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2024年科普中國智庫論壇暨第三十一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成功舉辦

來源: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 | 2024年12月09日 18:06
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 | 2024年12月09日 18:0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12月6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普研究所承辦的2024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2024年科普中國智庫論壇暨第三十一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專題論壇在北京舉辦。

論壇以“科普高質量發展 助力現代化建設”為主題,為推進全球公眾科學素質普遍提升貢獻智慧和經驗。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孫和平、國際公眾科技傳播組織(PCST)主席趙淑京(Sook- Kyoung CHO)等200多位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中外嘉賓代表參會。開幕式由中國科普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王挺主持。

中國科普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高宏斌發佈了2024科普中國智庫重要智庫成果,並啟動2024年科普中國智庫“一中心一品牌”戰略,發佈了與清華大學、九三學社中央科普委員會、廣東省科協和廣州市科協等多元主體參與共建的智庫合作中心和品牌項目。

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龐曉東主持特邀報告環節。天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以《科學的遠方》為題作報告。他從科學小故事講起,呈現了科學曲折而漫長的發展過程。“科學是一個不斷演進的開放系統,不存在終極理論…”他鼓勵科技工作者要不斷探索未知,“科學的遠方是充滿了機遇和挑戰,也充滿著希望和曙光。”

韓國首爾大學教授、韓國科學技術院院士宋真雄(Jinwoong Song)介紹了全球科學素質合作的背景以及亞洲地區STEM教育的現狀與改進建議。他表示,一些學生科學素養的最大“弱點”在於缺乏參與度和行動。他強調全球合作對於提升科學素質的重要性,希望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共同提升全球科學素質水平。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柳秀峰教授表示,科學素質的定義是多樣的、不斷擴展進化的,科學素質的概念現在已經超越了傳統學科範疇,向跨學科的綜合素質發展。他指出,未來大規模的科學素質測評是多維度、多模態的,要注重測評的連貫性和一致性,考慮測評框架的信度、效度和公平性。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東亞及太平洋地區辦事處區域教育顧問上村美津惠在報告中表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一直致力於讓每一個男孩和女孩都擁有獲得高質量STEM教育的機會。STEM是工程、技術等領域的綜合,不僅是科學的融合,也與批判性思維以及創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她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每個兒童提供高質量的STEM教育。

王挺研究員把中國科普政策與實踐高度概括為1~6的6個數字加以闡釋,向參會的海內外嘉賓介紹中國科普事業取得顯著成果的關鍵所在。他表示,習近平主席關於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兩翼重要論述”是科普工作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引領新時代科普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

中國科普研究所副所長張利潔主持圓桌對話環節,基於新時代科普工作的新需求、新挑戰和新使命,與會專家圍繞“強根本——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築根基——科普服務科學素質提升和人口高質量發展”“開新局——科普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個重要主題展開深入交流,從多個視角共同探討科普服務高質量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新路徑新策略。

在論壇上,中國科普研究所還與國際公眾科技傳播組織、泰國科學技術協會理事會簽署框架協議,深化科普國際合作,促進全球公眾科學素質提升。

中國科協于2021年成立科普中國智庫,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指示為根本遵循,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打造柔性連接型、合作型智庫網絡體系。科普中國智庫論壇基於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30餘年的學術積累,不斷創新發展,服務新時代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編輯:高文健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2024年科普中國智庫論壇暨第三十一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成功舉辦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