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2024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科技減災: 全球協作共建韌性未來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10月21日 20:12
央視網 | 2024年10月21日 20:1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2024年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主會場活動將於10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舉辦,論壇以“面向未來的科學技術”為主題,涵蓋全球科技領域的多項熱點議題。其中,“國際科技人文交流為建設更具韌性的未來提供全球化合作機遇”的議題,將聚焦“科技減災”,探討如何加強全球科技合作,運用科技手段更好地服務於減災決策與實踐,共同建設一個安全、包容和可持續的未來。這一主題既呼應了當今世界對災害應對的迫切需求,也是各國科技合作的關鍵點。

科技創新,增進國際減災協作

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強度和頻率不斷增加。而城市化帶來的結果是大量人口和基礎設施過於集中,使得災害影響波及面更大。

科技的快速發展為災害預熱和應對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據了解,科技減災涵蓋了多個領域,包括災害監測與預警、災害風險評估、應急救援技術、災後重建等。通過先進的衛星技術、傳感器網絡、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助力人們監測、預測自然災害的發生發展。

目前,科技在減災中的角色已經從傳統的預警轉向了多維度的綜合性工具。人工智慧(AI)、大數據、無人機和衛星技術等新興科技的應用,已經在防災減災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中國依託人工智慧技術實現了超快的天氣預報生成系統,將全球天氣預報的生成時間壓縮到了30秒以內,並顯著提升了對強對流天氣預報和颱風路徑預報的準確率。這一技術突破為災害預測和預警提供了寶貴的時間,提升了災害應對的有效性。

與此同時,無人機技術的進步與普及也在逐漸改變減災工作的現狀。無人機可以在災後迅速掌握災害範圍和災情程度,為制定可行性救援方案、資源調配、運送物資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和減少了風險。不僅如此,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也在加快應用於模擬災害場景,救援人員在“逼真”的環境中進行培訓和演練,可以進一步提升救災的效率。這一類前沿科技的應用,不僅提升了救援效率,也為減少災害損失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自然災害具有全球性影響,並且往往不局限于一個國家或地區,客觀需要多國協同合作以更好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例如2021年4月4日,印度尼西亞東努沙登加拉省發生山洪和泥石流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在災害發生後,海絲一號SAR遙感衛星積極響應中國GEO災害數據援助工作機制,為當地抗洪救災和次生災害預警監測提供了空間技術支持。這種跨國界的科技支持顯示出全球協作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由於國家間的科技資源分配不均衡,如何協調資源共享、打破科技壁壘,成為了國際合作中的重要挑戰。

放大協作效應,支持全球可持續發展

科技減災不僅僅局限于減少災害損失,還為全球經濟增長帶來了新的機遇。通過發展綠色能源、智慧交通等領域的科技,可以減少自然災害對能源和交通系統的破壞,同時也為經濟的轉型升級提供動力。

另一方面,科技減災還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社會結構中的不平等因素與災害風險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強化的過程。災害脆弱群體更容易受到災害風險的影響,同時災害衝擊也將進一步加劇社會內部的不平等,從而形成一個持續放大的惡性循環,使得災害風險與不平等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為複雜且不可忽視。通過科技減災手段,如早期預警、快速響應和災後恢復技術,減少自然災害對弱勢群體的影響,是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路徑,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更具韌性的未來提供堅實保障。

面對全球自然災害日益頻發的嚴峻現實,科技已經成為減災和韌性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通過跨國合作、技術創新和政策協同,科技減災正在為全球構建一個更加安全、包容和可持續的未來奠定基礎。2024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的召開,為全球科技減災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機遇。讓我們共同期待論壇的成功舉辦,共同為科技減災事業貢獻力量,更將推動全球走向一個更加韌性的未來,讓每一個國家和人民都能在這一共同的願景中受益。

編輯:高文健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2024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科技減災: 全球協作共建韌性未來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