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十周年 西安持續探索人文交流新模式

來源:中國網 | 2023年07月21日 10:38
中國網 | 2023年07月21日 10:38
原標題:
正在加載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經過十年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發展,已成為開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國際合作平臺和國際社會普遍歡迎的全球公共産品。作為“一帶一路”核心樞紐城市,十年來,陜西西安搶抓機遇,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新征程中不斷開拓創新、砥礪前行,基礎設施“硬聯通”紮實推進,規則標準“軟聯通”亮點紛呈,各國人民“心聯通”持續深入,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貢獻了陜西智慧與力量。

十周年互聯互通取得豐碩成果,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從謀篇佈局的大寫意,在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描摹之下,成為一幅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共建“一帶一路”在深化各國政策溝通、推動全球互聯互通、重塑國際貿易格局、促進資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截至2023年6月,中國已經同152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涵蓋互聯互通、貿易、投資、金融、社會、海洋、電子商務、科技、民生、人文等領域。中國成功舉辦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帶一路”倡議中合作共贏的核心理念被多次寫入國際組織重要文件,贏得廣泛國際共識。沿線國家紛紛加強共建“一帶一路”與本國和區域的發展戰略對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吉爾吉斯斯坦2040年前國家戰略、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越南“兩廊一圈”、東盟“互聯互通規劃”等有效對接,共促本國及區域經濟發展。

基礎設施互通互聯水平不斷提升。十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陸海空網四位一體的互聯互通網絡逐步構建,有效提升了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便利化水平。其中,中歐班列開闢了亞歐陸路運輸新通道,為保障沿線國家供應鏈産業鏈穩定暢通提供了有力支撐。截至2022年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6.5萬列、運輸貨物超過600萬標箱、貨值3000億美元。以西安始發的中歐班列長安號為例,自2013年開行首趟以來,截至今年6月30日,中歐班列(西安)累計開行18641列,佔全國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總量的1/4,成為全國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經貿投資合作不斷拓展。十年間,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從2013年的1.04萬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2.07萬億美元,年均增長8%。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額累計達到1800多億美元,沿線國家對華投資累計達到800多億美元,雙向投資合計超過2700億美元。中國還與沿線國家簽署和升級自由貿易協定,推動形成“一帶一路”自由貿易區網絡體系,不斷探索經貿合作新模式。

資金融通方式不斷豐富,共建“一帶一路”的投融資需求得到多方支持和滿足。十年間,中國&&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持續性投融資支持,國內金融機構也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金融保障。中國積極探索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投融資新模式,優化投融資方式,建立健全多邊金融合作機制,積極與沿線國家簽署本幣互換協議,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實現穩步提升。

人文交流持續深化,進一步促進了沿線區域民心相通。十年間,中國與相關國家簽署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共建“魯班工坊”,成立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博物館聯盟、藝術節聯盟、圖書館聯盟等,“絲路一家親”行動持續推進,形成文化、教育、旅游等領域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格局,沿線國家的民心相通為共建“一帶一路”注入了持續活力。

踐行中國—中亞峰會成果,將西安建設成為中華文化展示窗口

共建“一帶一路”帶動我國西部地區擴大開放,廣大的西部地區成為新時期開放前沿陣地,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期。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國家明確建設的國際化大都市,10年間,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不斷增強自身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持續深化“一帶一路”商貿物流、科技人文交流,開創了內陸地區向西開放、贏得賦能的現代化實踐。

今年5月18日至19日,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舉行,這是今年中國首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也是中國和中亞五國建交31年來六國元首首次以實體形式舉辦峰會,在中國同中亞國家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服務保障中國—中亞峰會,不僅將西安推到了世界舞臺的聚光燈下,也為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注入了澎湃動力,為西安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打開新的時代窗口。在元首外交的戰略引領下,中國同中亞五國達成了包括《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中國—中亞峰會成果清單》等在內的7份雙多邊文件,簽署了100余份各領域合作協議,涵蓋經貿、産能、能源、交通、人文等傳統合作領域,以及金融、農業、減貧、綠色低碳、醫療衞生、數字創新等新領域。

沉甸甸的峰會成果,讓西安迎來了新的平臺、新的機遇。西安把成功籌辦首屆中國—中亞峰會作為全新起點,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率先踐行峰會共識,加強互聯互通、産能合作、文明對話,建設中國—中亞交通商貿物流樞紐、中國—中亞産業合作基地、中國—中亞人文交流基地,持續放大峰會效應,為攜手建設守望相助、共同發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以及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5月20日召開的西安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給出了行動方案。西安要緊緊圍繞“着力強化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要求,發揮西安國家中心城市龍頭帶動作用,錨定産業強市建設不動搖,以“雙中心”建設為統領,強化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引領,支持大科學裝置、全國重點實驗室、“雙一流”高校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積極爭創國家實驗室,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努力打造國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新技術産業和製造業基地。

