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處於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科技創新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成果轉化作為打通科技創新“最後一公里”的關鍵環節備受關注。
在此背景下,近期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創交會”)&&成立了“創交會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基金”(以下簡稱“合作基金”),形成千億級基金群,依託創交會平臺和成果轉化基地,挖掘優秀項目資源,引導更多更專業的社會力量投向具有市場化前景的“原始創新、技術創新和集成創新”成果。
“2023年創交會線下企業807家、參展項目數2218個,均為歷年之最。參展項目涵蓋創新創業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各個階段,使處在不同階段的創新創業項目,都能獲得充分展示和優質服務。”中國創交會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搭建平臺,聚力突破。通過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三家”匯聚,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創交會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提供支撐。
粵科母基金公司總經理曾湋介紹,“合作基金將重點投向具有市場前景的實驗室成果、中試研發項目、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創新項目成果、重點産業和未來産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加快構建‘科技+金融+産業’生態圈,匯聚更多戰略資源實現‘大基金、寬投資’戰略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交會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
據悉,創交會由中國科協、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學院、九三學社中央、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國家級科技展會。歷經九年發展,創交會已成為國際化創新科技産品發佈平臺和前沿技術交流合作的平臺。截至目前,創交會線上線下累計展出成果4.5萬餘項,發佈項目超3.8萬項,成果轉化落地金額超680億元。
“這是我們今年最新研發的明星産品——智慧感控機器人。”在科普展區,廣州賽特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現場工作人員説,別小看這款機器人,它能為醫院的耗材、器械、檢驗試劑、醫療廢棄物等多場景提供智慧配送解決方案,具有安全、高效、自清潔等特性,不僅可以幫助醫生、病人及時配送所需物品,同時可以隔絕污染源。
據賽特智慧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如今産品已銷往上海、廣東、四川、河南等地,成為市場中極具競爭力的明星産品。
現如今,創交會已發展成為展示中國創新環境和創業成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國內外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
2023創交會以“賦能新賽道 共促新發展”為主題,採取“3+2+N”辦會模式,線上線下同步舉辦,重點聚焦“十四五”戰略性新興支柱産業和新興優勢産業,設立10個戰略性重點産業展區和3個重要功能區,同期舉辦論壇峰會、成果拍賣、技術轉讓、項目路演等專項活動,同時設立96個成果轉化基地和千億元規模的創交會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基金,為參會者提供園區産業載體、成果轉化、投融資對接等全鏈條服務。
其中,設立“創交會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基金”成為本屆創交會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充分發揮創交會作為國家級雙創戰略成果品牌盛會的優勢,助力紓解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構築投融資與創新創業成果項目間的溝通橋梁,提升創交會成果轉化交易功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近期由創交辦&&,聯合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産業投資基金、廣東恒信基金、廣東粵科母基金、廣州産投等機構共同發起“創交會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基金”。
“創交會首支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基金的成功設立,為後續發展和壯大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創交會有了基金的加持、助力,也使得服務鏈條更加完善。”創交會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創交會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基金將依託創交會平臺進一步撬動國內外資金鏈,共同服務創新創業者,圍繞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裝備製造、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工業物聯網等賽道,以創交會歷年優質成果項目、“科創中國”成果發佈的各地科協統籌匯集的科研産業人才創業項目及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為主要投資標的。
廣州産投集團旗下廣州産業投資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創交會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基金可以激勵和支持新的創新成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步伐,促進高技術産業的發展和創新創業的活力。同時,基金還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市場機制,引導社會投資,形成自我回流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
助力打通科技創新“最後一公里”
近些年來,成立基金成為越來越多地區和行業促進成果轉化效率的優選手段,中央和各地資金也都開始紛紛佈局。
2014年,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正式啟動,高效帶動及引導地方財政資金、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向科技成果轉化階段聚集。
截至2022年底,轉化基金共批復設立36支子基金,總規模達624.30億元。子基金累計投資了359.55億元,帶動社會同步投資1097.04億元,投資616家企業,轉化科技成果974項。
創交會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基金正是這種大趨勢之下的又一個關鍵落地示範,為我國科技創新注入新力量。
鼎暉創新成長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王明宇談到,“創交會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主要目的,是為了引導社會力量投向具有市場化前景的‘原始創新、技術創新和集成創新’成果。過去10年,鼎暉在醫療,半導體,人工智慧,先進裝備製造業等核心科技領域已經有近百個項目,未來在這幾個重點領域還會持續的挖掘和投資,發揮好創投類基金在産業和技術轉化中的連接器作用。”
科技成果轉化往往被國內外稱為科技創新的“最後一公里”,它關係到創新成果能否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産力,進而推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然而,中試環節的資金投入不足、企業與高校、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缺乏資金支持等融資問題也成為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難題之一。
為了搭建起鏈結科研與産業的橋梁,打通成果轉化落地的這“最後一公里”,近些年國內多地掀起設立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的熱潮。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各地新設立或啟動的大大小小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至少10余支,總規模達千億元。
以廣州為例,今年10月,廣州市多部門印發的《廣州市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的若干措施》要求,充分發揮1500億産業母基金、500億創投母基金及50億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投引帶動作用,引導投早、投小、投科技。
粵科母基金公司綜合部總經理言雪表示:“粵科一直專注於科技屬性的項目投資,此次參與投創交會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基金,主要是看好並支持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大灣區的落地轉化,發掘培育解決‘卡脖子’技術應用項目。隨着‘投早投小投科技’成為創投圈主流共識,希望這個基金能夠助推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難題的緩解。”
除此之外,一些VC和社會投資也産生聯動效應,産生積極的結果。這些基金對産業和經濟的加速作用也在加大,助力打通科技創新“最後一公里”。
服務國家戰略需求,集聚力量打攻堅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2023創交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以促進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目標,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廣州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要打贏這場攻堅戰就需要支持各方面科技創新力量,瞄準關鍵共性技術難題開展科研攻關,並且做好後期的科技成果轉化。”
一項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貨架上的商品,看似距離並不遠,操作起來卻需要邁過很多“坎兒”。
在科技界有一個説法: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難以跨越小試、中試的“死亡之谷”,因為早期創新項目在産業化過程中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缺資金,應用場景少,無法了解市場真實需求……任何一條都可能成為科技成果轉化道路上的“絆腳石”。各種因素疊加,導致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
創交會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基金也將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創新”,共同促進優秀項目與成果轉化基金群開展對接、合作及落地。
中國科技産業投資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談到,“硬科技産業的技術門檻高,迭代周期長,投入大,需要資本的長期投入,資本是硬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企業成長中的主要生産要素之一。硬科技投資具有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的投資規律,需要耐心資本的長期支持,以符合硬科技企業的成長規律。隨着一支支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設立,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難題也有望逐步緩解。”
近些年,隨着一批旨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成果轉化基金成立,市場就更有信心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