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孕育於軟體,發展於數字經濟,是開放、協同、共享的新型生産方式,對於新時期推動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社會治理、開放合作、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長期以來,中國始終秉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積極融入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基本構建了規模大、體系全、競爭力較強的産業體系,為開源發展提供了土壤、積蓄了能量、創造了條件。
為了更好地宣傳中國開發者在開源技術領域的貢獻和創新,幫助更多人更充分了解開源和開發者對中國技術創新發展的貢獻和意義。在2023開放原子開發者大會召開之際,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與中國電子報重磅推出“開源發展與開發者”專題報道,邀請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理事長、兩院院士,以及基金會旗下的重點開源項目、頭部科技企業負責人和專家撰寫署名文章,分享對開源技術和開發者的見解和實踐經驗。
開源已經有40年左右的發展歷史。開源的核心價值是科學開放和人類知識共享精神的體現,開源對整個信息技術和産業的發展産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開源已經成為信息技術生態的主流趨勢
當前,開源已經成為信息技術生態的主流趨勢,成為全球協同創新的新模式和推動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
國際上開源技術生態體系已經形成,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開源大軍之中。Redhat調查了全世界1250位全球IT領導者,其中90%的IT領導者正在使用企業開源軟體。尤其是在軟體領域,開源的比例不斷增加。Black Duck Software審計了超過1000個商業代碼庫,發現其中的96%含有開源組件,同時越是新興的行業開源的比重越大。
今天,從我國開源現狀來看,我國已經有一大批優秀的企業走向世界的信息技術舞臺,他們積極擁抱開源,乘開源潮流,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積極創新、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我國也有一大批的工程師活躍在世界開源社區,為世界開源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例如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開發者對Linux內核的貢獻量分別在5.10、5.14和6.1版本中居全球貢獻第一位。
我國十分重視數字技術開源發展
當前我國已經開始重視開源,支持開源,發展開源。“十四五”規劃提到,支持數字技術開源社區等創新聯合體發展,完善開源知識産權和法律體系,鼓勵企業開放軟體源代碼、硬體設計和應用服務。有人説這是我國發展開源的元年,規劃促使我國開源事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OpenHarmony的開源是中國開源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其發展十分迅猛。OpenHarmony在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的協同下,在各界的影響力不斷提升。這是第一個由中國自己主導和開發的擁有龐大用戶群體的開源操作系統,目前生態用戶已經超過7億,已經有100多家企業參與原生應用開發。
2019年,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發佈openEuler開源項目。目前openEuler開源社區已經有包括Intel、AMD和英偉達等在內的國際企業加入,擁有超過萬名的開源貢獻者,達到全球210萬次的下載量,成為全球開發者最關注的開源項目之一。相信在不久後,openEuler社區將成為全球頂級的開源社區之一,這是中國開源界和全球開發者協同作出的重大貢獻。這充分説明,開源作為科學開放共享精神的一種體現,已經成為全球業界的共識,只要我們加強對開源的投入和貢獻,開源不僅可以更好地推進科技進步,也是中國加速融入世界創新網絡、參與全球科技治理的有效途徑。
開源模式已從軟體領域走向硬體領域
同樣,開源模式已經從軟體領域走向了硬體領域。
近年來,國際上一種新興的開源精簡指令集架構CPU(RISC-V),為我國掌握芯片産業發展主動權提供了機遇。RISC-V架構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科學部門於2010年發佈,他們採取開源模式推出了一種通用的計算機芯片指令集,既降低了進入芯片行業的門檻,也符合未來萬物智聯時代的技術發展趨勢,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用戶擁抱RISC-V架構。
RISC-V對發展我國芯片産業同樣有重要意義。眾所周知,CPU(中央處理器)架構是芯片産業鏈和芯片生態的龍頭。CPU架構不僅決定了CPU芯片本身的性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引領了整個芯片産業和産業生態,尤其是對設計人才培養、設計工具(EDA)、芯片IP庫、芯片應用生態等方面有重大影響。
近幾年國産CPU發展很快,但是在佔據世界芯片主要市場份額的CPU(或稱為“主流CPU”)方面仍很難打破既存的x86和ARM兩種架構的壟斷。為此,我國在發展芯片産業時要抓住開源發展的新潮流,抓住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發展機遇,用好開源的創新模式,結合我國舉國體制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聚焦開源RISC-V架構發展芯片産業,大力發展壯大RISC-V産業生態,爭取在萬物智聯的新時代中,推動RISC-V快速發展成為世界“主流”CPU,形成x86、ARM和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中國已經進入開源大國,我們有望從開源大國走向開源強國。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為此,中國要在全球開源領域中發揮自己應有的大國作用,中國對開源社區的貢獻要不斷增加,從而大大提升中國對世界的科技貢獻指數。要在國家政策上作出嘗試和探索,加大對開源的投入,要發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開源基金會、開源社區和開源項目,同時還要注重高校開源人才的培養,大力發展開源教育等。
建立完善的産學研用
一體化開源人才培養體系
人才是發展的基石。開源人才不僅可以帶動中國開源的發展,還可以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通過“增加貢獻”的方式逐漸擁有話語權和主導權。
中國是全世界大學生畢業人數最多的國家,據統計,2022年中國高等院校畢業生數量已達到1076萬人(引自“教育部和智研諮詢整理”)。中國科技研發的人才結構為金字塔結構。以龐大的技術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為基礎,具有國內外高學歷教育背景和成熟的專業經驗的研發人員為塔尖。中國正在成為全球高科技研發體系中的重要部分,這一龐大的技術隊伍如果能與開源模式相結合,就能使中國人才數量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
據了解,中國目前已經有很多高校開展了一些開源課程培訓,但還沒有形成規模,形成制度。為此,建議發揮舉國體制優勢,在政策上引導高校系統地推進開源教育,要以全球視野謀劃人才培養方式,激活國家創新動力,要統籌規劃建立完善的産學研用一體化開源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更多的大學生開發者參與到開源社區貢獻當中,要針對國家發展的重大需求,進行針對性開源人才培養,以支撐各産業發展的人才需要。
綜上所述,開源是世界的,也是中國的,擁抱開源、學習開源、發展開源、用好開源,符合歷史潮流、符合國家戰略、符合産業需要。開源創新是我國實現技術積累和取得技術突破的有效舉措,是參與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和科技治理的有效途徑,我們要與世界開發者協同,發展開源、注重開源人才培養,為世界科技創新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