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常常被稱之為“癌中之王”,它通常早期診斷困難、確診後治療難度大、5年生存率極低。然而,人類的醫學進步總需要知難而進、逆流而上。
11月16日,中國科技青年風采薈活動在浙江溫州成功舉行。活動現場,來自北京協和醫院醫學科學研究中心的主任助理、疑難重症及罕見病全國重點實驗室PI團隊彭俊雅講述了自己投入到胰腺癌研究的科研故事。
彭俊雅從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開始説起。2017年的一次突發的疼痛讓她面臨著等待命運審判的“緊張時刻”。雖最終“警報解除”,但卻為她的科研帶來了新的思考——“我在醫院工作,至少做檢查很方便。但那麼多的高危人群和潛在患者呢?作為基礎醫學研究者到底該做點什麼?我是否可以找到更可靠的生物標誌物,更經濟、高效、準確地實現胰腺癌的早期診斷?”
於是,彭俊雅開始在多個方面進行攻堅。她和團隊勇敢地向理論機制發起挑戰。最終,多項理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理論突破後,在幾個胰腺癌組學數據庫對我國僅開放部分權限的現實困境下,她和團隊決定建國際上第一個胰腺癌大樣本單細胞組學數據庫。她在現場驕傲地説道:“不光自己用,更要開放給全世界”。最後,她和合作團隊建立了臨床上可用、好用的檢測方法,通過檢測血液中游離的DNA,可以反映來源細胞類型及特異性基因表達水平,以此進行胰腺癌檢測。
彭俊雅認為,要想真正改變惡性腫瘤現狀,減少患者痛苦,還應該更加重視和加強惡性腫瘤早期診斷標誌物開發、提高惡性腫瘤早期診斷率。在演講現場,她建議要大力加強基礎研究,加強對重大疾病背後科學問題的前瞻部署;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前沿組學技術,精準挖掘驗證惡性腫瘤早期檢測標誌物;推進醫研企多方合作,探索協同研發攻關機制,降低篩查成本,助力技術臨床轉化。
在醫藥健康領域,基礎醫學研究具有著重要的價值。彭俊雅在演講中中肯地説道:“如果能站在患者角度多看看、多想想,帶來哪怕一點點的改變,就真的很有價值。當我看到cfDNA檢測報告單顯示我是胰腺癌陰性時,我是真的挺心安的。但我更希望,這份安心也能傳遞給更多人,為他們帶來一個更早、更好的希望。”
中國科技青年風采薈活動由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和共青團中央統戰部主辦。自啟動以來,活動共吸引了約 3500名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青年人才參加。300名優秀選手進入“世界科技前沿” “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專題活動環節。最終,12 名青年才俊脫穎而出,登上舞臺,交流觀點、碰撞思想、分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