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北京市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會議,並接受來自35家中外媒體、55名記者的集體採訪。
昨天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北京市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會議,並接受來自35家中外媒體、55名記者的集體採訪。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夏林茂,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等8位代表,對中外記者提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首都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産力、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博物館之城”建設等熱點問題有問必答、幹貨滿滿,生動展現出北京高質量發展的新成就、更加開放的新氣象。
■夏林茂代表:
向科技創新、新質生産力、改革開放要高質量發展
人民日報記者第一個向夏林茂代表提問。作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在減量背景下,北京將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夏林茂説,我們用減量倒逼發展方式轉變,從2018年起,北京經濟總量先後跨越3萬億元、4萬億元兩個大臺階,人均GDP、全員勞動生産率、萬元GDP能耗水耗等多項指標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平,走出一條減量剛性約束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夏林茂表示,北京將重點從三個方面發力。首先是向科技創新要高質量發展。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培育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深入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行動;推動“三城一區”主平臺融合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引進培養更多科技領軍人才、卓越青年科學家和傑出青年人才。
二是向新質生産力要高質量發展。做強數字經濟,加快培育人工智慧、高級別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等數字新産業;壯大高精尖産業,推動小米汽車、理想汽車等産業項目儘早穩産達産,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開闢未來産業新賽道。今後,計劃每年拿出100億元財政資金注入政府産業投資基金。北京率先形成了服務業佔GDP比重、現代服務業佔服務業比重在80%以上的格局,其中金融是第一大支柱産業,將推進中關村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支持北京證券交易所深化改革。
三是向改革開放要高質量發展。發揮“兩區”建設政策疊加優勢,圍繞投資貿易便利化、知識産權保護、數據交易等方面開展更大力度先行先試,推動放寬金融、電信、數字市場等準入,再落地一批重大標誌性外資項目。打造營商環境“北京服務”品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10週年。北京廣播電視臺記者提問,北京將如何發揮“一核”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協同發展邁上新臺階?回答這一問題時,夏林茂表示,我們將牢牢牽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推進“新兩翼”建設,全力支持雄安新區發展和建設,深化“三校一院”辦學辦醫合作。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設步伐,繼續保持千億級投資強度,實施軌道交通101線、22號線等重大項目。深化三地協同創新和産業協作,加快“六鏈五群”産業佈局,共同繪製氫能、機器人等6條産業鏈,打造生物醫藥、電力裝備等5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唱好京津“雙城記”。加快公共服務共享,在就業、社保、稅務等領域推出更多“跨省通辦”政務服務事項。
■馬一德代表:
北京知識産權綜合實力領跑全國
新華社記者就知識産權法治對於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優化營商環境的作用提問,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産權學院院長兼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副院長馬一德代表認為,加強知識産權法治助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障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引領高水平對外開放,對於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
“知識産權保護也是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馬一德説,北京是科創資源集聚地,也是創新産業策源地,在優化營商環境、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和進展,打造了營商環境首善標準、“北京服務”品牌。
他介紹,在法治營商環境構建中,北京市去年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社會信用、涉外法治等重點領域立法,更好發揮立法對營商環境的引領規範作用;在執法方面,在全國率先探索推出“6+4”一體化綜合監管改革模式,構建6大支撐制度,推行“一冊”“一單”“一查”“一評”4項基本場景化措施,在為經營主體減負的同時全面提升了執法效果。
北京市知識産權綜合實力一直領跑全國,有多項“全國第一”。馬一德介紹,截至2023年12月底,北京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均居全國首位;連續多次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獲評“知識産權標桿城市”,全國首家知識産權法院也位於北京,一系列改革成果都為兄弟省市提供了可複製、可借鑒、可推廣的北京經驗。
■文獻代表:
開放的、國際化的朝陽歡迎大家多來走走看看
俄羅斯塔斯社記者就朝陽區如何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如何打造消費新風尚向朝陽區委書記文獻代表提問。“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第一使館區和首都國際機場落成,奠定了朝陽區國際化的基礎。”文獻説,為了更好地提高國際化服務能力,朝陽區委託國際知名諮詢機構,就生活在朝陽的外籍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展開調研,了解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優化服務。此外,已制定完善18條措施,既解決短期來京的外籍人員外卡外幣支付難和語言環境障礙等問題,又系統解決長期在京外籍人員子女入學難、看病難等問題,及時打通外籍人員來華旅遊、經商、學習和生活的堵點,全面提升外籍人員在京生活的便利度、舒適度。
“開放的、國際化的朝陽很有魅力,歡迎大家多來走走看看。”文獻説,作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主承載區,朝陽區正加快建設美食之城、茶香之城、咖啡之城、時尚之城,推動文商旅體融合發展覆蓋全域。“朝陽將開通區內第一條旅遊巴士,將亮馬河、朝陽公園、溫榆河公園、奧森公園,以及藍色港灣商圈、亞奧商圈、北苑商圈串聯起來。”文獻表示,此外,朝陽區還將把新能源汽車培育成消費領域新的增長點,繼續吸引新能源汽車的區域總部、結算中心、研發中心、體驗中心落戶朝陽,提振大宗消費。
■王春法代表:
到博物館參觀成了新時尚
