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備受矚目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李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點到京津冀協同發展、洪澇災害應對、服貿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等首都北京工作。
關鍵詞:洪澇災害應對
報告原文:有效應對海河等流域特大洪澇災害
“現在屋裏20多攝氏度,很暖和,冬天取暖沒問題。”去年年底前,受災的門頭溝區斜河澗村張衛霞一家住進了修繕一新的家。
時針撥回到去年7月底、8月初,一場史所罕見的特大暴雨突襲北京。從7月29日20時至8月2日7時,全市平均降雨量331毫米,83個小時的降雨量達到常年全年降雨量的60%。特大暴雨引發特大洪水,大石河、拒馬河兩河斷面洪量分別相當於2012年“7·21”強降雨時的9倍和4倍。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全市上下風雨同心、眾志成城,防汛抗洪救災鬥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颱風“杜蘇芮”生成後,北京就密切跟蹤走勢,早研判、早部署,果斷提前發佈暴雨紅色預警和啟動防汛應急一級響應,54.2萬名工地和險區群眾提前疏散轉移。
各方搶險救援力量不懼風雨、向險而行。爭分奪秒、緊急救援,三列外來被困列車、滯留的2831名旅客和乘務人員全部安全脫險。晝夜不停、持續攻堅,打通災區生命通道、全力搜救失聯被困人員。
雨急浪高中,黨員幹部衝鋒在前。“我們有一口吃的,就不讓滯留乘客餓着!”落坡嶺社區黨支部書記孟二梅的話語感人至深。黨員幹部衝在一線、守在人民群眾身邊,鮮紅的黨旗在救災和重建一線高高飄揚。
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災後恢復重建一步不停、加快推進。30余萬名受災群眾得到妥善安置,759所受災學校全部如期開學,1萬餘套受損農民住房完成修繕,水電氣熱保障基本恢復至災前水平。
重建要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按照“一年基本恢復、三年全面提升、長遠高質量發展”的思路,本市編制提升防災減災能力規劃體系,重點河道防洪標準、內澇山洪防範能力、房屋道路安全標準等進一步得到提升。
風雨過後,我們正看到一個更有韌性、更加安全的北京。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報告原文:成功舉辦中國—中亞峰會、第三屆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重大主場外交活動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的重要節點,來自151個國家和41個國際組織的代表齊聚北京,共襄盛會。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習近平主席發表題為《建設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講,全面總結10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鄭重宣佈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為“一帶一路”明確了新方向、開闢了新願景、注入了新動力。
論壇取得豐碩成果:各方共形成了458項成果,數量遠遠超過第二屆高峰論壇;企業家大會達成了972億美元商業合同,有助於為各國創造更多的就業和增長。會議還決定成立論壇秘書處,將為推動機制建設和項目落地發揮作用。
作為論壇舉辦地,北京市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北京服務”的金字招牌愈發閃亮。
精心佈置的城市景觀,營造出 “大國風範、古都韻味、開放包容、誠意待客”的盛會氛圍。科技感十足的智慧設備,處處可見的科創元素,帶來現代化、智慧化的參會體驗。碳減排設備的首次運用,彰顯低碳環保理念,會場運行“綠意盎然”。論壇還提供一流住宿、餐飲、交通等服務,在會外活動線路中精心融入京劇、茶藝等有代表性的非遺文化精髓,融入亮馬河等時尚潮流網紅打卡地,讓與會中外嘉賓全方位感受北京獨特魅力。
“快速高效、組織良好”“微笑與友善陪伴,提供了便利服務”“接待和合作質量超級高”……外方代表團一句句暖心的話語,為北京服務保障工作提供了生動的注腳。
關鍵詞: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報告原文:發揮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輻射帶動作用
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42.9%,中關村規模以上企業技術收入增長超過30%,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3》中北京位列第3,穩居國際科技創新城市第一陣列……過去一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收穫滿滿。
創新之“引擎”提供着源源不斷的動力,驅動高質量發展之“輪”強勁奔騰——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推動在京國家實驗室高質量運行,支持新型研發機構開展有組織科研,産出了一系列重大原創成果;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的産學研深度融合新範式,依託高校、科研院所、領軍企業等創新主體,合作建立了6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78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高水平推進“三城一區”建設。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政策向中關村示範區全域推廣,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懷柔科學城16個科技設施平臺進入科研狀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聚態勢已成;未來科學城深化央地合作、校城融合,研究型醫院等一批項目建成啟用;創新型産業集群示範區承接三大科學城成果超過270個。
