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首屆全國信息地理學大會在蘇州召開

來源:中國地理學會 | 2023年12月03日 13:00
中國地理學會 | 2023年12月03日 13:00
原標題:
正在加載

近日,首屆全國信息地理學大會暨中國地理學會信息地理專業委員會成立會議在歷史文化名城蘇州隆重舉行。本次大會以“信息化時代的中國地理學”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國信息地理學及相關專業領域研究院所的專家、學者及研究生、相關行業的從業者2000余人出席會議。大會設置1個主會場、50余個專題分會場,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傑、龔健雅、郭華東、劉叢強、周成虎、陳發虎,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張建雲,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研究員熊巨華、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閭國年共10位院士、專家應邀出席大會並在主會場作特邀學術報告,近900名參會者在專題分會場作報告。

大會開幕式現場

11月18日上午,大會開幕式在蘇州科技大學體育館舉行,中國地理學會信息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長李新主持開幕式。蘇州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姜朋明和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虎先後致辭。姜朋明書記對首屆全國信息地理學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與會嘉賓介紹了蘇州科技大學地理學相關專業的發展,最後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最誠摯的歡迎。陳發虎理事長向出席本次年會的各位領導和來賓,致以誠摯的問候,對本次會議的順利召開和信息地理專業委員會的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賀。他強調,專委會要勇立潮頭,站在信息地理學研究的最前沿,引領並推動這一領域的不斷進步;號召全體地理學同仁以信息地理學為助力,勇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探索者和引領者;最後,他向蘇州科技大學地理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等單位在本次會議做出的組織和保障工作致以衷心的感謝。

大會開幕式上,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國友宣讀了中國地理學會關於成立信息地理專業委員會的決議,併為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新研究員、南京師範大學閭國年教授、廣州大學吳志峰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張立強教授、華中師範大學吳浩教授和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車濤研究員6位主任和副主任委員頒發了聘書。

頒發中國地理地理學會信息地理專業委員會聘書

信息和成果發佈環節上,蘇州科技大學地理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張菡宣讀了由周成虎院士等&&發起的“百所院校聯合開展地理AI大模型研究與應用的倡議”。作為這份倡議的響應,由中國地理學會信息地理專委會指導、在深時數字地球大科學計劃昆山卓越研究中心支持下,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科團隊領銜研發了“地理大模型”1.3版,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傅伯傑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郭華東院士、天津大學劉叢強院士、武漢大學龔健雅院士、河南大學王家耀院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張建雲院士、張國友秘書長、熊巨華處長、李新研究員和閭國年教授及所有與會者的共同見證下,正式對外發佈!