“全社會的文物意識、文博意識、文保意識越來越高,到博物館來參觀成為了新的社會時尚。”在回答北京日報記者關於當前文博工作有哪些新變化的問題時,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代表説,我國文博事業發展的環境越來越好,考古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群眾的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更加堅定。同時文旅融合讓歷史文化資源優勢更加凸顯,讓文物“活”起來的方式更加多樣,文明交流互鑒更加精彩。
面向未來,如何開創文博工作新局面?王春法認為,要充分利用好豐富的文物資源,系統完整展現民族復興偉大進程。健全徵藏體系,樹立為未來而收藏的科學理念,留存時代物證。同時,積極主動應用最新數字信息技術,創新展覽展示方式,打造更多原創展覽品牌。積極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談及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王春法説,建設“博物館之城”是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應有之義。“博物館在保留城市文化記憶方面承擔著獨特的使命和功能,包括對城市品位的塑造力、對城市發展的引領力、對市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力、對城市影響的輻射力以及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王春法説,中國國家博物館將充分發揮示範作用、平臺作用,與京津冀三地博物館加強藏品交流、展覽合作,為北京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博物館之城”,為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竇曉玉代表:
北京商業航天産業生態正加速形成
作為航天領域的代表,如何理解新質生産力?在回答新京報記者提問時,中國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副董事長竇曉玉代表説,“新”是創新,“質”是品質,要以新技術催生更高品質的新産品新服務,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模式新動能,最終實現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乃至催生新産業。
“航天的主營産品是‘彈箭星船站’(即導彈、火箭、衛星、飛船、空間站),太空探索是最早運用人工智慧的領域。”她説,在人類文明經歷人工智慧大爆發的今天,傳統産業概莫能外,必須向新産業深度轉型,實現新升級。航天的研發實驗生産基地建在哪,我們就要“糧草先行”建到哪;航天建築需要什麼樣的功能,我們就應該具備匹配這種功能的設計建造核心能力。
被記者問及對北京商業航天産業發展的建議,竇曉玉介紹,在航天産業資源最豐富的北京,商業航天産業生態正在加速形成,除了央企“國家隊”,還聚集了上百家商業航天企業,覆蓋了運載火箭、衛星研製、地面設備、技術應用等領域。在北京經開區,落地的民營火箭整箭研製企業數量佔全國70%以上,形成了商業航天“南箭北星”的産業空間格局。
今年1月,北京市印發了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年),提出再用五年時間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航天創新發展高地。“作為航天戰線的一員,希望參與到這項工作中,和首都航天事業脈搏同頻共振,為國家航天事業作出更大貢獻。”她説。
■趙民革代表:
打造充滿想象力的城市復興新地標
中阿衛視記者提問,首鋼未來如何打造更多的特色IP和網紅打卡地?首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民革代表説,新首鋼地區因夏奧而生、因冬奧而興,工業遺存與冬奧遺産交相輝映,呈現出山水融合、冰火交織的獨特魅力,“這一寶貴資源,為未來發展留出了豐富的産業空間,為打造‘一起向未來’的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描繪了充滿想象力的發展前景。”
他介紹,首鋼逐漸形成了兩條發展路徑。第一條是打造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首鋼高地。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形成“1+3+X”的高精尖産業格局。“1+3”即重點聚焦科幻産業特色賽道,加快科創資源和相關企業匯聚,並同步發展互聯網3.0、人工智慧和航空航天三個産業方向;“X”即圍繞“體育+”“文化+”,拓展新消費。下一步還將深化服務場景融合,打造創新創業孵化器、新興産業引領者和文化創意融合地,成為首都長安街西軸線上重要城市功能區。
第二條路徑是打造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首鋼支點,點燃京西熱度和活力。2023年首鋼園入園客流量突破1200萬人次,具有獨特魅力的消費場景正在形成。除餐飲、住宿等基礎性消費外,還集中了大量的會展經濟消費、健康樂活消費、科技體驗消費。趙民革介紹,很多騎行愛好者購買專業自行車,攀岩愛好者購買專業攀岩裝備,第一選擇都是首鋼園,科幻産業溢出形成的元宇宙消費場景也受到市民追捧。“我們未來將舉辦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打造‘首發首秀首展’薈聚地,建設京西品質消費標桿。”
■林尚立代表:
落戶通州是中國人民大學發展的重要機遇
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今年9月即將先期運行。在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過程中,中國人民大學如何更好發揮作用,將開展哪些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代表回答了北京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記者的提問。
林尚立表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大學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承擔著建設教育強國的使命,肩負著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展新質生産力培養人才的任務,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人才、科技支撐。我們深感責任重大、時間緊迫。
“落戶通州是中國人民大學發展的重要機遇。”林尚立説,我們一直把通州新校區作為“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的一個戰略平臺和空間,未來將把新校區建設與城市副中心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中國人民大學是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在經濟、法律、政治、外交等方面人才供給具有強大優勢,要加強人才培養,服務北京人才多方面需求。用好學校的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為服務北京發展、京津冀地區發展提供專業決策諮詢。通過通州新校區建設,助力城市副中心全面提升人文品質、增強歷史底蘊。
■雷軍代表:
對中國經濟前景充滿信心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向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代表提問,作為民營企業家,一直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的底氣何在?雷軍回答説,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勢在於超大規模的本土市場、極其完善的産業環境、優秀出色的工程師隊伍和人才資源,還有中國政府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這都讓企業堅定了信心。
“小米下定決心走硬核科技之路,深耕底層核心技術,全面推進高端化、全球化,小米手機銷量連續14個季度穩居全球前三,小米汽車發佈後,已形成‘人、車、家’的全生態産業閉環。”雷軍説,作為一家土生土長的北京企業,小米的發展成就得益於北京世界一流的營商環境。因此小米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和企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我們一定全力以赴把小米汽車幹好、幹成,不讓全國用戶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