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過去,中國航天取得了一系列偉大成就,實現了由跟跑到並跑,這背後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精神傳承和堅守付出。11月16日,在浙江溫州成功舉行的中國科技青年風采薈活動上,隨着大屏幕上出現的一張嫦娥*號着上組合體照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張聰來到現場,講述了自己參與航天器從自動、自主到智慧創新發展的感悟——在幹中學,在學中乾,將知識付諸實踐,在航天事業的錘煉中成長為真正的航天人。
11年前,張聰在航天事業感召下、母校鼓勵教育下,投出唯一一份簡歷,開啟了自己的航天征程。作為一名非航天專業背景的新人,得益於航天“傳幫帶”團隊文化,在前輩們的指導和幫助下,張聰迅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型號設計師。
2016年,張聰接手了“三超”控制系統首飛試驗任務這一新的挑戰。“三超”控制系統用於提高衛星拍照時的精度、穩定度、敏捷性,是一項開創性技術,當時距離試驗系統發射僅剩14個月,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研製過程中經常遇到難題,老前輩、老所長屠善澄院士當年解決我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技術難題的故事,給予了張聰很大啟發。他深刻認識到,一項技術從提出到最後能夠在天上實現,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科技攻關慢不得也急不得,視野要開闊,思路要清晰,腳步要紮實,過去如此,現在也如此。張聰重新鼓足了幹勁,夜以繼日的通過“設計-試驗-分析”迭代優化系統方案,最終成功攻克了難題,確保了系統成功交付。
2021年,張聰帶領單位最年輕、平均學歷最高的研究團隊,開拓空間智慧新領域,搶抓發展契機。團隊成立伊始,由於智慧訓練樣本與算力的缺乏,重要項目進展緩慢,這使年輕隊員們非常焦急。作為團隊負責人,張聰發揮了航天“傳幫帶”的作用,以身邊人和身邊事鼓勵大家賡續航天精神、克服畏難情緒,跑好自己的接力棒。團隊在張聰的鼓勵下,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經過不懈努力,搭建起行業領先的太空智慧生成平臺,並建成了千萬量級的空間目標樣本庫。在此基礎上,面對嫦娥*號月面自主智慧微小機器人智慧拍照任務中存在的諸多挑戰,張聰帶領團隊進一步搭建了高真實度月面模擬環境,通過訓練和測試讓機器人學會了自主判斷拍照效果並快速調整拍照位置,在月面僅用時2分鐘就自主拍到了嫦娥*號着上組合體的最佳圖像,實現了我國智慧算法在地外天體探測任務中的首次應用。
展望未來,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即將陸續實施,為加快推動航天強國建設,實現領跑,張聰在活動現場積極建言獻策:大力弘揚航天精神,吸引、感染和影響更加廣泛的人群,凝聚起建設航天強國的蓬勃力量;加快推動航天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推進人工智慧、量子、6G等前沿技術在航天的實踐落地,完成航天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講好航天故事,點亮航天名片,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航天事業,提供創新交流的平臺、施展才能的舞臺,托舉航天青年快速成長。
張聰在演講最後,表示作為新時代航天青年,將大力傳承和弘揚航天精神,為航天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航天強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科技青年風采薈活動由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和共青團中央統戰部主辦。自啟動以來,活動共吸引了約 3500名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青年人才參加。300名優秀選手進入“世界科技前沿” “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專題活動環節。最終,12 名青年才俊脫穎而出,登上舞臺,交流觀點、碰撞思想、分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