以科技創新為牽引,高精尖産業發展優勢不斷鞏固提升。聚焦醫藥健康、人工智慧、機器人和信息産業領域,新設4支百億級政府高精尖産業投資基金,合計規模達500億元。重點培育的十大高精尖産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服務業為萬億級産業集群,醫藥健康等8個産業為千億級産業集群。
科技創新驅動下的北京,後勁十足、動力澎湃。未來已來,北京率先建成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的目標指日可待。
關鍵詞:服貿會
報告原文:辦好進博會、 廣交會、服貿會、數貿會等重大展會
開放引領發展,合作共贏未來。2023年9月2日,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金秋北京如約而至。
服貿會的舉辦,正當其時。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作為全球經濟的支柱性産業,服務貿易和服務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已成為新一輪高水平開放的重點。2023年恰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以開放紓發展之困、以開放匯合作之力、以開放聚創新之勢、以開放謀共享之福”,成為廣泛共識。
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環境下,中國服務貿易顯示出強勁發展韌性。2022年服務進出口總額近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9%,規模創歷史新高,連續九年位居全球第二。
“中國將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各國開放合作提供新機遇。”習近平主席在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發表視頻致辭,宣佈了中國深化服務領域高水平開放的重要舉措,宣示了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的決心。
作為中國服務業擴大開放的前沿陣地,北京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發展勢頭強勁。以2022年為例,北京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近萬億元人民幣,服務貿易佔對外貿易比重達到21.4%,高出全國平均9個百分點。從2020年到去年6月,北京市實際利用外資550多億美元,佔全國的9%,其中服務業利用外資的佔比達到了96.5%。
服貿會這塊對外開放的“金字招牌”也越擦越亮,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本屆服貿會線下、線上參展企業共計9000余家,83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以政府或總部名義設展辦會,覆蓋28個服務貿易前30強國家和地區,國際合作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
報告原文:支持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
“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元臺階,2023年達到10.4萬億元,是2013年的1.9倍。”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數字,標記出十年裏京津冀協同發展所邁出的壯闊步伐。
從謀思路、打基礎、尋突破,到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在廣闊的京畿大地落地生根,不斷書寫出推動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協同發展,疏解非首都功能是牛鼻子。一核帶動、“兩翼”齊飛,發展天地豁然開朗。
一退一進之間,高精尖産業獲得更多空間,北京科技、商務、文化、信息等高精尖産業新設市場主體佔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3年的66.1%。城市副中心生機勃發,每年千億級投資強度,城市承載力和吸引力穩步增強。雄安新區拔節生長,城市框架全面拉開,“未來之城”新畫卷徐徐拉開。
産業、交通、生態等重點領域持續突破,協同發展不斷邁出新步伐。
十年來,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2800億元,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累計設立分支機構超1萬家。京津冀區域高鐵總里程達2576公里,“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群眾藍天獲得感大大增強,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細顆粒物年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降幅達六成左右。
體制機制改革向“深水區”挺進,協同發展迸發出旺盛活力與持久動力。
三地推進要素一體化,組建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等投融資主體,攜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建立自貿試驗區聯席會議機制,聯合編制外商投資指引。協同打造全國首個跨省市綜保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保區,十年來區域綜保區數量由2014年的2個增至11個。
京津冀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面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清晰而堅定:“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
站在十周年重要歷史節點上,京津冀正信心滿滿、昂首前行,奮力開啟下一個火熱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