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科技之光耀中華——一堂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題的現場教學課

來源:國家科技傳播中心及網絡綜合 | 2024年12月05日 11:34
國家科技傳播中心及網絡綜合 | 2024年12月05日 11:34
原標題:
正在加載

近日,中共中央黨校和國家機關分校2024年秋季學期中共中國氣象局黨校處級幹部進修班一行37人到國家科技傳播中心、中國科技館,觀看了《群星閃耀的夜空》球幕影片、參觀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墻”、參觀了《中華科技文明展(序)》數字展,《華夏之光古代科技展》、中國科學家博物館主題展等,開啟了一次中華科技文明和科學家精神的沉浸式學習之旅。

在中國科技館一層東大廳,金黃色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墻”格外引人注目,墻面上37塊金色展示牌整齊排列,展示著採集和收集了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的熠熠風采,有掌紋清晰的手模,有栩栩如生的水晶肖像照,有簡潔莊重的科研成就介紹,還有對青少年飽含深情的寄語。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墻”前合影

中國科技館《華夏之光古代科技展》向大家介紹了中國古代的技術創新、中國古代的科學探索和華夏科技與世界文明的交流。展示了中國古代光輝燦爛的科技成就及其對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文明進步的重要作用。 

參觀中國科技館華夏之光古代科技展廳

在國家科技傳播中心沉浸式數字展廳,大家集體觀看了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華文明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實踐的《中華科技文明展(序)》,深入感受了中華科技文明古代、近現代、當代和新時代四個發展進程中代表性成果、發展理念、歷史背景、思想內涵,從科技發展角度概括性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大家在中國科技人物史志的“清明上河圖”和中華科技發展成就的“千里江山圖”中,感受了中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史中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中華科技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科技千里江山圖中合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特別指出新時代更需要繼承和發揚以國家民族命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

黨校班全體學員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了“共和國脊梁——中國科學家博物館主題展”。觀看了反映廣大科技工作者牢記囑託、勇攀高峰,在建設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用智慧和心血書寫的時代讚歌的主題片《底色》。

參觀了由中國科協主辦的,圍繞“黨對科技界的領導”、“高擎精神火炬 矢志接力奮鬥”、“開放合作 走向復興”等部分組成的科學家精神主題展,展覽主要以“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的成果資料為主,共包含了190余位科學家的400余件(套)實物、400余張珍貴圖片展。

在觀展過程中,學員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科技工作者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前赴後繼、接續奮鬥,為祖國和人民作出的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他們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勇攀高峰、敢為人先,追求真理、嚴謹治學。在國家發展的各個階段,他們對黨和人民交予的重大任務集智攻關、團結協作,奮力突破科學難關。他們牢記為國儲才、為黨育才之使命,甘為人梯、獎掖後學,培養出了一代代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在黨的領導下,他們不懈探索,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重要貢獻。

參觀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正如馬克思所言,在科學的征途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唯有那些不畏艱辛、勇於攀登陡峭山路的探索者,方能抵達光輝的頂峰。在此次活動中,學員們深刻體會到,在中國悠久的五千年文明史中,科技的進步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強大動力。從古代青銅器的鑄造技藝,到現代5G技術的廣泛應用;從古代四大發明的輝煌,到神舟十六號飛船的壯麗升空;從《本草綱目》的醫藥智慧,到青蒿素的諾貝爾獎成就……這些科技領域的里程碑,都凝聚著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們的辛勤汗水和不懈追求。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主題墻前合影

活動結束後,學員們聚集在中國科學家博物館,以“旗幟”為設計靈感,象徵著廣大科技工作者在黨的領導下,為新中國的誕生、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所譜寫的輝煌篇章主題墻前合影留念,大家紛紛表示,此次參觀不僅是對中華科技文明和科學家精神的一次深刻學習,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他們將攜帶著這份深刻的感悟,踏上新的征程,以科學家們為榜樣,勤奮工作,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繼續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編輯:高文健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科技之光耀中華——一堂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題的現場教學課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