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國科技青年風采薈活動在浙江溫州成功舉行。活動現場,哈爾濱工業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常笛生動講述了自己的科研之路。
隨著人類步入微納時代,超精密儀器成為決定製造質量的關鍵,更是大國博弈的關鍵。常笛認為,我國高端儀器裝備製造的自主研發之路充滿挑戰。
常笛的研究方向是光柵測量儀器,它就是一把精度可以達到微米、甚至納米量級的尺子,嵌入製造裝備內部,實時監控精密操作的位置姿態變化。在演講中,他介紹道:“在研究的過程中,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難,相關的研究論文數量較少,有借鑒價值的更是寥寥無幾。”
常笛把自己比作一個獨立環球的航海家。“只有一個人和一塊帆板,在茫茫大海上艱難地尋找前進的路線。在外地做訪問研究的冬日,我格外想念哈爾濱,想念家裏的地暖,夢境裏也時常吃到東北菜。但正是這種文化孤獨和學術孤獨的雙重歷練,激發出了我獨立思考的學術精神。”他表示。
科研的道路總不是一帆風順,總要經歷多重磨礪方能抵達彼岸。對於常笛來説亦是如此。在實驗驗證環節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走進沒有窗、沒有手機信號的實驗室;在實驗的關鍵階段,需要在漆黑的房間裏調節實驗裝置,靠著機器指示燈的微光分辨實驗平臺的輪廓……
隨著研究的深入,他發現了更多的問題需要解決,研究成果距離真正用到大國重器中還差得遠。面向未來,常笛還在默默堅守,靜待花開。在活動現場,他也積極建言獻策,建議加大對超精密儀器領域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優化超精密儀器領域成果轉化機制,孵化國産高端儀器品牌,加強計量測試、儀器儀錶等領域的科普工作;強化全社會的質量意識,為中國製造、中國“智”造、中國“質”造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在演講末尾,常笛動情地説道:“這輩子,我只想做一件事,把這件事做到極致,做到世界一流。超精密儀器這條路很長,雖千萬人吾往矣!”
中國科技青年風采薈活動由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和共青團中央統戰部主辦。自啟動以來,活動共吸引了約 3500名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青年人才參加。300名優秀選手進入“世界科技前沿” “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專題活動環節。最終,12 名青年才俊脫穎而出,登上舞臺,交流觀點、碰撞思想、分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