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普及,互聯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會給未成年人帶來哪些挑戰?數智時代,各國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做了哪些努力?不同領域之間應如何各司其職,共同保護未成年人的網絡權益?
11月21日,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浙江烏鎮舉行。圍繞上述問題,與會嘉賓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對未成年人而言,網絡是把雙刃劍
根據《第6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已突破1.96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7.3%。通過網絡學習知識、獲取信息、互動社交、休閒娛樂,已成為未成年人生活的組成部分。
“只要手裏有設備,孩子就可以接受教育,與世界各地的其他人聯絡,參與各類社交、文化和創意活動,這種體驗是前所未有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總部創新辦公室主任托馬斯·達文表示,數字技術能夠彌補因地理位置偏遠、經濟貧困、社會歧視而造成的服務差距,為一些被邊緣化的兒童提供獲取信息的機會,從而改變他們的生活。
網絡在為未成年人帶來無限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挑戰。
“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多方面的。”浙江師範大學非洲博物館館長、非洲法語國家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約羅·迪亞洛認為,在龐大的互聯網上,孩子們很容易在無意中遇到暴力圖像等“不恰當的”內容。此外,網絡欺淩、隱私問題、屏幕成癮等都是兒童面臨的風險。
據了解,2021年6月至2024年5月,北京互聯網法院共受理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597件,案件數量呈逐年增長態勢。597件案件中,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件407件,佔68.2%;網絡侵權責任糾紛案件75件,佔12.6%;信息網絡買賣合同糾紛案件115件,佔19.2%。
“當我們探索互聯網為青少年帶來的無與倫比的機遇時,也必須捫心自問:如何才能在降低傷害風險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讓數字技術造福青少年?”達文説。
數智時代,未成年人保護更需國際合作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副主席王藝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通過建立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為核心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立法體系、開展“清朗”“凈網”“護苗”等專項行動、發佈《移動互聯網未成年人模式建設指南》等,將網絡領域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在數智時代的浪潮中,除了國家政策的堅實護盾之外,中國相關部門也對網絡環境定期進行“消毒殺菌”。據了解,今年7月中旬以來,網信部門深入開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全面覆蓋直播、短視頻、社交、電商等重點環節,集中力量整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問題。專項行動期間,累計清理攔截涉未成年人違法不良信息430萬餘條,處置賬號13萬餘個,關閉下架網站平臺2000余個。
“我在中國生活了12年多……目睹了中國在保護網絡空間未成年人權益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亞美尼亞工商業聯合會代表處首席代表王鷹表示。
肯尼亞兒童促進聯盟法律官員喬伊·卡通格分享了肯尼亞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方面的經驗。肯尼亞2022年出臺了《兒童法案》,將網絡安全明確視為兒童保護優先事項。肯尼亞還建立了國家兒童幫助熱線,鼓勵兒童報告網絡欺淩或剝削現象。值得一提的是,肯尼亞積極參與非洲聯盟《網絡安全和個人數據保護公約》倡導下的區域合作。此類框架可以作為一種全球範例,促進不同地區採取一致行動。
“印度2023年制定了《數字個人數據保護法案》,旨在保護數字權利,特別是兒童數字權利,這是一個重要里程碑。”印度青年領袖聯合會主席希瑪德里謝·蘇萬介紹説,印度正從有力的立法、有效的項目等方面發力,確保互聯網真正成為保證兒童安全、賦能兒童的空間。蘇萬特別強調了青年組織的重要性。“我們始終與中國青年組織等國際同行合作,交流最佳實踐,共同創建一個兒童友好的全球互聯網使用框架。”
達文表示,全球數字契約等倡議及各類國際合作項目為各方搭建了寶貴的平臺。“來自全球的兒童、青年、專家與研究者應深入交流與合作,通過持續公開對話分享經驗教訓,共同應對挑戰。”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不能‘孤立地’進行”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不能‘孤立地’進行,需要法律、科技、教育、心理等各個不同領域的相關部門攜手並進,共同構築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堅固堡壘。”達文表示。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陳宜芳介紹,目前,全國法院共有少年法庭2700多個,中國特色涉未成年人審判制度取得長足發展。“數智時代,生成式人工智慧讓網絡使用更加便利,也使未成年人更容易依賴和沉迷。中國法院將加強調查研究,積極應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中的新挑戰、新問題。”陳宜芳説。
作為互聯網企業的代表,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分享了三個關鍵詞:守護、發展、共治。“這三個關鍵詞表明,我們在營造更有益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網絡環境的同時,不能只顧處理當下的風險和問題,也要有著眼于長遠的設計,築牢未保行動的責任共同體。”
微博政府媒體事務副總裁、總編輯陳麗娜分享的一組數據顯示,在今年的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中,平臺清理涉及未成年人網絡暴力信息8.3萬餘條,累計處置賬號1600余個。“微博作為社交媒體平臺,保護好未成年人,為他們提供綠色、健康的上網環境,這是互聯網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説互聯網公司是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數字守護者”,那麼學校就是“智慧高地”。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林維表示,學校、教育部門應當大力開發和建設網絡素養相關的課程和教學內容,著力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數字素養。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林維指出,學校需要培育未成年人甄別信息、自我保護的能力。
“同時,高校也應建設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調查研究、知識普及、智庫支撐、合作交流的綜合性平臺,為推進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事業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撐力量。”林維説。(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