西安要緊緊圍繞“着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重要要求,推進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作用,高標準建設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不斷壯大開放型經濟規模,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在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

西安要深化“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抓住中國—中亞峰會簽訂的一系列戰略合作協議契機,發揮西安文化引領優勢,不斷完善保護文物、發展文化、傳承文明的機制舉措,深入實施重大文化産業項目帶動戰略,探索具有西安特色的文旅融合新路徑,持續打造西安文旅IP,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水平,讓西安成為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的展示窗口。

探索“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共建“文化數字絲綢之路”

文化是西安最獨特的戰略資源,蘊含着支撐城市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大唐西市集團根植於西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以大唐西市博物館為核心發展文博文旅産業集群,已形成以文博事業、文旅産業、數字科技、現代服務業、戰略投資等為主導的現代化企業集團,為探索“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推進博物館數字化進程、發展數字文化産業做出了貢獻。

創建於隋唐絲路起點——長安城西市遺址之上的大唐西市博物館,是以反映絲路文化和盛唐商業文化為主題的中國首座民營遺址類博物館,致力於保護珍貴歷史文化遺産、傳承弘揚絲路文化、發揮社會教育功能,每年接待海內外觀眾近百萬人次,獲評首家非國有“國家一級博物館”。開館以來,大唐西市博物館不斷進行着博物館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探索和實踐,共召集舉辦六屆民辦博物館發展西安論壇、兩屆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友好聯盟大會;出版館刊《西市文博》及圖書20余冊,研發創意禮品百餘種;發起成立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友好聯盟,目前已與絲路沿線18個國家的24家博物館建立了友好館關係,出入境辦展近10次,為推動“一帶一路”人文交流與互動搭建了平臺。

大唐西市集團傾力打造的絲綢之路風情街,是以隋唐西市遺址為依託、絲綢之路文化為主題、盛唐百業為形式、倣古建築為載體的國際化體驗式商旅文化街區。絲路風情街全長900米,濃縮了絲路沿線各國的特色建築、特色演藝、特色商品和特色餐飲,實現了游人不用出國即可“一小時穿越絲綢之路”的夢想。

作為大唐西市集團貫徹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成果清單的重要舉措,7月7日,大唐西市絲路風情街二期•西虹天上市盛大開街。西虹天上市是絲路風情街不可分割的中亞段,作為新型開放式文旅商業街區,其開業對於促進文旅消費、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和知名度、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增強城市整體實力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經過進一步悉心打造,大唐西市絲路風情街二期•西虹天上市將成為濃縮展示絲路沿線重要組成國家群——中亞五國文化風貌、風土人情的載體,為中國與中亞五國搭建演藝文化、商業文化、資源嫁接的重要橋梁。

近年來,隨着數字經濟不斷融入賦能各行各業,大唐西市集團搶抓機遇、先行一步,在高新技術研發、數字文化産業發展等方面積極探索,通過科技賦能、創新引領、平臺支撐讓文化活起來,讓旅游旺起來,為推進博物館數字化進程、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以及探索“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作出了表率。

大唐西市集團攜手院士、專家以及中興通訊、中國移動等頭部企業,在數字文化、藝術品交易流通領域研發了系列軟硬體設備,創建了“大唐鏈”。基於“大唐鏈”的版權及藝術品登記交易創新應用項目,經國家16個部委辦評審通過,成為國家區塊鏈特色領域的創新應用試點單位。大唐西市文化産業投資集團在國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支持下,聯合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等單位,共同打造了線上海南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簡稱“海文交”)和國家南海文博産業園。海文交是集藝術品鑒定評估中心、線上線下展示交易中心、大數據中心、可溯源中心、結算中心、物流中心、展覽中心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助推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流通。大唐西市集團聯合各國商協會共同發起成立的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目前已擁有82個國家的218個國家級團體會員,成為助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文化交流、經貿合作行動隊,也為海文交的國際化運營賦能。

7月14日,在大唐西市集團2023上半年經營分析督導會上,大唐西市集團董事局主席呂建中表示,“數字經濟+平臺經濟”雙輪驅動是大唐西市集團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重點發力點。要牢牢抓住數字經濟的風口,堅持科技創新在集團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繼續做好“大唐鏈” “大唐雲” “數字技術創新實驗室”、DTC++的創新迭代和推廣應用工作。要落實好建設“數字絲綢之路”指示精神,通過聯合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各國商協會成員和企業會員,以共建“文化數字絲綢之路”為切入點,逐步推動數字資産交易流通。要整合資源、用好平臺,不斷擦亮“大唐西市”品牌,為推動文博文旅深度數字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編輯:唐麗博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十周年 西安持續探索人文交流新模式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