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能人才培養

來源:經濟日報 | 2024年11月13日 14:26
經濟日報 | 2024年11月13日 14:2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事關國家長治久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著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出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

今年9月份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制約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關鍵問題,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性措施。

健全終身培訓制度

隨著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新知識、新事物、新方法層出不窮,勞動力市場正發生深刻變化。

據悉,今年招聘市場上與人工智慧深度相關的崗位需求持續火爆,特別是大語言模型相關崗位(如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等)的招聘數量同比增長顯著。

智聯招聘聯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發佈的《AI大模型對我國勞動力市場潛在影響研究》顯示,今年上半年,自然語言處理崗位的招聘數量同比增長111%,深度學習崗位增長61%,機器人算法崗位增長76%,智慧駕駛系統工程師崗位增長49%,導航算法崗位增長47%。這些崗位的平均招聘月薪也相應上漲,自然語言處理崗位的平均月薪達到了24007元,同比增長11%;深度學習崗位的薪資接近26279元。

這些崗位要求求職者掌握哪些專業技能?Python、C++等通用類編程語言是數字類技術崗位的必備技能,位列人工智慧工程師、運維/測試工程師、運營/數據分析崗位的技能需求前五名之中;CAD、AutoCAD等技能則廣泛應用於建築、汽車、飛機/船舶、醫療設備等領域,在機械設計/製造工程師、汽車電子工程師崗位中的需求較高;半導體/芯片工程師需要掌握SOC、ASIC等集成電路的應用,而視覺交互設計人才則需要掌握PS、3DS Max等圖像處理和建模軟體技術。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助理教授胡佳胤表示,自然語言處理和深度學習崗位對求職者的學歷和經驗要求均較高,且還在進一步提高。求職者若打算投身大模型領域,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特別是熟練掌握AI工具和相關技術。

“應對勞動力市場快速變化,健全完善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終身、覆蓋職業生涯全程的技能培訓制度至關重要。”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職業與技能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陳玉傑表示,隨著信息化、自動化的發展和技術的不斷迭代,大多數職業所需要的核心技能在不斷發生變化,這就要求勞動者必須具備終身學習、不斷學習的能力。

暢通人才供需鏈條

掌握一項職業技能就能受用終身的情況如今已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現實,更不能滿足勞動者長期體面就業的需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和文化發展研究部人口和就業研究室主任張冰子認為,現代社會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教育與技術的賽跑”,教育系統需要不斷調整以適應技術進步帶來的變化,培養更多具備通用技能和專業技能的勞動者。“技術革命對勞動者能力需求的影響深遠,在技術革命背景下勞動技能再平衡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張冰子説。

《意見》提出,實施技能中國行動,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構建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終身、覆蓋職業生涯全程的技能培訓體系。

而職業技能培訓有其自身特點,必須緊扣“職業”二字。這就要求瞄準産業發展趨勢,在職業技能培訓與就業市場之間形成有效銜接,使勞動者通過不斷培訓掌握適應社會發展的技能。

在浙江,承載著時代印記的夜校正以嶄新的面貌和全新的定義重新回歸人們的視野。溫州市今年開辦了317個技能夜校培訓班,吸引了7329人參與培訓。這些培訓班大多開設在家門口、廠門口、村門口,提供的課程包括無人駕駛、互聯網營銷、養老護理等50多種。比如,平陽縣成立萬洋眾創城技能夜校,聘請高技能人才為周邊工業園區職工授課。

在溫州,人們不僅可以利用夜間或碎片化時間自助點單、集中學習,還能依託“市域聯動+行業協同”培訓平臺掌握數字經濟、智慧裝備産業的前沿技術。目前,當地17個企業學習中心、20個企業典型生産實踐中心面向行業緊缺崗位和關鍵技術,開展數控加工、PLC編程等模塊化培訓課程20余種,同時開展技能培訓與鑒定23項,探索高素質産業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

溫州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雷表示,當地人社部門將逐步建立健全“30分鐘職業技能培訓圈”,為有志於技能發展的各類勞動者提供一個全時段、全週期的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全力滿足勞動者的提升需求,推動實現“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同時,將以技能夜校為基礎,全面貫通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産教融合等全鏈條,著力打造溫州技能人才生態體系,全方位推動高素質技能勞動者隊伍建設。

突出企業主體作用

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技能人才隊伍需要綜合施策、協調推進。儘管我國技能人才總量已超過2億人,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佔技能人才的比例約為30%,但初級技工多、高級技工少,單一技能型技工多、複合技能型技工少,傳統型技工多、現代型技工少,短訓速成的技工多、系統培養的技工少的“四多四少”情況仍然存在。

推動技能人才開發,亟須從多方面共同發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表示,要突出企業主體作用,推動技能強企。構建以企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要鼓勵龍頭企業&&,産業鏈企業聯合,技工院校提供培訓資源,培育産教評一體的企業技能生態鏈。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依託企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的建設力度,提升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基礎能力。

以廣州為例,構建多元培育格局是廣州市職業技能培訓的特色之一。截至目前,廣州市技能人才總量超過398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46萬人,佔比36.7%。

今年9月份,廣州選手在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中獲得了7金1銀1銅和2個優勝獎,金牌數超過廣東省的二分之一,佔全國的近五分之一,位列全國各城市之首。為了優化培訓供給,廣州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産的同時,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院校為基礎、政府推動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的多元化高技能人才培育格局。目前,廣州推動建設63個首批廣州市産教融合實訓示範基地,61家廣東省“産教評”産業技能生態鏈鏈主培育單位,加快建設10家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0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和16家産業就業培訓基地,打造了一批職業技能培訓特色品牌。

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汪志明表示,廣州之所以能構建出頂層強、結構優、基礎穩的“技能人才金字塔”,就是通過做強技能競賽,高標準鍛造“塔尖”團隊;做大技工教育,高品質壯大“塔身”隊伍;做優職業培訓,高效能夯實“塔基”群體,形成一個多元化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強化企業人才培養主體作用,還要支持各類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企業和吸納就業人數較多的企業建立企業大學、職工培訓中心、網絡學習平臺等。

“下一步,將圍繞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重點領域,落實差異化培訓補貼政策,大規模開展技能培訓,支持企業建設實訓基地,提高培訓的針對性,營造技能成才的良好環境。”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陳勇嘉説。

編輯:高文健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能人才培養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