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淩繼河:用誠信標注人生高度

來源:當代江西 | 2024年05月21日 13:50
當代江西 | 2024年05月21日 13:50
原標題:
正在加載

“為友守信,為農增收,為國産糧,淩繼河用誠信標注了人生高度。”

2024年5月4日,北京,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2023年“誠信之星”發佈現場。當江西省綠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淩繼河的先進事跡視頻短片播放完,現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我這輩子,做什麼生意都沒失敗過,靠的就是守信用。誠實守信,就會有人幫,就一定會成功。”這是淩繼河的感言,也是他堅守的人生準則。

取信于友,在業內樹口碑

端午節快到了,淩繼河收到廣東佛山好友楊惠瓊的邀請——請淩繼河一家到佛山過節。“我和她就像兄妹般,她每年都請我們一家人去看佛山龍舟賽,她們一家也常來安義玩,我們就是一家人。”

楊惠瓊30年前在佛山某鋁材企業負責産品銷售,當時淩繼河在西安經營鋁合金生意,常在楊惠瓊手上進貨。1997年,因母親生病,淩繼河轉掉店面,回安義照顧陪伴母親。盤點店面時,他還欠著楊惠瓊73萬元貨款。

當時有人跟他建議,你都要回江西鄉下了,還管這70多萬塊錢欠款幹嗎?淩繼河説:“如果我不還,我這個人就沒信用了,我回江西,還要做生意,再説這是別人的錢,人家好心好意讓你欠賬,你卻不還,這是人嗎?”他籌足了73萬元現金,買了到廣州的機票,趕赴廣州給楊惠瓊還錢。

看到淩繼河交給她的73萬元現金,楊惠瓊既欣慰又感動,對淩繼河説:“你剛轉手店面,我正好也不想做鋁材生意了。我有手機進貨渠道,現在賣手機比賣鋁合金賺錢。你回南昌,不如我們合作開手機店吧。”

在楊惠瓊的幫助下,淩繼河在南昌的手機業務非常火爆。看到淩繼河賺了錢,楊惠瓊便退出了南昌,回廣東專心打理自己的通訊設備業務。

淩繼河説,“如果我不守信用,生意人躲我都來不及。”淩繼河在西安幫助過很多安義老鄉開店。一些創業的年輕人,手頭沒錢,淩繼河就先拿出50萬元,幫年輕人租好店面,讓年輕人經營鋁材。他跟年輕人説,什麼時候可以“單飛”了,就把50萬元本金退給他。

因為誠信厚道,淩繼河在生意場上風生水起,而這也成了他轉行種田最大的“靠山”——改行種田時,家人全部反對他,擔心他把積累的本錢都虧進去。

淩繼河説:“第一,種田不會虧錢,第二,即使虧了,也不用怕。我朋友多,打個電話給他們,他們都會幫助我渡過難關的。”

此話不假,有位他曾經幫過的老鄉,得知他要回安義,也離開西安,轉戰寧波創業。後來聽説淩繼河種田虧了六七百萬元,跟他説:“人家都説你種田虧了錢,到底虧了多少?我全給你填上。你不要種田了,到寧波來,我給你20%的股份。”

不過,淩繼河從沒向朋友白要過一分錢,更沒有撂下農田不管,但的確是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度過了最初那段艱難的種田日子。

1月8日,淩繼河(左)為種糧能手發放獎金。

取信于農,讓種田能賺錢

第一年種田,淩繼河流轉了4700畝地。可種田的人難找,好不容易找來6對夫妻,又請了幾名臨時工,把這4700畝地種了起來。

可由於經驗不足,又是吃大鍋飯,年終核算,公司只賺了十來萬元,種糧能手各分得1萬餘元獎金。淩繼河也説服公司總經理寧江把十來萬元利潤都分給了種糧戶。

第二年,淩繼河流轉了9000畝田,上一年跟著他幹的種糧能手,怕賺不到錢,都走了;淩繼河想辦法從外縣請來一批種糧人,對他們説,第一個簽合同的,獎2萬元,第二個簽的,獎1萬元,第三個簽的,獎5000元。

有位農民第一個站出來,跟他簽了種田合同,他當場獎勵2萬元。大夥見他説話算數,紛紛簽了協議。

就這樣,8000畝農田有了耕種人。

可還剩1000畝怎麼辦?他想到鼎湖鎮種糧能手劉高美。

淩繼河托村幹部找到劉高美,希望他能加入,但被拒絕了。淩繼河於是連夜驅車到劉高美,對他説:“早稻能産700斤不?”劉高美説可以;淩繼河又問:“晚稻能産800斤不?”劉高美説沒問題。

“那我給你5000塊錢一個月,每月15號打到你賬上。再給你請5個人,每人每月3500塊錢。另外給你配兩台拖拉機、一台收割機。年底算總賬。畝總産1500斤之外,超出部分,50斤以內一斤獎五毛錢;51斤到100斤,每斤獎一塊錢;101斤以上,每斤獎一塊五毛錢。你幹不幹?”淩繼河開出了誠意十足的條件。

劉高美將信將疑,畢竟自己以前每年種幾十畝田,一年累死累活,年成好也就是賺個三四萬塊錢。現在不僅不用擔風險,每月還有固定工資拿,一年工資就有6萬元,超産了還有獎金,哪有這樣的好事?