南京師範大學地理大模型發佈儀式

大會特邀報告環節,分別由中國地理學會信息地理專業委員會李新主任、閭國年副主任、吳志峰副主任和杜景龍副秘書長主持,傅伯傑院士以“人地系統耦合機理與模擬方法”為題,從全球SDG目標、我國發展現狀、中國地理學的研究動向,論述了地理學“人地耦合系統”的研究框架、研究內容和未來發展方向;郭華東院士以“構建空間地球科學觀測體系的思考”為題,分析了國內外空間地球科學研究的現狀和差異,簡述了全球變化科學衛星的背景和進展,並以可持續發展衛星、月基對地觀測平臺、空間地球觀測為案例,分享了我國空間地球科學取得的系列成果和未來空間觀測地球科學關鍵問題及計劃;龔健雅院士帶來題為“信息地理數字孿生建模與可視化技術”的精彩報告,梳理了地理信息—信息地理、數字孿生—地理孿生的概念發展,對地理孿生建模技術、數據流程、構建方法、技術要求進行了闡述;張建雲院士從“地理—水文學科的基礎”論述了地理學與水文學的密切關係,基於中國降水與水資源分佈不均勻性和全球變化背景下,對信息地理學在未來中國地理—水文學研究的理論、方法和數據基礎的應用前景進行了深入分析;熊巨華研究員以“把握信息地理學發展脈絡 做好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為題分享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信息地理學的代碼設置、申報情況、重點計劃、相關問題和申報建議;周成虎院士以題為“關於發展地理大模型的思考”,從“地理信息系統和地理信息科學發展過程中對現代地理學形成與進步發揮的重大作用”“20世紀地理學的撕裂與復興”談到“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驅動開啟的科研範式變革”,重點評述了AI在地學研究中作用和潛能,最後期望所有地理科技工作共建地理大模型;劉叢強院士以“人類世與人類世科學”為題,探討了人類世的基本概念、誕生背景和特徵,人類世概念的哲學、科學和社會內涵,人類世科學特點及其研究範式和實現人類世科學的研究途徑;王家耀院士作了題為“大科學時代學科發展的新特點——學習·思考·探索”的精彩報告,闡述了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背景下,多學科交叉融合大勢所趨,科學研究範式深刻變革、學科基礎研究內涵體系完善,信息地理學就是典型的交叉融合學科,要主動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陳發虎院士分享了題為“關於地理科學的學科體系問題討論”的報告,以地理學的概念、歷史使命和教育體系設置為基礎,分享了我國地理科學學科體系構建和學會分支機構組織完善的背景、內容和重要意義;閭國年教授分享了“地理信息科學發展的思考”,從GIS發展過程及規律、地理學發展需求和地理信息學科發展趨勢,對信息地理學的定義進行了精彩解讀,並對信息地理學的未來學科設置提出自己的獨特看法,最後闡述了發展地理大模型的途徑和意義。

大會期間,龔健雅院士領銜並主持了信息地理學發展沙龍。劉叢強院士、河海大學校長楊桂山教授和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方創琳研究員分別從地球化學、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方向出發,暢談了信息地理學未來在相關學科發展和重大問題解決中的關鍵撐托作用。閭國年教授對現代地理學發展的內外動力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李新研究員對會議主題解讀為“信息地理學既是信息的地理學, 也是利用信息科學研究地理學的方法論體系”,希望信息地理學立足於地理學,從信息地理學多個領域和地球科學多學科的交叉融合下,為中國地理學的時代發展做出更大的成績。龔健雅院士期望大家共同努力,將“信息地理學”推向國際,引領全球信息地理學發展,並表示:信息地理學要通過作好技術、支持數據賦能地理學的整體發展;地理學其他分支學科的學生需要加強和重視信息地理學的教育。香港理工大學史文中教授,江西師範大學林琿教授,蘇州科技大學杜景龍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王姣娥研究員與沙龍嘉賓圍繞“信息地理學定義、內外驅動力”“信息解決的地理學基礎問題與地理其他分支的異同”“信息地理學發展是否考慮涉及法律和倫理要素”“地方高校如何發展信息地理學”“信息地理學未來給人文地理學帶來的驅動在哪?”“地方高校如何發展信息地理學”展開了熱烈討論。

信息地理學發展沙龍

11月19日,分論壇以信息地理學、地理遙感科學、地理信息科學、地理數據科學、信息地理學與地學發展和信息地理産業發展7大版塊、50個專題,共做了900余個學術報告,全面覆蓋了理論基礎、模型構建、數據智慧、應用發現及信息地理學支撐和驅動地球科學發展和相關産業,既面向學科發展基礎和國際研究前沿又聚焦可持續發展等國家戰略和全球目標,為與會者提供了充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平臺。

為了完善地理科學學科體系建設,促進信息地理學領域學科發展,推動新時代和信息化背景下中國地理科學更好地服務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在全國地理學及相關領域研究中發揮積極的引領和示範作用,中國地理學會決定成立信息地理專業委員會,併發起創辦全國信息地理學大會。本次會議由中國地理學會和蘇州科技大學共同主辦,中國地理學會信息地理專業委員會、蘇州科技大學地理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蘇州中科天啟遙感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聯合承辦,中國地理學會有關信息地理領域的各分支機構等機構通力協辦。大會得到了中國地圖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等的大力贊助。

編輯:趙萌萌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首屆全國信息地理學大會在蘇州召開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