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青春能量,共築未來篇章。11月16日,由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共青團中央統戰部主辦的中國科技青年風采薈活動圓滿舉行。12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從來自全國各地、不同領域的3500余名選手中脫穎而出,在舞臺之上充分展示自我風采、積極建言獻策,在一場科技交流的盛宴當中積蓄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前行動力。
精神傳承 展現青年風采
活動以“光”為主線,分為“追尋光”“遇見光”“成為光”“超越光”的四個篇章。青年科研工作者以生動的方式,講述自身在前沿領域的科研經歷,展現了他們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
前輩引領,傳承精神。青年人才的成長離不開前輩的指導和傳承。來自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核物理基礎研究室主任楊磊,在活動中回憶了核物理學家張煥喬院士對他的啟迪。張院士曾對他説:“當年兩彈攻關的時候,很多電子學插件就是我們自己製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個我們也可以嘗試自己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副主任張聰也提到,發揮航天“傳幫帶”的作用,率團隊搭建了行業領先的太空智慧生成平臺,實現了技術的快速突破。幾代人潛心鑽研,科研精神得以傳承,激勵著青年人持續奮鬥。
傳承家風,堅定信念。來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的副研究員齊新宇在開頭講述了自己外祖母的從醫經歷,希望成為像外祖母一樣為人們帶來幸福。大學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副研究員齊新宇講述了外祖母的從醫經歷,希望像外祖母一樣為人們帶來幸福。北京協和醫院醫學科學研究中心的主任助理彭俊雅的女兒在看完直播後第一時間給媽媽打來電話,她説:“終於知道媽媽每次離開家去做什麼了。媽媽真的太棒了,我為你感到驕傲!”
建言獻策,貢獻力量。武漢長盈通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總監廉正剛建議鼓勵科研院所、高校及企業共同發展,構建適用於自有的評價體系;哈爾濱工業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常笛則建議優化超精密儀器領域成果轉化機制,孵化國産高端儀器品牌;來自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的甘霖則認為要繼續打通超級計算機強大算力與重要領域複雜應用求解能力之間的“代溝”;東風汽車公司研發總院的陳亙則建議推動智慧汽車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和智慧能源的深度融合......青年人才們紮根各自領域,他們的真知灼見將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多元對話 助力科技強國
跨界交流,拓寬視野。活動期間,來自全國各地、不同領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齊聚一堂,彼此交流,共同成長。他們在相互學習中拓寬了視野,激發了創新思維。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實驗物理中心的特聘青年研究員李一鳴表示:“和不同的青年才俊交流中了解到當下科技的進展,更驚奇地發現他們的很多研究對我們是有啟迪的,或許在未來能形成更多的合作。”
院士指導,汲取智慧。多位院士和專家在活動中與青年科技工作者深入對話,分享寶貴經驗,解答科研疑惑。前輩們的諄諄教誨,使青年人才受益匪淺。他們鼓勵青年科技工作者心懷“國之大者”,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為國家科技事業貢獻力量。
此外,通過線上直播和多樣化的渠道傳播,活動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觀眾實時參與。也可以通過實時直播發表感言,交流心得。正如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工程系副教授吳蔚在演講中説道:“處在邊界開放的藍海時不被低垂的果實所迷惑而過於樂觀,在絕望之谷時也能夠挺住不放棄,直到創造出真正的創新成果。”這些思考和感悟激勵著更多青年人在各自崗位上紮實奮進,開拓屬於自己的新空間。
形式亮眼 激發創新活力
演講環節中,12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帶來了各自的“科研信物”,通過解讀象徵物件,增強了故事的感染力。啟元實驗室前沿交叉研究中心的錢天翼現場演示了腦機打字的實時效果,展示了前沿科技成果。
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AI平臺部總監忻舟以一首説唱表演開啟演講,展現了新興科技的活力。他表示:“這個説唱表演很符合青年活動的特性。我們要敢想、敢做、敢幹,這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開場的互動節目《時空對話》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顏途科技借助AI技術,還原了老一輩科學家名言,讓青年科技工作者與時代先驅展開跨越時空的交流。新穎的形式讓參與者沉浸式感悟科學家精神的傳承,為活動增添了科技感與創新性。
自今年3月啟動以來,中國科技青年風采薈圓滿收官。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發展所需,將以更強大的力量擔當重任,為建設科技強國書寫新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