淩繼河説話算數。2010年,劉高美領到6萬元工資,年終還拿到超産獎13.8萬元!一年近20萬元的收入,劉高美做夢也想不到。

自此,“淩繼河模式”一直延續至今,獎金也發放了13年,流轉的農田從4700畝增加到今年的8萬多畝,每年給種糧農民發放的年終獎從50多萬元增加到去年的超過千萬元。

搞農業,有時還是要靠天吃飯。有一年,寒露風來得特別早,晚稻欠收,按年初核定的基本産量都沒有達到,種糧戶以為拿不到年終獎了,但淩繼河決定以兩年來的平均産量作為考核基數。

種糧戶一算,如果晚稻超出200公斤,還是能拿到年終獎。這年為發年終獎,淩繼河的公司虧了幾百萬元。寧江擔心:“這樣下去,公司虧不起啊。”淩繼河安慰他:“年成不可能年年不好,再説我們公司生産經營也在慢慢理順,會好起來的。”

淩繼河對種糧農民的態度,不僅吸引了安義當地和周邊縣的農民踴躍加入他的種田隊伍,“認領”土地耕種,他們都説:“淩繼河‘錢硬’,從來不差種田人的錢。”

取信于國,為國家多産糧

淩繼河早年賣香煙、開鋁合金店、賣手機、開酒店,上世紀九十年代,年收入就有幾百萬元。但他卻帶領全家回村種起了田,家人不理解,外人更不理解。

只有他清楚自己的內心。他初中畢業後,村裏組織年輕人到海南島育種,這是他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在異鄉呆了半年時間,也是人生埋下的第一顆“種子”。

在社會闖蕩一圈後再次回歸農村,淩繼河已經不是普通的農民,他對農民、對農業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

誰來種田?怎樣種田?如何保護小農戶利益不受損失?如何讓年輕人留在農村?這是黨和國家深切關注的“三農”核心問題。

在南昌開手機店、酒店期間,他和妻子每週要回安義陪伴父母幾天,看到村裏農田荒了不少,心裏很是著急。他拉上合作夥伴寧江:“跟我到安義種田去。我從來沒看過那塊田不長穀子的,也從來沒聽過穀子愁賣的。”最終,他靠“每月拿工資,超産有獎金”模式,激發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淩繼河説:“我把小農戶返聘到我公司,讓他們跟上班一樣,變成産業工人,每月拿工資,定産量,超産還有獎,他的田流轉給我,還有租金。這樣,不光小農戶不受損失,還把小農戶帶動起來了。”

十幾年來,跟著他種田的農民越來越多,現在淩繼河的種糧團隊有300多名農民,管理著安義縣奉新縣、樂安縣、弋陽縣以及鷹潭市余江區的8萬餘畝農田。

安義縣鼎湖鎮政府工作人員戴熙燕説,頭幾年很多人私下説,淩繼河種田,是來騙國家補貼的。但戴熙燕到田間地頭測量、核定淩繼河流轉的田畝,以兌現適度規模經營獎補政策,發現淩繼河不僅流轉了連片的地,連村莊內夾在房屋之間的零星田塊,以前山旮旯裏的小梯田,他都用人工種上了水稻。

戴熙燕説:“淩繼河種田不挑肥揀瘦,自從他回到鼎湖後,鼎湖鎮就沒發現過一塊撂荒的田。”

農業要持久穩定發展,就要讓年輕人願意種田。從2017年起,淩繼河開始招引大學生加入團隊。為此,他開出了8000元的月薪,還免費為他們提供吃住。

年輕人學成種田技術後,公司鼓勵年輕人“單飛”,到各地去流轉土地,由公司提供工人工資、土地租金、種子化肥和各類農機,年終統一結算,除去成本,收益年輕人得65%,公司得35%。

為讓年輕人自願留在農村、愛上種田,淩繼河每年都拿出近百萬元,用於支付年輕人的工資,支持青年田間創業。現在公司300人的團隊裏,“95後”“00後”佔了三分之一,其中大學畢業生有65名。無人機植保隊44名隊員,一半以上是“00後”。

為友守信,為農增收,為國産糧,淩繼河用誠信標注了人生高度。26歲的農民龔宇,説出了種糧團隊裏年輕人共同的心聲:“我們的人生目標,就是成為像淩董事長一樣的人。”

編輯:高文健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淩繼河:用誠信標注人生高度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