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4年中國國際智慧傳播論壇在江蘇無錫舉行。在論壇的主題分享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秘書長黃楚新發佈了《2024 中國城市國際智慧傳播能力報告》。
報告指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無錫等城市,通過多年的發展不僅展示了其獨特的城市魅力和文化底蘊,還成功打造出個性化、多元化的中國城市形象。
談及中國城市國際智慧傳播發展現狀與熱點聚焦,黃楚新表示,無論從新聞傳播適度性還是在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和傳媒傳播體系打造的視覺媒體傳播效果來看,尤其是結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産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完善輿論引導機制和輿情應對協同機制。”等政策要求,都為國際傳播及新聞傳播效果指出了方向,其範圍覆蓋了內容傳播、技術賦能以及智慧技術等多個維度。其中智慧傳播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已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傳播過程當中,並呈現出一些明顯特徵,包括國際傳播渠道的多元化、本土化內容的不斷創新,在為內容生産持續賦能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國際傳播能力,讓中華文明、中國文化實現更多好的、獨特的傳播效果。例如,作為一個現代化國際都市,無錫近幾年在物聯網以及技術方面做了大量基礎的工作,使這座城市的國際傳播能力大大提升。
在賦能城市傳播過程中,智慧技術已經成為信息時代背景下的一種基礎設施,讓傳播能力更為高效、傳播對象更為精準,極大提升了城市傳播的聲量和範圍。而科研智庫的強力支持,不僅為國際傳播人才培養提供了更多便利,也通過數據支持、技術支撐等多種方式不斷提升著國內城市在國際對話中的地位,更好地承繼當下努力實現的既定方向。
當然,在中國城市國際智慧傳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短板,一是國際智慧傳播技術應用型受限。無論是5G還是6G以及VR、AR等AI技術的應用,往往都是在某些特定環境中被使用,在其他方面的應用依舊會受到很大制約;二是國際智慧傳播內容生産欠佳。國際傳播內容要做到更為精準、多樣;三是在國際智慧傳播過程中的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能力還比較弱。包括內容的安全、版權的安全以及意識形態的安全等問題;四是城市國際智慧傳播的聯動力不足。在實現雙重傳播、多重傳播、區域化傳播等方面還需實現同頻共振的更好效果;五是智慧傳播高端人才供給量短缺。急需培養出更多既懂國內傳播也懂國際傳播,既懂中文也懂傳播對象國相關語言的人才。
在黃楚新看來,解決人才問題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基礎要素建設,提升國際智慧傳播內驅力;二是聯合多元傳播主力,構建立體城市國際智慧傳播格局,除了依靠傳統媒體,還要依靠包括自媒體在內的其他用戶製作的內容,實現協同傳播;三是加強合作聯動,推進城市國際智慧傳播迭代升級;四是展現多維城市形象,形成城市故事與中國故事的二元共振,講好每個地區每個城市的故事,展現出不同地域的地方文明、文化特色和獨特魅力,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