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開啟世界公眾科學素質建設的新征程。
思想盛宴
共話提升科學素質創新實踐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表示,我們積極踐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落實聯合國“科學十年決議”,舉辦2024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打造專業化、高層化、開放性的學術交流平臺。圍繞大會主題,萬鋼提出三點倡議,在培育全球發展的動能中增進共識;在破解全球發展的難題中加強互鑒;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堅持行動導向,強化多元協同,打破知識和技術的壁壘,推進科技成果為各國人民,尤其全球南方國家和弱勢群體的所急所想所用,以普惠的行動實現國家安全和繁榮的未來願景。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
共同發展不僅是戰略,也是道義責任,對每個人都是必要的。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現任主席穆斯塔法·謝胡説。
聯合國科學和技術促進發展委員會(UNCSTD)副主席安娜·克裏斯蒂娜·阿莫羅索·達斯內維斯稱,人工智慧正在實現個性化的學習體驗,並能針對個人知識差異量身定制內容,適應不同的學習風格,我們需要充分考慮數字技術在促進科學素質方面的變革性影響。
聯合國科學和技術促進發展委員會(UNCSTD)副主席安娜·克裏斯蒂娜·阿莫羅索·達斯內維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科學助理總幹事特派代表埃茲拉·克拉克則表示,科學素質進一步加強了公共理解,確保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有效的實施並且被採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科學助理總幹事特派代表埃茲拉·克拉克
針對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世界科學素質建設面臨的新任務,科學素質建設顯示出新的內涵外延與新的合作方向。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前主席、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提出,人工智慧作為一种先進生産力,其基本素養包括基本科技素養、批判性思維、數據素養,其科學普及要在科普過程中強調人工智慧的風險與倫理問題,如數據隱私、算法偏見等,幫助公眾形成全面的認知,避免盲目崇拜或過度恐慌。國際公眾科技傳播組織(PCST)主席、韓國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趙淑京也表示,公眾既是AI技術生産信息的消費者,也是AI産品的生産者,科學素質的提升在此體現為從了解科學到運用科學來區分事實和虛假信息的能力。
美國科學教育協會主席、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美國佐治亞大學傑出研究教授朱莉·安妮·盧夫特表示,科學教師是學習者、創新者、未來主義者,不斷更新課程,創新教學,助力學生構建科學基礎,識別錯誤信息。葡萄牙科學技術和文化組織主席、知識館館長羅莎莉亞·瓦加斯表示,科學素養軟實力,重合作,降風險,促科普,為未來科學素質提升蓄力。
碩果纍纍
助力全球科普合作邁向更深層級
多元主體交流,成果豐碩。23國、10組織、400多專家齊聚,聊科學、談教育,探索新技術,分享科普經驗,一起為提升全球科學素養想辦法。
深化理念,凝聚共識。大會借助中國科普研究所之力,聚焦AI等新趨勢,研討科教融合,共享經驗,明確科普方向,提升科學素質。
合作拓展,機制升級。基於 2023 年大會影響力,推動科學素質建設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鍵議題,促進完善《科學十年》白皮書,ISC 深化國際合作,加速全球科普資源整合協同。
五大專題論壇,深入破題。聚焦素質提升、科普創新、區域科普能力建設,提供策略建議,回應現實關切,推動科普深入發展。
在“多元主體協同促進公眾科學素質提升”論壇上,多位專家探討了新時代和新技術背景下公民素質提升的路徑與合作。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吳家睿強調科普對創新發展的重要性,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倪志宇則指出,目前已形成了全社會協同的工作格局。科學素質建設的新路徑在於社會化協同、智慧化傳播、規範化建設、國際化合作。
“前沿科普服務科技創新”論壇聚焦公眾對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的認知水平提升。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金涌表示,創新對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弘揚科學家精神是國家的重大需求和時代使命。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寧方剛指出前沿科技科普對解決人類問題的重要性。同時,“新技術應用賦能科學素質建設”論壇探討了新技術的應用與科學素質建設的協同關聯。中國工程院院士叢斌表示,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有兩大任務,一是科學技術知識的普及,二是科學家精神和文化特質的宣傳。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則認為,新技術是燃料庫、助推器和加速器,助力國際合作。
“科普能力建設的區域實踐與願景”論壇則關注不同地區和人群的科普能力建設,進一步彌合科學素質鴻溝。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和平提出,科普工作既要促進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又要圍繞公民科學素質提升持續發力。中國科學技術館館長郭哲表示,展教研一體化是提升科普效果的有效途徑。
在“2024年科普中國智庫論壇暨第三十一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壇中,圍繞科普助力強國戰略、科普事業發展的重大議題和新時代科普理論實踐熱點,展示科普服務國家戰略模式,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強調科學機遇挑戰並存,中國科普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王挺闡釋中國科普政策實踐關鍵所在。
大會賦能推動各國科普能力建設,從基礎設施、資源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夯實基礎。歷經六屆大會,從《北京宣言》呼籲到“北京行動路線圖”規劃,再到應對危機合作、評價體系共識達成及組織建設推進,大會推動各國攜手,構建可持續發展“新生態”。
啟迪未來
推動全球科普建設創新不止
此次大會的成功舉辦,也帶給了我們對於未來科普事業的諸多有益思考。
與時代同步,與公眾同頻。當下,AI等新興技術蓬勃生長,科普需隨科技、社會發展動態化地創新形式、內容與手段。科普還需保持對全球發展議題的敏銳洞察,及時納入可持續發展、數字鴻溝等新問題與挑戰。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野下,科普建設需重視思想文化融合。未來的實踐中,應更為注重科普文化融合,促進多元文化交流互鑒,將文化融入科普,塑造全球科普文化共同體,拓展文化維度,持續提升全球科普文化的凝聚力與傳播效能。
持續優化科普建設領域大會辦會經驗。由學術引領作為核心驅動,為科普實踐提供理論指導與方向指引。以國際組織作為重要依託,協調國際行動,整合全球力量,實現優勢互補。將多元主體作為活力供給,全方位覆蓋科普領域問題與機遇,激發創新思維。
2024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的成功舉辦,積極推動資源互通、共享經驗智慧,深入凝聚各方共識、積蓄髮展動能,為促進公民科學素質提升發揮了積極作用。放眼未來,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將成為科普領域具有招牌性的國際平臺,于國際社會不斷倡導公眾科學素質提升理念,搭建公眾科學素質建設的有效機制,為世界公眾科學素質提升注入源源不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