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攜手應對氣候變化 中德能源合作前景可期

來源:東方網 | 2024年12月02日 17:30
東方網 | 2024年12月02日 17:30
原標題:
正在加載

11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境外展商超過首屆,呈現出國際化水平更高、專業化程度更強、綠色化標準更嚴三大亮點,必將有力促進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包容性發展。

中德兩國都是以實業立國,産業鏈供應鏈深度互嵌。中國企業“走出去”拓展海外發展空間,中國新能源製造産能巨大,産品具有比較競爭優勢,可以為德國及歐洲各國實現碳中和提供支持。

中德加強合作,機遇廣闊

中歐經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其中,中德兩國合作成果最為亮眼。

德國地處歐洲中部,經濟總量和人口規模均位列歐盟首位,是歐洲最大市場和最強經濟體,也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工業強國。

德中經貿合作歷史悠久,兩國經濟利益高度互融。中德互為最重要貿易夥伴之一,德國連續49年是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夥伴,中國連續8年是德國全球最大貿易夥伴。德國聯邦統計局(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 of Germany)數據顯示,2023年,中德兩國的貿易總額達2542億歐元。另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中德雙向投資存量達649億美元,佔了中歐雙向投資總額的1/4。

中德兩國市場相互高度依存,兩國都高度重視綠色低碳發展和社會民生保障,深化合作、攜手共進能讓雙方都從中受益。

中德分別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在綠色轉型、數字化、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兩國都有合作共贏的巨大潛力亟待挖掘。

綠色能源成合作“重頭戲”

美國能源信息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EIA)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全球能源消耗量達600千兆英熱單位,煤炭和石油合計佔比64.72%,可再生能源僅貢獻了10.73%的份額,能源轉型任重道遠。

圖:全球能源消耗量

數據來源: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EIA)

面臨碳中和的緊迫進程,中歐合作,特別是中國和德國的能源和氣候合作,很重要,很必要,更是歷史使命。中德合作為中歐合作樹立標桿,中德及中歐碳中和合作,為全球氣候變化的使命擔當。

歐洲可再生能源發電滲透率已經超過26%,遙遙領先全球。REPowerEU計劃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滲透率提高到45%,並爭取在2045年實現碳中和,為全球各國樹立了榜樣。

2009年,歐洲形成了歐洲輸電系統運營商網絡(ENTSO-E)。此後,在歐盟框架和市場機制下,輸電、配電、發電、調度、交易等眾多主體各司其職,30多個國家各自的監管機制有效運行。

歐洲能源安全和轉型的成功,歸功於其公平合理的電力管理制度設計、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相關的法律法規、系統的能源技術研發創新、精益求精的高端製造和裝備等全方位的優勢。

經過過去十多年來的努力,中國已成為風光儲氫等清潔能源設備製造大國,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低成本的清潔能源裝備。光伏,從原材料,到電池片組件,再到終端應用系統;風電,從風機零部件到整機製造再到風電場運營;儲能,從原材料、儲能設備、電池管理系統到應用系統等;從清潔能源項目勘探、設計、施工到運維等,中國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産業體系。

對德國來説,數據顯示,大眾、寶馬、奔馳在華2023年銷量分別佔各自全球總銷量的35%、32%、30%,中國依舊保持德國三大車企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地位。對中國來説,德國也是眾多中企在歐洲海上風電、光伏、電池、電動汽車等領域發展的橋頭堡,是中國電池、光伏製造企業在歐洲的重要市場。中國新能源製造産能巨大,産品具有比較競爭優勢,可以為德國及歐洲各國實現碳中和提供支持。

考慮到應對氣候變化、完成碳中和目標、提升技術創新與市場競爭力等關鍵議題,德國與中國加強能源領域的合作是大勢所趨。

中國企業出海,跨境協作有必要

中國企業“走出去”拓展海外發展空間,已成為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必不可少的支撐力量。中國新能源製造産能巨大,産品具有比較競爭優勢,可以為德國及歐洲各國實現碳中和提供支持。

中國能源轉型、節能升級、低碳應用市場巨大,需要德國等歐洲發達國家的技術、裝備、經驗和模式的支持和指導,歡迎歐洲各類企業來華服務於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中國企業,尤其是製造業和新能源行業企業出海,要在德國市場建立堅實立足點,克服國際市場壁壘,需要面臨一系列的課題。

加速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商業化落地,離不開持續深化技術創新與跨境協作。但中國企業在數字化、智慧化、系統化等方面尚需與德國等歐洲發達國家加強合作。

中國企業,尤其是能源企業,應堅定出海的信心和決心,大力探索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全面提升成果轉化能力,促進所在國産業進步、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構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增強識別應對外部挑戰與競爭壓力的精準度和敏捷度。

中國企業進入德國和歐洲市場,以貿易為主,投資和資本合作還比較少。

中國的清潔能源産業鏈和供應鏈集中了大批的大中小企業,中國大批的中小企業也希望進入歐洲市場,參與歐洲碳中和進程。對此,建議可以多種模式與德國和歐洲企業開展合作,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既可助力歐洲碳中和,又可服務於全球各國。

中德新能源合作方面,建議與德國本地企業合作,利用其廣泛的網絡和專業知識,幫助更多中國企業在德國建立堅實的立足點,並成功進入歐洲其他市場。例如,在本屆鏈博會上亮相的來自德國法蘭克福的WOLQE公司重點關注可再生能源、智慧汽車、健康生活及先進製造領域。作為重要參展企業,它在推動中德新能源合作、助力能源技術出海方面的突出表現,成為展會的一大亮點。

中歐聯手,發揮各自的優勢,可規模化地為世界各國提供質優價美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甚至在沒有財政補貼的情況下,與煤油氣等傳統能源相比,仍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全球有可能大步跨入可再生能源時代。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任重道遠,中歐務必全方位聯手,深化合作,以全球碳中和為使命,繼續推動全球能源轉型,絕不應該搞“高墻小院”。

以中德為代表的中歐合作已取得卓越成果,未來如何再創佳績,為世界所矚目。(文/王進 郭梓頔,作者王進為新能源國際投資聯盟副理事長、國合能源研究院院長,郭梓頔為國合能源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高文健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攜手應對氣候變化 中德能源合作前景可期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