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合川區,因三江匯流而得名,嘉陵江、涪江、渠江交匯於此。合川區清平鎮的玻璃製作技藝已有百年曆史。
日前,在第五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重慶賽區選拔賽上,合川清平“山城玻璃工”勞務品牌在決賽中脫穎而出,將代表重慶征戰第五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
在清平鎮,玻璃製作技藝衍生出龐大的玻璃産業,帶動7.6萬餘人成為“山城玻璃工”,間接帶動上下游産業鏈就業人數超21萬人次。
傳統技藝催生新産業
民國時期,清平鎮當地的手藝人開始就地取材,採方解石、白雲石,配以草灰、老壇酸蘿蔔汁等,將原材料熔化後,手工吹制出瓦、壇、缸等玻璃日用品。
傳統技藝傳承至今,一件件精美的玻璃器物從“山城玻璃工”手中誕生。
“貓眼動態有神,貓毛根根分明,魚尾靈動。”清平玻璃雕刻技藝傳承人、“山城玻璃工”王勇介紹用精雕工藝製作的玻璃工藝品“貓盤”時如是説。
王勇告訴記者,以“貓盤”為代表的彩色玻璃工藝品採用的是套料工藝,在白色玻璃上套上彩色玻璃,再將設計的圖案繪於瓶身,通過人工雕刻、拋光,製成一件完整的彩色玻璃工藝品。
記者在現場看到,王勇能在兩分鐘內,不借助任何模具,全憑自己構思,用一根細小狹長的鐵管吹出U形、蛇形、鹿形等形狀的玻璃製品。
在清平鎮,玻璃製作技藝已衍生出龐大的日用玻璃産業,玻璃製品涉及酒具、茶具、工藝品等十大系列、2500余個品種。2021年,清平玻璃日用品産量達9萬噸,年産值60億元。
“在玻璃産業帶動下,清平鎮構建了‘山城玻璃工’選、育、用、輸四大勞務機制,具有成熟的玻璃工職業技能培訓標準和勞務培養與輸出機制。”重慶市合川區玻璃協會會長蔣代遠對記者説。
叫響“山城玻璃工”品牌
蔣代遠也是“山城玻璃工”勞務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在他看來,勞務品牌是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轉移就業的重要抓手。
1983年,19歲的蔣代遠進入合川玻璃儀器廠,從一名玻璃吹制工做起,逐步成長為“山城玻璃工”的代表人物。
在他帶領下,清平玻璃企業積極創新發展,引進人才、技術、設備、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建設燃氣退火爐和烤花爐生産線21條、半自動化生産線16條,逐步實現人工吹制玻璃到半自動生産的技術革新和轉變。
圍繞玻璃的生意越做越大,清平玻璃及配套企業務工人員佔全鎮工業企業用工總數的80%以上,每年為農民提供工資性收入3億元左右,為全鎮近5000戶家庭提供穩定收入來源,成為清平鎮第一大支柱産業。
隨着清平玻璃製品的暢銷,“山城玻璃工”勞務品牌越叫越響。眼下,玻璃産業的聚集度、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集聚各類玻璃企業的清平玻璃返鄉創業園已頗具規模。
“如今,走進創業園,當‘山城玻璃工’已成為清平很多想吃技能飯的年輕人的選擇。”重慶寶鑫玻璃製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才碧對記者説。他所在的公司已帶動上萬人成為玻璃工。
就業與産業齊飛
在中國日用玻璃協會專家組成員、金星玻璃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龐光偉眼中,“山城玻璃工”勞務品牌特色突出,賦予了就業者更多優勢,避免了同質化競爭。
龐光偉也曾是一名“山城玻璃工”,16歲初中畢業就進入玻璃廠學技術,如今,他已從一名學徒工成長為身家過億的企業家。
在生産一線摸爬滾打,龐光偉深知培育産業工人的意義,他常年聘請專家對企業員工進行技能培訓。健全的培訓機制讓越來越多的“山城玻璃工”技能傍身。
金星玻璃製品有限公司的擋機工龐鈞雲就是受益者,他從門外漢逐步成長為技術骨幹,去年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民工”。他優化的工藝流程,不僅提高了産品質量,還為公司創造了數百萬元經濟效益。
“選樹一個品牌、帶活一個産業、帶富一方群眾。”合川區人社局黨委書記、局長廖勁告訴記者,“山城玻璃工”勞務品牌將聚焦“潔凈型、功能型、智慧型、文化型”玻璃特色主導産業,着力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帶動更多城鄉勞動力就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