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2024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科普能力建設的區域實踐與願景”專題論壇舉辦

來源:東方網 | 2024年12月09日 18:02
東方網 | 2024年12月09日 18:0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12月5日,2024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科普能力建設的區域實踐與願景”專題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聚焦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科普人才隊伍培養、科普資源開發以及科學傳播技術手段等關鍵議題,旨在探討如何有效促進不同地區和人群的科普能力建設,進一步彌合科學素質鴻溝。

專題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北京國際交流協會聯合承辦。本次論壇邀請到來自中國、馬來西亞、葡萄牙、泰國、印度、緬甸、南非和澳大利亞的共計13位專家發言,其中聯合國科學和技術促進發展委員會(UNCSTD)副主席安娜·克裏斯蒂娜·阿莫羅索·達斯內維斯(Ana Cristina Amoroso das Neves)擔任論壇主席,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王小明擔任主持人。

論壇在孫和平院士精彩的主旨報告中拉開帷幕,他分享了院士科普工作室在科普能力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通過集結院士及其團隊的力量,不僅促進了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的雙輪驅動,而且在體制機制創新、科普人才隊伍建設、科普資源開發利用和科學傳播方式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孫院士表示,院士科普工作室是連接科研與公眾、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橋梁,對於激發全社會科普組織的積極性、推動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馬來西亞科學院院士、馬來西亞拉曼理工大學校長李仕偉(Sze Wei Lee)教授也圍繞科普人才培養和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他表示,科普人才的培養和發展需要與地區教育體系緊密結合,通過實踐和創新教育方法,培養出能夠適應未來科學傳播需求的人才。

聯合國科學和技術促進發展委員會(UNCSTD)副主席安娜·克裏斯蒂娜·阿莫羅索·達斯內維斯(Ana Cristina Amoroso das Neves)則在報告中強調了全球合作在科普能力建設中的重要性。她認為,科學傳播技術手段的創新是提升科普能力建設的關鍵,提倡利用數字媒體和互動技術,使科學知識傳播更加廣泛和深入。

中國科學技術館館長、黨委副書記,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理事長郭哲提出,展教研一體化是提升科普效果的有效途徑,通過整合展覽、教學和研究資源,可以更好地激發公眾對科學的興趣和參與。泰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署主席素吉·林批喬農(Sukit Limpijumnong)討論了人工智慧時代科學傳播的新機遇和挑戰。素吉主席認為,利用AI技術提高科普內容的個性化和互動性,可以吸引更廣泛的受眾。

國際科學理事會(ISC)高級科學官員梅格哈·薩德(Megha Sud)分析了全球範圍內科學普及的挑戰,並提出了基於國際科學理事會視角的解決方案。緬甸仰光理工大學副校長拉繆吞(Hla Myo Tun)、泰國科學學會副會長沃拉萬·班圖姆納文(Worawan Bhanthumnavin)、南非國家研究基金科學技術促進機構執行主任瑪莫萊西·莫西亞(Mamoeletsi Mosia)以及日本築波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馬修·伍德(Matthew Wood)分別就各自國家和地區的科普能力建設實踐進行了分享。中國科學技術館科研管理部主任趙洋則介紹了國際科技館能力建設工作坊通過實踐項目、研討會和培訓等方式,增強參與者的科普能力和科技交流技巧,併為“一帶一路”民間科技人文交流搭建平臺。

論壇的圓桌討論環節以“區域和人群的科普能力建設”為主題,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副教授梁琰主持,與會嘉賓通過分享他們在科普領域的興趣和見解,深入討論如何通過科普活動提高公眾對科學的興趣和理解,以及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科普教育的質量和效率,討論現場氣氛熱烈,反響良好。

本次論壇圍繞眾多影響國家和區域科普能力水平的話題展開交流探討,不僅為全球科普能力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也為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科普交流與合作搭建起橋梁。

編輯:高文健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2024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科普能力建設的區域實踐與願景”專題論壇舉辦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